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臺灣問題又被推上了風口浪尖,尤其是賴清德上臺后,他的“臺獨”傾向讓很多人捏了把汗。
新加坡前外交官馬凱碩在臺北的一次演講中直言不諱地說,如果賴清德真敢宣布“臺獨”,臺灣會陷入三大慘狀:軍事沖突、經濟崩潰和國際孤立。
新加坡外交官的話
2024 年 9 月 11 日,在臺北的 “2024 地緣政治高峰論壇” 上,新加坡老外交官馬凱碩的一番話引起了廣泛關注,他直言,如果賴清德真的搞 “臺獨” 宣言,臺灣將會栽入三大慘狀之中。
馬凱碩,這位 1948 年出生的新加坡印度裔人士,在外交領域有著豐富的經歷,1971 年,他進入新加坡外交部,一干就是 33 年。他曾在柬埔寨、馬來西亞等地工作,還擔任過新加坡駐華盛頓大使以及駐聯(lián)合國大使。
退休后,他成為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的首任院長,如今是資深研究員。他的言論并非空談,而是基于多年的外交經驗和對國際格局的深刻理解。
馬凱碩此次受邀參加論壇,主題是美國大選后的地緣政治展望。他上臺便指出,西方主導的國際秩序已逐漸走向盡頭,臺灣夾在中美博弈之間,處境如同雷區(qū)般危險。賴清德若推行 “臺獨”,絕不可能讓臺灣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反而會將其推向死胡同。
三大慘狀
馬凱碩所提到的第一大慘狀,便是國際孤立。他認為,大多數(shù)國家不會承認臺灣,因為各國與大陸的貿易往來極為密切,沒有人愿意為了臺灣而放棄與大陸的巨大經濟利益。以東盟為例,東盟國家與中國的貿易額接近一萬億美元,能源、基建、消費品等各個領域都與中國緊密相連。
在這種情況下,即便賴清德簽署 “臺獨” 令,這些國家也只會在私下表示惋惜,在公開場合必然會站在大陸一方。聯(lián)合國第 2758 號決議早已明確臺灣是中國臺灣省,這一定調至今無人能夠改變。臺灣每年向聯(lián)合國提交的加入申請,都以零支持票告終。
此外,2025 年上半年臺灣的出口數(shù)據(jù)顯示,其對大陸的依賴程度仍超過 40%,芯片、電子產品等都依賴于海峽通道的順暢。一旦 “臺獨” 發(fā)生,臺灣的外交使館將關閉,國際活動也將陷入孤立,旅游和投資也會受到嚴重影響。
第二大慘狀是直接卷進戰(zhàn)爭。大陸的《反分裂國家法》自 2005 年生效,明確規(guī)定 “臺獨” 意味著自找非和平手段。賴清德若宣布獨立,大陸絕不會坐視不管。如今大陸的軍事力量不斷增強,海軍艦艇、空軍戰(zhàn)機數(shù)量眾多,且演習已常態(tài)化,福建基地的導彈系統(tǒng)能夠覆蓋海峽全境。
2024 年底,因賴清德過境美國,大陸便舉行了環(huán)臺軍演,軍機軍艦圍繞臺灣島航行,警告意味十分濃厚。馬凱碩指出,如果美國像前國務卿蓬佩奧那樣承認 “臺獨”,臺灣將立即進入戰(zhàn)時狀態(tài),海峽會被封鎖,港口癱瘓,供應鏈斷裂。
臺灣的經濟體量較小,軍費僅為大陸的零頭,雖然有美國的援助,但美軍運兵跨太平洋的時間窗口非常有限。戰(zhàn)爭一旦爆發(fā),臺灣的高雄港將陷入混亂,半導體廠停工,全球芯片價格將會翻倍,臺灣的經濟也將遭受重創(chuàng),倒退二十年都有可能。
第三大慘狀是臺灣容易成為大國交易的犧牲品。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臺灣只是一個籌碼。如果賴清德推行 “臺獨”,美國或許會在一開始聲援,但在談判桌上,美國不可能為了臺灣而與大陸徹底翻臉。
拜登時代的 “戰(zhàn)略模糊” 政策以及特朗普上臺后的交易式外交,都表明美國在臺灣問題上更看重自身利益。歐盟忙著應對能源危機,日本則關注著日元貶值,沒有哪個國家會為了臺灣而真正沖鋒陷陣。
去年中美高層會晤時,臺灣議題就曾被作為交換條件,美國用芯片管制來換取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讓步。馬凱碩提醒臺灣,不要自以為是地認為自己是重要籌碼,實際上在大國眼中,臺灣隨時都可能被拋棄。
馬凱碩的這番話并非危言聳聽。臺北演講后,相關視頻在網(wǎng)上瘋傳,2025 年 3 月 17 日,他自己將視頻發(fā)到微博,點擊量破百萬。
臺灣民眾的想法
臺灣的民調顯示,超過 60% 的民眾不想打仗,他們更希望經濟能夠優(yōu)先發(fā)展。而賴清德上臺一年來,推行 “去中” 政策,導致島內分裂加劇,罷免潮和游行不斷,他本人的支持率也下滑到 40% 以下。
大陸一直推行 “一國兩制” 政策,給予臺灣自治空間,但前提是臺灣要承認 “一個中國” 原則。《反分裂國家法》也不是擺設,去年修法細則進一步明確了非和平手段的條件。在國際上,東盟峰會等重要會議都避免提及臺灣的敏感詞匯,G20 峰會也默契地不觸碰臺灣問題。
總之,馬凱碩所指出的這三大慘狀,對于臺灣來說是一個死循環(huán)。國際孤立、戰(zhàn)爭爆發(fā)以及成為大國交易的犧牲品,這三者相互關聯(lián),一旦賴清德繼續(xù)推行 “臺獨” 政策,臺灣將自斷后路。臺灣老百姓的生活本就面臨著房價高、工資低等問題,若再加上戰(zhàn)爭威脅,更是雪上加霜。
和平統(tǒng)一雖然進程可能較慢,但至少能夠保住臺灣的經濟命脈,目前海峽兩岸的貿易額年年都在創(chuàng)新高,2025 年上半年兩岸貨物吞吐量還增長了 8%。
如果賴清德不聽勸告,繼續(xù)叫囂 “臺獨”,島內企業(yè)的外移潮將會加速,即便像臺積電這樣的企業(yè)在美國建廠,其核心業(yè)務仍然離不開大陸市場。馬凱碩的分析,無疑是對 “臺獨” 分子的一次深刻警示,也讓臺灣民眾能夠更加清晰地認識到 “臺獨” 的危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