村民高興地展示自己抓到的魚。(攝于9月28日)
晨光初透,大理州永平縣龍門鄉(xiāng)的群山還籠罩在青黛色的薄霧里,官莊村的稻田卻已醒了。蒼翠的青山環(huán)抱之中,一片片稻田像打碎的綠寶石,鋪展到山腳。稻穗沉甸甸地彎著腰,密匝匝的綠波底下別有洞天。
步入龍門鄉(xiāng)官莊村的稻田邊,山泉水沿著田埂叮咚流淌,清脆悅耳。不時,傳來“啪啦”一聲——那是肥美的稻花魚在稻叢間歡快躍動,濺起朵朵水花。魚兒飲的是龍?zhí)扼涞纳饺?,呼吸的是稻花的清香,一條條圓潤飽滿,在禾蔸間穿梭嬉戲,把整片稻田變成了熱鬧的豐收場。
“開抓啦!”鞭炮聲剛落,村民們便提起竹簍、拎上網(wǎng)兜,紛紛卷起褲腿,赤腳踏入溫軟的稻田。他們俯身撥開稻叢,雙手在禾蔭下一探一撈,不用幾下,一條肥嘟嘟的稻花魚便已在指間撲騰?!翱炜炜?,這兒有!看我徒手抓大魚!”“哎喲!這魚撞到我腳脖子啦!”……歡騰的喊聲與飛濺的水花交織,大家的臉上滿是掩不住的豐收喜悅。
撈上來的稻花魚活蹦亂跳,鱗片在陽光下閃著金光?!斑@些天,不少人專門開車來村里買魚。他們都說,這魚有小時候的味道。”村民張潔一邊將打撈上來的魚裝進(jìn)筐里一邊說,“用山泉水清燉,撒把鹽,放幾片老姜,那湯鮮得能讓人連舌頭都吞下去?!?/p>
“這兩年搞稻田養(yǎng)魚,效果是實實在在看得見!”張潔笑著介紹道,魚養(yǎng)在稻田里,能幫忙吃掉雜草和害蟲,它們的排泄物又成了上好的肥料,魚在田里游動穿梭,還順帶松了土,這樣種出來的稻子自然長得壯。而收獲的稻花魚,由于全程綠色生態(tài)喂養(yǎng),肉質(zhì)格外鮮美,市場價能賣到普通養(yǎng)殖魚的兩倍。
說起這“稻魚共生”的好法子,官莊村的村民們個個眉開眼笑。這種生態(tài)種養(yǎng)模式,真正實現(xiàn)了一水多用、一田多收的良性循環(huán)。今年,村里共投放了1000多公斤鯉魚苗,如今每畝田不僅能收獲稻谷近300公斤,還能撈上50多公斤鮮魚。算下來,畝產(chǎn)值輕松突破7000元,一田雙收,效益實實在在。
青山不負(fù)人,沃土藏豐年。當(dāng)?shù)纠朔稹Ⅳ~躍人歡的時刻,龍門鄉(xiāng)官莊村用一場熱鬧的豐收,詮釋了“稻魚共生”這一古老智慧的現(xiàn)代魅力。
這里不僅有稻香魚肥的豐收喜悅,更有山泉滋養(yǎng)的生態(tài)密碼。這片土地正以最質(zhì)樸的方式告訴我們:當(dāng)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豐收,便不只是田間的產(chǎn)量,更是大地的饋贈、生活的希望和鄉(xiāng)村振興路上最動人的篇章。(李毅杰 楊福軍 楊繼紅 文/圖)
來源:大理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