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么一群人,曾經(jīng)叱咤風(fēng)云,卻最后連面子都保不???他們是三國晚節(jié)不保的七大名將,其中三人遺臭萬年,一人更成了劉備的死敵。究竟是誰,能從輝煌跌入污名?又是誰反手成了仇敵?我們從頭說起。
當(dāng)年曹操最放心不下的,都是自己家人??捎幸粋€例外,于禁。跟隨曹操幾十年,他治軍嚴(yán)明,平日里不茍言笑,晉升神速,直接授權(quán)兵權(quán),被稱為“外姓武將第一人”。襄樊之戰(zhàn),寒風(fēng)凜冽,于禁列陣待敵,可關(guān)羽一聲厲喝,水淹七軍,他陣腳大亂,最終選擇了投降。次日曹操看著回來的檔案,嘆道:“我信他二十年,竟至此!”從此,于禁成了晚節(jié)不保的代名詞,落得個遺臭萬年。
再看李嚴(yán)。他早年投奔劉備,才干出眾,劉備臨終把托孤大權(quán),一半交給諸葛亮,一半給了李嚴(yán)。起初他配合無間,北伐在外,諸葛亮催他出兵,他卻開口談條件,請求加官進(jìn)爵,甚至假傳秘命,把丞相騙回成都。諸葛亮無奈,忍他良久,卻終在功虧一簣后果斷將他拉下馬。這李嚴(yán),也成了忘恩負(fù)義的典型,遺臭萬年。
第三個是夏侯淵。定軍山前,他閃電出擊,連馬超也不是對手。可拂曉將至,黃忠伏箭如雨,一箭射中將軍肩頭,寨中一片慌亂,夏侯淵墜馬。曹操聽罷報信,無限惋惜:“淵死矣!”昔日金戈鐵馬、一呼百應(yīng)的猛將,就此被貼上“不善用兵”的標(biāo)簽,名聲一落千丈。
而此時,蜀漢帳下的魏延也鬧了大幺蛾。諸葛亮死后,他不肯撤軍,固守漢中,還欲自立為后。有人急促他撤退,他反而怒斥:“此地若丟,我死無面目!”結(jié)果一紙停戰(zhàn)令沒發(fā)出去,就先跟馬岱大打出手,遲暮時分被斬,連招安的機會都沒撈著。由忠勇到大逆不道,他成了叛賊的代名詞。
糜芳是劉備一手提拔的心腹,曾賣家產(chǎn)助糧餉,將妹許給劉備解愁悶,狼狽時拒絕曹操招攬。可荊州易主后,他始終沒等來與地位相符的封賞,又被關(guān)羽排擠。他心一橫,給孫權(quán)遞降書:“愿共吳業(yè),鎮(zhèn)守荊江?!鼻G州淪陷,關(guān)羽首級上船,劉備痛失雄圖。糜芳從此成了劉備的死敵,滿江湖罵他忘恩背義。
鐘會本是魏國宿將,隨司馬昭滅蜀有功,手握重兵,眼看功成名就,卻忍不住野心。他與姜維暗暗密謀,要在蜀土自立門戶。夜半密計泄露,司馬昭冷笑:“汝等都是我手中沙子?!辩姇徒S遭部下圍攻,尸橫兩道,聲名一落千丈。只是想坐穩(wěn)王座,結(jié)果卻葬身亂軍之中。
最后一個,是姜維。有人說他是蜀漢最后的脊梁,也有人罵他是窮兵黷武的掘墓人。每次北伐,他誓師百萬,號令滿天,可五次出征,無一捷報。軍糧耗盡,百姓哀號:“又去送命?”他堅持再戰(zhàn),甚至私下垂淚:“若不滅魏,誓不歸!”可供兵已盡,蜀破劉禪低頭稱臣,姜維也只能黯然。歸途上,有人低聲嘲諷:“他這一出,換來的只是滿地尸骸?!庇谑撬脖毁N上晚節(jié)不保的標(biāo)簽。
從忠臣到叛將,從猛將到懦夫,他們的落差到底因何?是野心使然,還是命運弄人?三國英雄本沒有下一程的票,只有當(dāng)下的選與不選。于禁、李嚴(yán)、夏侯淵、魏延、糜芳、鐘會、姜維,這七大名將,每個人的轉(zhuǎn)折都如利刃,斬斷了他們昔日的榮光。你可曾想過,何為大義,何為私心?到了最后一刻,保不住的,不只是名聲,還有那顆最初忠誠的心。
參考資料:三國演義 三國志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