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花了大力氣幫印尼修了東南亞第一條高鐵,雅加達到萬隆,全長142公里,時速350公里,技術一流,風頭一時無兩。
現(xiàn)在高鐵通了,車也跑起來了,印尼卻突然告訴我們,錢不夠用了,欠的那45億美元能不能緩緩?這句話雖輕,卻重得像塊石頭砸進輿論池塘,濺起層層波瀾。
從“合作典范”一夜之間變成“財政包袱”,這場高鐵背后的賬究竟是怎么算的?雅萬高鐵的債務問題,真的只是印尼“沒錢”這么簡單嗎?
雅萬高鐵站臺
債務這口鍋,誰背得起?
印尼投資部長羅桑的那句“資金壓力很大,希望中方理解”,聽起來像是朋友間的客氣話,但實質上已經(jīng)是一種公開“求緩”的信號。
雅萬高鐵總投資73億美元,其中超過60億美元來自中國貸款,印尼方面本就承擔了不小的財政壓力,眼下全球經(jīng)濟低迷,新興市場國家普遍吃緊,印尼的這口鍋,背得也確實夠沉。
站在全球角度看,基礎設施建設的債務問題并不新鮮,從拉美到非洲,再到東南亞,幾乎每一個大項目背后,都會有一串數(shù)字在賬本上拉扯,基建這事,前期看著風光,后期就是拼命還債,問題是,債是怎么借的,利息怎么算,模式選得對不對,這些細節(jié)決定了項目能不能“活得久”。
雅加達到萬隆高鐵站臺地理位置示意圖
雅萬高鐵的融資結構,基本是主權擔保貸款,說白了,就是印尼政府給項目兜底,這種模式確實啟動快、落地穩(wěn),但也意味著一旦收益不到位,政府財政就得扛。
從現(xiàn)在的運行數(shù)據(jù)看,高鐵客流剛剛起步,每天約2.4萬人,雖不算差,但離真正盈利還早著呢,貸款利息卻不等人,時間一到,就得還。
而且,地緣經(jīng)濟也在攪局,印尼身為東南亞龍頭國家,這次的債務處理方式,正被整個地區(qū)看在眼里,一旦印尼能談成更寬松的還款條件,其他國家很可能也會“照葫蘆畫瓢”,這對國際項目合作的信心是一次不小的考驗。
中方正在修建雅萬高鐵
中方當然希望項目順利,也愿意“共度時艱”,但這場博弈已經(jīng)遠不止賬本上的數(shù)字,而是一場關于國際合作模式的深度博弈。
高鐵修得好,運營卻跑不動?
從技術層面看,雅萬高鐵無疑是成功的,中國速度、中國標準、中國團隊,全都打了高分,但從運營角度講,這條高鐵目前還只能算是“半成品”。
問題不在鐵路本身,而在它周圍的配套缺失和運營能力的短板。
乘客在雅萬高鐵站臺自拍
首先是客流的問題,高鐵不是裝飾品,跑起來得有人坐才行,日均2.4萬人,聽起來不低,但對一個百億級項目來說,這個數(shù)字連保本都夠嗆。
更致命的是,這種客流增長沒有系統(tǒng)支撐,印尼政府在票價、交通接駁、旅游聯(lián)動等方面基本還在“摸著石頭過河”,而高鐵經(jīng)濟的培育,本就需要全鏈條的政策協(xié)調。
再有一個被嚴重低估的問題,就是土地,中國的高鐵很多不靠車票賺錢,而是靠“地鐵上蓋+高鐵新城”這種玩法,把高鐵沿線的地價炒起來,反哺項目建設,但印尼這一塊幾乎空白,高鐵沿線的土地開發(fā)節(jié)奏滯后,商業(yè)項目還在圖紙上打轉,想靠地價反哺項目,至少得再等幾年。
乘客在雅萬高鐵站臺自拍
說到底,雅萬高鐵現(xiàn)在還只是個“通道”,沒成為真正的“引擎”,本來計劃的產(chǎn)業(yè)園、物流中心、商業(yè)綜合體,一個個都還在“規(guī)劃中”,甚至連高鐵站周邊的交通接駁都沒完全打通,整條線除了快,幾乎沒有其他“黏性”。
更現(xiàn)實的問題是運營人手,印尼本土缺少高鐵運營經(jīng)驗,管理和技術團隊基本靠中方支撐,可項目終歸要“放手”,印尼遲早要獨立運營。
如果人才培養(yǎng)、技術轉移沒跟上,哪怕中國技術再先進,也未必能實現(xiàn)本地化落地,一條高鐵,修得再漂亮,運營不順,也照樣賠錢。
雅萬高鐵站臺
合作模式,是時候升級了
印尼現(xiàn)在提出債務重組,不僅僅是“還不起”,更是一種“想換個玩法”的信號,傳統(tǒng)的貸款模式,顯然到了一個瓶頸。
既然項目已成,又有長期價值,或許是時候探索更靈活的合作方式了。
一個可行思路,是把部分債務轉為股權,中國參與方可以在項目中持股,分享未來收益,而不是坐等收利息,這種模式不僅減輕印尼短期的財政壓力,也讓中方有更多話語權和參與度,說白了,從“借你錢”變成“跟你一起干”,風險共擔,也利益共享。
乘客在雅萬高鐵站臺拍照留念
還有就是數(shù)字化賦能,高鐵不是只能靠賣票賺錢,智慧車站、數(shù)字營銷、廣告分發(fā)、數(shù)據(jù)分析,這些在中國已經(jīng)玩得飛起的東西,在印尼還幾乎是“處女地”,如果能把這些數(shù)字化手段嵌入運營體系,不僅可以降本增效,還能開拓收入新渠道。
別小看這些“邊角料”,一條高鐵,光靠傳統(tǒng)模式很難活得漂亮,多元化收入才是正解。
最后要說的,是區(qū)域協(xié)同,雅萬高鐵不是孤島,它是東南亞高鐵網(wǎng)的起點,未來如果能延伸到泗水,甚至聯(lián)通馬來西亞、新加坡,那才是真正的“東盟高鐵經(jīng)濟圈”。
雅萬高鐵站臺
但這需要的不光是錢,更需要各國的政策協(xié)調和基礎設施對接,一個國家的高鐵通了不算什么,整個地區(qū)能坐上同一列車,才是真正的價值釋放。
當然,所有這些轉型升級,前提是雙方都得端正態(tài)度,中國愿意幫,但也不能無限兜底,印尼要發(fā)展,也得做出相應的制度和政策調整。
合作,不是單方面的“輸血”,而是彼此成就的過程。
雅萬高鐵的局面,既是一個現(xiàn)實中的難題,也是一個未來合作的試金石,它暴露出國際基建合作中“起得快、跑不動”的通病,也提醒我們,項目的成功不只是“建成通車”,更要“運營盈利”。
現(xiàn)在擺在中印尼兩國面前的,不是“要不要合作”,而是“怎么合作得更聰明”,債務這道坎,不一定是終點,反而可能成為合作模式升級的起點,高鐵修好了,是時候讓它跑出真正的經(jīng)濟效益了。
參考資料:
雅萬高鐵大獲成功,印尼還想修延長線,中國為何猶豫? 寰球大百科 環(huán)球熱點|中國助力拉美基礎設施不斷完善 人民日報海外版 這十年,看中國基建 半月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