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匯率,我國2025年的經濟總規(guī)模將向20萬億美元沖刺,排在美國之后,位居全球第二名。但換個算法,也就是按照國際貨幣基金與世界銀行主導的“購買力平價規(guī)則”,我國GDP預計會突破40萬億美元。
看購買力,中國經濟規(guī)模優(yōu)勢變得非常巨大
在當今這個匯率波動頻繁、全球物價水平因地區(qū)與政策差異而迥然不同的時代,如果我們還是按慣例將各國的國內生產總值用市場匯率法簡單換算成美元進行比較,這如同透過一面扭曲的哈哈鏡觀察世界。
根本無法真實反映各國、地區(qū)人民實際創(chuàng)造和享受的商品與服務總量。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按一籃子商品來衡量的“購買力平價規(guī)則”重要性日益凸顯——該規(guī)則嘗試剝去匯率波動的外衣。
還要剔除各國、地區(qū)間物價水平差異的影響,目的是衡量不同國家、地區(qū)對于“一籃子商品和服務”的實際產出能力。這套評價體系雖然也存在著缺陷,但在某種程度上卻更能貼近一個經濟體真實的“肌肉”和“體量”。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最新預測,在購買力平價規(guī)則下,一個里程碑式的經濟事件將在2025年發(fā)生:中國的經濟總量預計將從前一年的38.15萬億美元,強勁擴張至40.72萬億美元的歷史性新高。
這不僅是一個數字的跨越,更是一個經濟體量累積到一定程度后的質變象征。近41萬億美元的經濟規(guī)模,意味著:中國在全球經濟總量中的占比將達到驚人的19.68%,幾乎占據了全球經濟的五分之一,穩(wěn)坐世界頭把交椅,并且與后續(xù)國家的差距進一步拉大。
用購買力,能更清楚看清中國的工農業(yè)實力
摒棄匯率,采用購買力平價規(guī)則的算法,對于我們理解中國經濟的真實圖景有著特殊的好處——能夠更加公允、更加深刻地體現中國在農業(yè)、制造業(yè)、建筑業(yè)、采礦業(yè)等實體領域那無與倫比的真實產出。
試想一下,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生產了全球大部分的鋼鐵、水泥、手機、空調、汽車、船舶、發(fā)電設備;同時,作為農業(yè)大國,我們的生產與消耗的糧食、蔬菜、水果、水產品的數量持續(xù)位居世界前列。
這些實實在在的產品,如果僅按“經常會被資本流動和短期情緒扭曲的匯率”來計算,其價值只能是被被低估。而購買力平價規(guī)則則更多地考慮了這些商品和服務在本國的實際成本與價值,從而將中國這個“巨無霸”實體經濟的規(guī)模更完整地呈現出來。
它還告訴我們:中國經濟的領先,不僅僅是數字上的領先,更是實體產出和物質財富創(chuàng)造能力的領先。這種基于實際產出的衡量標準,揭示了中國作為全球供應鏈“壓艙石”和“穩(wěn)定器”的根本角色,彰顯了我們完備工業(yè)體系所帶來的、任何其他國家難以復制的規(guī)模效應與成本優(yōu)勢。
看完了中國,再來看看其他幾個“列強”
在我們?yōu)橹袊洕暮陚ニ{圖感到振奮的同時,也不妨將目光投向全球,看看在這一評價體系下,世界經濟的版圖正在如何演變——緊隨中國之后,排名第二的依然是傳統(tǒng)的經濟霸主美國。
IMF預測:美國2025年的GDP約為30.51萬億美元,約占全球總量的14.75%。中美兩國作為全球僅有的兩個GDP總量超過30萬億美元的經濟體,構成了世界經濟的第一梯隊,共同引領著全球發(fā)展的方向。
而真正讓人感受到世界經濟格局變遷動力的,是排名第三的印度。這個南亞次大陸的巨人,正以龐大的人口基數和快速增長的經濟活力閃耀世界,預計GDP達到17.65萬億美元,全球占比8.53%。
另外一個可能讓部分人感到意外的排名是俄羅斯,在購買力平價規(guī)則下,2025年的GDP被評估為7.19萬億美元,全球占比3.48%,第四名——這主要得益于俄羅斯境內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內需市場。
我們的東亞近鄰日本,位列第五,預計GDP為6.74萬億美元,占比3.26%。作為曾經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日本在購買力平價規(guī)則下的排名反映了國內市場的高成本特性以及經濟增長所面臨的長期挑戰(zhàn)。
歐洲經濟的核心引擎,德國排在第六位,預計2025年的GDP為6.16萬億美元,全球占比2.98%——穩(wěn)健的工業(yè)體系和出口導向型經濟,使柏林在歐洲內部依然保持領先。
按購買力,東南亞最大的經濟體——印度尼西亞異軍突起,5.01萬億美元的GDP,第七名,全球占比2.42%。這個千島之國正憑借其年輕的人口和豐富的資源,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新亮點。
南美的資源大國巴西則以微弱差距緊隨其后,排名第八,GDP預計為4.96萬億美元,占比2.40%。作為老牌的發(fā)達經濟體,英國和法國分別占據了第九和第十的位置。
英國的GDP預計為4.50萬億美元,占比2.18%;法國為4.45萬億美元,占比2.15%。兩國經濟規(guī)模接近,競爭激烈,共同維系著歐洲在世界經濟舞臺上的重要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位列第十一的意大利,3.72萬億美元、占比1.80%的經濟體量,也讓我們看到了歐洲南部經濟的堅實底蘊。
縱觀這份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勾勒出的2025年世界經濟前十強預測畫卷,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幾個激動人心的趨勢:東方力量的全面崛起,新興市場國家集體性地向上攀升,以及全球經濟增長重心的確定性轉移。
中國以突破40萬億美元的體量領跑全球,不僅僅是一個數字的勝利,它更是一個時代的注腳,標志著基于實際產出和真實購買力的經濟實力評估,正為我們揭示一個更加多元、也更加充滿活力的新世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