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國慶8天長假剛過,不少消費者還在回味假期的輕松,線下商超和批發(fā)市場里的商家們卻愁得睡不著覺。
往年這個時候,就算有沒賣完的貨,打折促銷兩三天也能清得七七八八。
可今年雙節(jié)的消費市場,完全顛覆了大家的固有印象。
以往一到過節(jié),物價多少得往上飄點,尤其是大閘蟹、白酒這些應(yīng)景的東西,就算貴點也不愁賣。
可今年,不少曾經(jīng)的"香餑餑"直接跌下神壇,價格腰斬都算輕的,有的甚至比日常價還低,可即便這樣,消費者還是不買賬。
往年中秋前一個月,水產(chǎn)市場里的商戶就開始忙得腳不沾地,三兩重的母蟹能賣到六七十塊一只,還得提前預(yù)定。
今年連散戶都挑挑揀揀,問的第一句話不是"是不是陽澄湖的",而是"能不能再便宜點"。
更慘的是節(jié)后,有的水產(chǎn)店為了騰地方,直接把鮮活大閘蟹論斤賣,一斤才三十多塊,比豬肉還便宜。
有市民干脆買上十幾斤,回家洗干凈凍在冰箱里,說等冬天再吃。
可即便這樣,還是有不少蟹賣不出去,老板只能眼睜睜看著它們的品質(zhì)下降,最后虧本處理。
除了產(chǎn)量多、需求少,今年大閘蟹的品質(zhì)也不如往年,受天氣影響,不少產(chǎn)區(qū)的蟹成熟度不夠,個頭偏小,蟹黃蟹膏也沒那么飽滿,消費者嘗過之后覺得不值,自然不愿意多買。
而且現(xiàn)在海鮮的選擇也多了,三文魚、龍蝦、扇貝這些,哪個不比大閘蟹方便處理?大家沒必要非得盯著大閘蟹不放。
不光是大閘蟹,肉禽蛋的價格也讓人意外。
往年中秋前,家家戶戶備團圓飯,豬肉、雞蛋的價格總得漲點,尤其是五花肉、排骨這些硬菜,貴點也有人買。
可今年的菜市場,肉根本賣不完,問的人多,買的人少,大多就買個二三兩,夠一頓吃就行。
后來我才明白,不是大家不愛吃肉了,而是消費習慣變了。
以前只有過節(jié)才能吃上肉,現(xiàn)在不一樣,平時想吃隨時就能買,沒必要非得在中秋囤貨。
而且越來越多人注重健康,覺得肉吃多了油膩,反而更愛清淡的蔬菜。
就算買肉,也更傾向于少而精,自然不會像往年那樣大量采購。
要說最讓人沒想到的,還是高端白酒的遇冷。
以前中秋走親訪友,提上兩瓶茅臺、五糧液,那可是倍兒有面子的事,就算價格高,也常常斷貨。
去年這個時候,飛天茅臺的市場價能到三千多,今年直接降了幾百塊,還是沒人買。
往年中秋前一個月,就有人預(yù)定茅臺,可今年到了節(jié)前一周,都沒什么人買,偶爾有人去問,也會猶豫半天,最后說不定就買了更便宜的中端白酒。
年輕人大多不愛喝高度白酒,覺得辛辣難咽,更偏愛啤酒、果酒這類口感溫和的飲品。
而老一輩愛喝白酒的人,也越來越注重健康,知道喝多了傷身體,慢慢減少了飲酒量,甚至開始戒酒。
沒了足夠的消費需求,就算白酒降價,也很難勾起大家的購買欲。
而且現(xiàn)在白酒市場的庫存也不少,經(jīng)銷商普遍反映"高利潤產(chǎn)品賣不動,熱銷產(chǎn)品利潤薄",只能眼睜睜看著貨堆在倉庫里。
再說說月餅,雖然它今年的掉價幅度不算最大,但滯銷的情況卻最讓人印象深刻。
超市中秋后直接把月餅禮盒搬到了入口處,還貼了醒目的"清倉"標簽,以前賣幾百塊的禮盒,現(xiàn)在幾十塊就能買到,有的甚至"買一送一"。
可即便這樣,還是沒多少人駐足。
其實月餅賣不動早不是新聞了,這兩年不光超市,連好多糕點鋪子也開始抱怨。
尤其是那種"限量高端禮盒",包裝紙殼做得跟藝術(shù)品一樣,定價幾百上千,但打開一看,里面月餅沒幾塊,還不如小時候兩元錢一個的厚實。
以前送禮,月餅算是體面、講究,可現(xiàn)在送禮講實用,購物卡、茶葉、定制土特產(chǎn),哪個都比月餅實在。
而且現(xiàn)在大家對月餅的健康顧慮也越來越多,以前一到節(jié)日,大家有啥吃啥,根本不管高糖高油。
可現(xiàn)在,不少人買東西前會先看配料表,什么反式脂肪酸、添加劑、高熱量,統(tǒng)統(tǒng)避著走。
年輕人更是寧愿買低糖、低油的健康點心,也不愿意碰傳統(tǒng)月餅。
加上現(xiàn)在節(jié)日商品的選擇越來越多,網(wǎng)紅零食、進口甜品、地方特色小吃,月餅慢慢就成了可買可不買的東西。
還有那些曾經(jīng)火遍全網(wǎng)的網(wǎng)紅水果,今年也遭遇了"滑鐵盧"。
前幾年,陽光玫瑰剛火的時候,一斤能賣到一百多塊,被稱為"葡萄中的愛馬仕",就算貴,也有人搶著買。
可今年,陽光玫瑰一斤才十幾塊,有的促銷活動甚至賣到八九塊,可即便如此,銷量也一般。
前幾年大家買這些網(wǎng)紅水果,大多是出于新鮮感,想嘗嘗"網(wǎng)紅味道",可嘗過之后發(fā)現(xiàn),口感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驚艷,性價比不高。
而且這些年,種植網(wǎng)紅水果的農(nóng)戶越來越多,產(chǎn)量大幅增加,供大于求,價格自然會下降。
更重要的是,消費者變得越來越理性,不再盲目追逐網(wǎng)紅標簽,更愿意選擇蘋果、香蕉、橘子這類性價比高、口感穩(wěn)定的普通水果,網(wǎng)紅水果也就沒了往日的熱度。
仔細想想,今年雙節(jié)這些商品的"掉價潮",其實反映出的是消費市場的大變革。
以前大家過節(jié),講究的是"面子",愿意為包裝、品牌、噱頭買單。
可現(xiàn)在不一樣了,消費者越來越理性,更看重商品的實用性和性價比,那些華而不實的東西,自然會被市場淘汰。
對于商家來說,這或許是個提醒,只有真正貼合消費者的需求,才能在市場中站穩(wěn)腳跟。
靠炒作和噱頭,就算能火一時,也終究走不長遠。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