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回復 營銷免費領取《營銷策略及管理制度大全》
作者 | 八個橙
來源 | 營銷報
10月8日,李俊永的致歉視頻刷屏網(wǎng)絡。這位被網(wǎng)友稱為“雞排哥”的攤主,對著鏡頭鞠躬感謝游客,為排隊數(shù)小時的等待致歉,同時宣布10月9日暫停出攤休整。
圖源:視頻截圖
這并非例行客套,而是他國慶假期極限透支后的必然選擇——作為景德鎮(zhèn)文旅推介官,他全勤堅守攤位,從清晨到深夜持續(xù)作業(yè),有網(wǎng)友拍到他“累到失去表情管理”,連標志性的幽默金句都難以為繼。
支撐這份疲憊的,是流量帶來的連鎖重壓。國慶期間,他的攤位前日均排起三小時長隊。
但熱度背后藏著多重絞殺:黃牛成群插隊囤貨,將6元雞排炒到200元叫賣,他不得不親自驅趕并將限購從5份減至2份;食材謠言突然蔓延,稱其用轉基因油和凍肉,他只能當眾展示油桶與檢驗報告自證清白;更有人冒充其已故的父親、岳父騙客,讓這位每天炸20小時雞排的攤主,還要額外分出精力拍視頻澄清。
當?shù)匚穆镁止ぷ魅藛T透露,“多次建議他休息,實在扛不住了”,這聲道歉,實則是凡人在流量洪流下的喘息。
值得注意的是,道歉視頻發(fā)布前一日,“李俊永餐飲管理工作室”成立的消息引發(fā)熱議,經(jīng)營范圍涵蓋餐飲管理與食品銷售。
“雞排哥變了”的論調隨之而起,有人將其與“初心”綁定批判。
事實上,他的經(jīng)營底色并未改變。擺攤9年來,他始終堅持學生買雞排便宜1元、下午四點半后優(yōu)先學生購買,走紅后仍限購2份拒絕饑餓營銷。
工作室的成立,更像是對流量的被動適配,合規(guī)化運營或許是守住口碑的唯一路徑。
雞排哥的遭遇,印證了“出名是原罪”的殘酷現(xiàn)實。這位在景德鎮(zhèn)生活42年的攤主,因“撒調料要均勻,像分配生活精力”這類即興金句出圈,被贊“情緒價值天花板”。
但走紅瞬間,審視的目光便自帶放大鏡:有人質疑其無營業(yè)執(zhí)照(后證實合規(guī)),甚至有人扯拽他的衣服逼其站臺演講。
圖源:視頻截圖
這種苛責本質是流量時代的認知錯位。公眾既渴望草根逆襲帶來的溫情慰藉,又容不得其沾染半點商業(yè)氣息。
那些批判“變質”的聲音,或許忽略了一個基本事實:他首先是要養(yǎng)家糊口的攤主,其次才是文旅符號。
另外,雞排哥的流量能否持續(xù),核心在“平衡”二字。
短期看,他的熱度有堅實基礎:6元雞排承載的情緒價值、“顧客不是為我來,是為江西來”的共情表達,都超越了產(chǎn)品本身。
但隱患同樣明顯:供應鏈短板制約體驗;同質化正在稀釋辨識度。
對景德鎮(zhèn)而言,這更是場流量接得住、用得好的考驗。
10月9日的休市,成為這場流量狂歡的冷靜劑。當網(wǎng)友在空蕩的攤位前拍照時,或許能明白:大家追捧的從來不是“網(wǎng)紅雞排哥”,而是那個堅持9年不漲價、炸不好雞排“不原諒自己”的李俊永。
他的價值不在于無休止地輸出情緒價值,而在于用真誠證明:平凡崗位里的堅守,本身就是最動人的風景。
對景德鎮(zhèn)來說,這一天的空白更該引發(fā)思考:城市名片從來不是某個人的獨角戲,而是雞排的酥脆、瓷器的溫潤、服務的溫度共同構成的體驗。
當流量退潮,能留住游客的,終究是“來了都是客”的真誠,而非短暫的打卡熱度。雞排哥的休息,或許正是流量回歸理性的開始。
參考消息:
中國新聞網(wǎng):《“雞排哥”爆火的背后 》
行業(yè)資訊、案例資料、運營干貨,精彩不停
全文完,更多有趣內容碼上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