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邊境那些事,總讓人心里堵得慌。國家地大物博,可有些地方偏僻得很,藏在喜馬拉雅山里頭的小村子,日子本該平靜,誰知卻攤上這么一檔子事。四百五十平方公里的土地,就這么被印度占著,村民們隔河相望,問一句還能回去不?
典角村土地遭非法分割
典角村就在西藏阿里噶爾縣扎西崗鄉(xiāng)下頭,二十多戶藏族人家,世代靠著牧場過日子。村子名字聽著簡單,藏語里頭是彈性爭奪的意思,從漢代起就歸我國管,早就是固有領土了。周邊總共一千九百多平方公里,全是阿里地區(qū)的一部分,牧民們放牧、種青稞,日子雖苦但踏實。
可自打一九六二年那場中印自衛(wèi)反擊戰(zhàn)后,這村子就變了樣。印度軍隊越過實際控制線,硬生生把河東四百五十平方公里搶了過去,現(xiàn)在他們管著那塊地,叫什么“碟穆綽克”。村子一分為二,西邊中方實控,東邊印方控制,村民們只能擠在西岸,牧場沒了,生活圈子小了。印度在那邊建碉堡、拉鐵絲網,距離我們村子才六百米出頭,巡邏隊時不時過來晃悠,村民們想過去放牧都難。
典角村雖偏,但它是邊境前沿,守著中印兩千多公里的線,戰(zhàn)略位置重要。印度占著那塊地,不光搶了牧場,還想借此蠶食更多。村民們世代在這兒生活,土地是命根子,現(xiàn)在只能繞遠路,經濟上也吃虧。
再看巴里加斯地區(qū),整塊地一千九百平方公里,本來全歸咱們管,現(xiàn)在西南角四百五十平方公里被印度卡著。獅泉河和卓普河西邊,全是爭議區(qū)。印度軍隊在那挖壕溝、設哨所,封了通道,村民們連水都得繞著走。
村里人少,二十六戶,建的還是二零一八年新房,邊境小康村標準。可土地丟了,發(fā)展就卡殼。國家推小康村建設,湯烏新村、珞瓦新村那些地方都建起來了,六百多個村子守邊固邊,可典角村這頭,總覺得缺了點啥。印度占著不放,村民們問,國家能要回來嗎?
中印邊境爭端歷史根源
中印邊境這糾葛,說到底得從頭捋。二十世紀初,英國那時候是殖民老大,控制著印度,在一九一四年西姆拉會議上,隨手畫了條“麥克馬洪線”,從喜馬拉雅山拉過去,蠶食我們領土。中國當時晚清,內亂外患,壓根沒簽字,也不認這非法線??捎瓦@么定了調,印度后來獨立,還拿這線當寶貝,硬說那是邊界。
一九五四年,中印簽了通商協(xié)定,談貿易朝圣,可沒提邊界。印度胃口大,一九五九年后開始推進,建哨所、修路,蠶食我們領土。印度得寸進尺。一九六二年十月,印度軍隊大舉進攻巴里加斯,推進到傳統(tǒng)線內。中國自衛(wèi)反擊,部隊推進到“麥克馬洪線”以南,印度敗退。可考慮到邊民生活,沒全收復,留了緩沖。戰(zhàn)后,印度丟了陣地,但沒吸取教訓,繼續(xù)小動作。
進入新世紀,摩擦沒斷。二零二零年六月,加勒萬河谷沖突,印度越線搭帳篷,雙方對峙,傷亡不小。班公湖畔,巡邏隊推擠,印度士兵扔石頭,局勢緊張。典角村首當其沖,印度加強印控區(qū)封鎖,建墻拉網,村民通道斷了。
邊界總長三千五百公里,爭議十二萬平方公里,世界頭號。印度獨立后,沒清算英國遺產,反倒繼承了野心。我們國家改革開放后,實力上去了,基礎設施到邊境,路橋通了,村子建了,可印度不服,借對峙施壓。二零二四年前,部隊對峙四年,耗資源,邊民日子難過。
談判進程帶來回歸曙光
好事兒總有轉機。二零二四年十月二十二日,中印軍長級會談達成巡邏協(xié)議,雙方從德普桑和典角脫離接觸,結束四年對峙。印度外交部長蘇杰生承認,恢復到二零二零年前狀態(tài)。中國外交部確認,落實解決方案,維護邊界和平。這協(xié)議框架好,巡邏路徑調整,避免摩擦,邊民日子能松口氣。
十二月十八日,邊界問題特別代表第二十三次會晤在北京開,王毅主任和印方代表談得深入,重啟關系。印度國防部長拉杰納特·辛格二零二五年六月二十七日說,尋求永久解決方案,可見壓力在變。
典角村這頭,國家政策跟上,邊防小康村建好,種子牲畜運來,村民發(fā)展有保障。四百五十平方公里雖沒全要回,但曙光在望。
領土是紅線,寸步不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