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當漢隸的古樸筆意邂逅當代的審美表達,泰安書家張燕女士的隸書藝術給出了生動注解。作為中國書協(xié)會員、2024紀念孔子誕辰國際書畫大展金獎得主,她以扎實的傳統(tǒng)功底為基,在《陋室銘》《論語》名句等經典文本的筆墨詮釋中,將漢隸的筋骨與個人的靈動性情相融,既守正了隸書“典雅方正”的本體美感,又以“樸雅中見靈動”的風格創(chuàng)新,讓千年古體在當代語境下煥發(fā)生機。
這篇文章深度剖析其筆法、風格與文化意涵,不僅展現(xiàn)了一位書家對傳統(tǒng)的敬畏與突破,更揭示了書法藝術作為“文化橋梁”的當代價值——在張燕的筆墨里,我們看見的是漢隸傳統(tǒng)的當代活化,是經典文本的詩意重生,更是齊魯文化沃土滋養(yǎng)下,傳統(tǒng)藝術與時代對話的鮮活樣本。愿讀者能從中品出筆墨間的文化溫度,讀懂傳統(tǒng)書法在當代的生長力量。
墨韻承古,意趣通今——泰安書家張燕女士隸書藝術的傳統(tǒng)與新境
張慶明?
在當代隸書創(chuàng)作領域,泰安書法家張燕女士以其植根漢隸傳統(tǒng)、融注個人性情的藝術實踐,展現(xiàn)出獨特的筆墨魅力。她的作品既深含《曹全碑》的秀逸、《張遷碑》的樸拙,又在規(guī)整法度中透出靈動韻致,尤其在2024年紀念孔子誕辰2575年中國孔子國際名家書畫大展中,其隸書作品《陋室銘》斬獲金獎,更彰顯了她在傳統(tǒng)書法當代轉化中的探索深度。
一、筆法:漢隸筋骨的當代活化??
張燕的隸書創(chuàng)作,始終以漢碑經典為根基,在筆畫的“蠶頭燕尾”中見功夫,于提按使轉間顯性情。觀其獲獎作品《陋室銘》,“山不在高”的“山”字起筆重若崩云,行筆中鋒貫氣,收筆燕尾自然舒展,既恪守漢隸波磔的規(guī)范張力,又通過細微的墨色變化(枯潤相間)賦予筆畫以生命感。這種“守正”并非對古碑的機械復制,而是在臨摹《曹全碑》《張遷碑》等經典時,將碑刻的靜態(tài)美轉化為筆墨的動態(tài)表現(xiàn)力——如“水不在深”的“水”字,豎鉤處筆鋒的頓挫與轉鋒,暗合“錐畫沙”的古法,卻又因書寫時的情緒流動,呈現(xiàn)出鮮活的當代審美特質。
二、風格:樸雅靈動的個人面貌
??她的書法風格可概括為“樸雅中見靈動,規(guī)整處藏韻致”。從形式布局看,作品多取豎幅或橫幅,字距、行距疏朗有致,如參展作品《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整體布局嚴謹大氣,每一字的結體都力求“典雅方正”,盡顯隸書本體的廟堂之美;而細節(jié)處的匠心更耐人尋味——“好之者”的“好”字,女旁與子旁的揖讓呼應,既符合隸書“分背之勢”的結字原則,又通過偏旁的大小對比(女旁稍收,子旁微放)營造出視覺張力。這種“于規(guī)整中求變化”的處理,讓她的作品避免了程式化的呆板,如《琴書簫韻和聲鳴》中,“琴”“簫”等字的主筆夸張延伸,與相鄰字的短筆形成節(jié)奏對比,使整幅作品在靜態(tài)布局中暗含筆墨的流動感。
三、文化:經典文本的筆墨詮釋
??張燕的創(chuàng)作題材多聚焦傳統(tǒng)文化經典,從《陋室銘》的安貧樂道,到《論語》名句的修身智慧,再到“琴書簫韻”的文人雅趣,她的書法始終是“以筆墨載道”的文化載體。在2024年孔子誕辰書畫大展中,她選擇《陋室銘》作為創(chuàng)作內容,既是對儒家“德馨”思想的呼應,也通過隸書的樸雅氣質,將唐代文人劉禹錫的精神世界具象為筆墨語言——作品中“苔痕上階綠”的“綠”字,筆畫的澀筆與飛白,恰如青苔在石階上的自然生長,讓文字的意象與筆墨的質感形成互文。這種“文本-筆墨-意境”的三重融合,使她的作品超越了技藝展示的層面,成為傳統(tǒng)文化當代傳播的生動媒介。
四、藝途:從泰安沃土到國際舞臺
??作為泰安本土書法家,張燕的藝術成長深植于齊魯文化沃土。泰山的雄渾氣象與儒家文化的浸潤,在她的作品中形成了“樸厚而不失文雅”的底色。她常年臨池不輟,既在老年大學系統(tǒng)研習書法,又通過網絡課程博采眾長,最終在隸書領域走出個人路徑。2024年斬獲孔子國際書畫大展金獎,不僅是對其藝術水準的認可,更標志著她的創(chuàng)作從地方書壇走向更廣闊的文化場域——她的作品如同一座橋梁,連接著漢隸的千年傳統(tǒng)與當代觀眾的審美需求,讓“舊筆墨”在新時代煥發(fā)“新生機”。
張燕女士的隸書藝術,是當代書家“守正創(chuàng)新”的典型樣本:她以對漢隸傳統(tǒng)的敬畏之心夯實根基,以對筆墨性情的敏銳感知拓展邊界,更以對文化經典的深刻理解提升內涵。這種“技法-風格-文化”三位一體的創(chuàng)作路徑,不僅為隸書藝術的當代發(fā)展提供了有益借鑒,也讓我們看到:傳統(tǒng)書法的生命力,正藏在每一位創(chuàng)作者“以心作筆、以情為墨”的真誠實踐中。
題張燕隸書藝術??
泰安書苑見張燕,隸法精工韻自專。?
漢碑筋骨融今意,墨韻波瀾載古賢。?
孔展金獎銘陋室,文心雅趣寄琴箋。
?齊魯風標高韻在,筆端正氣續(xù)千年。
附:張燕簡介
張燕,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泰安本土著名書法家。其隸書創(chuàng)作植根漢隸傳統(tǒng),取法《曹全碑》《張遷碑》等經典,筆法樸雅靈動,風格規(guī)整中見韻致,擅長以筆墨詮釋《陋室銘》《論語》名句等傳統(tǒng)文化經典,踐行“以筆墨載道”的藝術追求。
2024年,她憑借隸書作品《陋室銘》在“紀念孔子誕辰2575年中國孔子國際名家書畫大展”中斬獲金獎,其作品兼具漢碑筋骨與當代審美意趣,是傳統(tǒng)隸書在當代語境下創(chuàng)新表達的典型代表。作為齊魯文化沃土滋養(yǎng)的書家,她的創(chuàng)作深植泰山雄渾氣象與儒家文化底蘊,以扎實功底與文化擔當,為隸書藝術的當代傳承與發(fā)展貢獻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