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當希臘雅典機場的記者團團圍住剛剛被強制遣返的格蕾塔?通貝里,爭先恐后追問她在以色列羈押期間是否遭遇“揪發(fā)毆打”等暴力對待時,在遙遠的中東加沙外海,一場靜默卻深遠的地緣變動正悄然展開。
2
以色列借著驅逐來自19個國家人道援助者的事件為由頭,悄然將原本劃定的加沙海域封鎖區(qū)擴大近一倍。這條鮮為人知的“海上紅線”,實際上扼住了中國每年數千萬噸原油進口的關鍵命脈。
3
你或許會驚訝:一次針對民間救援船隊的攔截與驅逐,怎會牽動中國的加油站價格、影響沿海工廠的能源供應?這背后,隱藏著三條層層遞進的風險傳導鏈,每一環(huán)都直接關系到我國能源體系的穩(wěn)定性與安全性。
4
要解開這一連串連鎖反應,必須回溯到那支命運多舛的“全球堅韌船隊”——這場風暴的最初火種。
5
2025年8月31日,這支由57國志愿者自發(fā)集結的國際救援艦隊從西班牙巴塞羅那啟程,當時無人預料其航程將以如此激烈的方式終結。
6
整支船隊共包含42艘船只,較原計劃額外增加了兩艘補給艦,滿載著2000噸大米、500箱急救藥品及其他民生物資,駛向飽受戰(zhàn)火摧殘的加沙地帶。隨行的還有479名志愿者,他們懷揣人道使命,希望為當地民眾帶去一線生機。
7
其中不僅有像通貝里這樣享譽全球的環(huán)保活動家,也包括來自中國香港的三位非營利組織工作者。他們的初衷是記錄加沙的真實生存狀況,卻不料成為以色列強硬海上政策下的目標人物。
8
10月1日凌晨,當船隊航行至距離加沙海岸線70海里的國際公海水域時,以色列海軍突然發(fā)起行動,徹底打破了航行的平靜。
9
據隨船記者通過衛(wèi)星通信傳回的消息顯示,以軍首先派遣三架“蒼鷺”型偵察無人機在船隊上方持續(xù)盤旋監(jiān)視,隨后兩艘導彈快艇高速逼近,使用高壓水炮猛烈沖擊領航船只的駕駛艙,并故意用艦體撞擊一艘裝載醫(yī)療物資的貨輪,導致其船舷開裂、艙內進水。
10
更令人質疑的是,整個登船過程未發(fā)出任何正式警告。以軍特種部隊直接從空中繩降登船,迅速控制全體船員,并強制收繳所有手機、攝像機和通訊設備。
11
有親歷者回憶稱:“士兵命令我們把手機扔進大海,說‘不該拍的東西別碰’?!币幻▏驹刚咭蛟噲D阻止搜查行為,當場被按倒在甲板上遭肢體壓制。
12
最終,全部479名志愿者被押送至以色列南部港口城市阿什杜德,42艘民用船只至今仍被扣留,尚未歸還。
13
五天之后,即10月6日,以色列外交部召開緊急發(fā)布會,發(fā)言人手持若干照片聲稱:“部分援助人員攜帶疑似支持哈馬斯的物品,出于國家安全考慮,必須采取果斷措施?!?/p>
14
當天,共計171名來自美國、英國、法國、意大利等19國的公民被分批次安排搭乘航班飛往希臘雅典和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發(fā),其中包括那三名中國香港居民。
15
他們在接受香港媒體連線采訪時透露,拘留期間每日僅配給半瓶500毫升飲用水和一小塊全麥面包,監(jiān)舍環(huán)境惡劣,遍布跳蚤與臭蟲,多人出現皮膚紅腫、過敏甚至感染癥狀。
16
截至發(fā)布會當日,已有341人被強制驅逐出境,剩余138人繼續(xù)關押于凱齊奧特拘留中心。其中約40人因抗議虐待發(fā)起絕食抗爭,據一位具備醫(yī)生身份的志愿者披露,已有兩名絕食者因血糖驟降陷入昏迷狀態(tài),但未能獲得及時醫(yī)療干預。
17
此次大規(guī)模拘押引發(fā)的外交反彈遠超以色列預期。瑞典政府第一時間召見駐瑞大使提出嚴正交涉,并宣布暫停對以出口雷達關鍵零部件的合作項目。
18
此前,瑞典每年向以色列供應價值約8000萬美元的航空電子組件,此次中斷直接影響以空軍部分F-35戰(zhàn)機的日常維護與作戰(zhàn)準備能力。
19
法國國民議會以423票贊成、89票反對的結果高票通過決議,譴責以色列“過度使用武力”,并敦促立即釋放所有被扣押平民。
20
民間抗議浪潮席卷歐洲主要城市:10月3日,意大利米蘭爆發(fā)超50萬人參與的大規(guī)模罷工示威,人群高舉“停止封鎖加沙”的橫幅,封鎖中央火車站周邊交通動脈。
21
德國首都柏林的示威者聚集在以色列大使館門前,要求以方公開羈押期間的監(jiān)控記錄與審訊文件。
22
就連長期秉持中立立場的加拿大,也有超過10萬民眾齊聚渥太華國會山前舉行集會,呼吁聯(lián)邦政府啟動對以制裁程序。
23
聯(lián)合國層面反應迅速,人權理事會緊急成立獨立調查小組,由前南非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領銜,負責系統(tǒng)收集以軍攔截民用船只及涉嫌虐待被扣押者的證據材料。
24
調查組正式致函以色列政府,請求調取凱齊奧特監(jiān)獄內的閉路電視錄像,但以方以“涉及軍事機密與國家安全”為由予以拒絕。
25
聯(lián)合國人權事務特別報告員米歇爾?巴切萊特在新聞發(fā)布會上明確指出:“以色列在公海區(qū)域攔截非武裝民用船隊的行為,已嚴重違反《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第87條關于‘公海自由航行權’的規(guī)定;而單方面擴大封鎖范圍,則構成對基本人權的系統(tǒng)性剝奪?!?/p>
26
與此同時,世界衛(wèi)生組織發(fā)布緊急聲明稱,由于封鎖持續(xù)升級,加沙地區(qū)藥品短缺率已達65%,超過三萬名依賴定期藥物治療的慢性病患者面臨斷藥危機。
27
這些權威機構的發(fā)聲不僅使以色列陷入空前孤立,也讓外界警覺:以方正借“反恐”名義悄然強化對加沙的全面封鎖。
28
真正引起中國能源戰(zhàn)略部門高度警惕的,正是這次低調進行的封鎖線擴展。根據國際航運協(xié)會(ICS)于10月8日發(fā)布的最新通報,以色列已將其劃定的“加沙60海里禁航區(qū)”向外延伸至100海里,覆蓋東地中海部分國際航道。
29
更為關鍵的是,以軍同步宣布臨時關閉阿什杜德港至埃及塞得港之間的短途運輸航線。
30
這條全長僅180海里的海上捷徑,是連接地中海與紅海的重要支線通道。我國從中東進口的原油中,高達35%需經由此線轉入蘇伊士運河,最終運抵長三角、珠三角等地的煉化基地。
31
可以形象地比喻:如果將中國原油進口路線視作一條高速公路,那么阿什杜德—塞得港航段就是必經的“收費站”。如今這個“收費站”突然關閉,所有油輪被迫繞行。
32
這種改道帶來的后果已經開始顯現:原本經由該短線進入蘇伊士運河的航程約為22天,現必須繞行非洲南端的好望角,航程增加4500海里,運輸周期延長至38天。
33
單艘VLCC級油輪因此額外消耗燃油達120萬美元,疊加港口滯期費、船員加班補貼等附加支出,每趟航次總成本激增接近200萬美元。
34
更嚴峻的是,好望角航線本身存在極高航行風險。每年10月至11月間,該海域常出現8級以上強風,浪高普遍超過5米,極易引發(fā)船舶傾覆或機械故障。
35
除運輸成本與時間壓力外,另一重隱患在于“沖突外溢風險”。
36
隨著封鎖升級,黎巴嫩真主黨于10月7日發(fā)表聲明稱:“將動用一切手段反擊以色列的海上封鎖?!蓖?,兩枚火箭彈落在以色列北部重要港口海法附近區(qū)域。
37
而海法港不僅是以色列主要石油進口終端之一,更是緊鄰蘇伊士運河入口,直線距離不足20海里。
38
一旦真主黨與以色列爆發(fā)全面軍事對抗,蘇伊士運河入口極有可能被戰(zhàn)火波及甚至封鎖。這對中國的能源安全而言絕非小事。
39
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原油對外依存度攀升至72%,其中51%源自中東產油國,而通過蘇伊士運河運輸的原油量,占我國從中東進口總量的60%。
40
回顧2021年“長賜號”貨輪擱淺事件,僅短短六天運河堵塞便造成我國原油進口短期缺口達5%,部分華東煉廠被迫減產,導致柴油批發(fā)價每噸上漲320元。
41
若此次因地區(qū)沖突導致運河再度中斷,影響范圍與持續(xù)時間勢必更加嚴重。此外,還有一項容易被忽視的風險——“油價波動傳導機制”。
42
受加沙封鎖升級影響,國際油價自10月6日起連續(xù)三個交易日走高。紐約商品交易所輕質原油期貨價格從每桶82美元升至85.4美元,累計漲幅達4.2%;倫敦布倫特原油同期突破每桶88美元大關。
43
中國石油大學能源經濟研究所李教授分析指出:“盡管加沙并非產油區(qū),但它是全球能源運輸的關鍵節(jié)點。市場擔憂地緣緊張可能干擾航道暢通,從而觸發(fā)‘避險性買入’情緒,推高油價?!?/p>
44
這類國際油價上漲最終將傳導至國內市場。我國成品油定價機制與國際油價掛鉤,規(guī)則規(guī)定:當國際基準油價在連續(xù)10個工作日內波動幅度超過4%,國內汽柴油零售價即啟動調整程序。
45
若當前漲勢延續(xù),預計10月下旬國內汽油與柴油價格或將上調150至200元/噸。這意味著普通車主加滿一箱50升油箱,需多支付6到8元;物流企業(yè)和制造業(yè)的燃料開支也將隨之上升。
46
面對這三重疊加風險,我國已迅速部署應對策略。在戰(zhàn)略儲備方面,中石油與中石化已于10月8日啟動應急響應機制,確保全國12個國家級戰(zhàn)略原油儲備基地庫存維持在90天以上安全水平。
47
這些儲備設施分布于遼寧大連、山東青島、浙江舟山等地,總體儲油能力足以支撐全國三個月的原油進口需求。即便短期內主要航道受阻,也能保障基本能源供應不中斷。
48
在運輸路徑多元化方面,我國正加快與中東國家推進陸路與鐵路能源合作。今年9月,中伊原油管道二期工程全線貫通,該管線自伊朗阿瓦士延伸至伊拉克巴士拉,年輸油能力達到1500萬噸,較上年提升300萬噸。
49
同時,中國與阿曼簽署“原油跨境鐵路運輸協(xié)議”,計劃利用阿曼境內鐵路網絡將原油輸送至阿聯(lián)酋迪拜港,再經海運回國,有效規(guī)避加沙周邊高風險水域。
50
然而,上述舉措更多屬于“應急緩沖”,難以根除結構性風險。從根本上化解威脅,仍需推動地區(qū)局勢緩和。我國外交部在10月9日例行記者會上鄭重表態(tài):“中方堅決反對任何加劇地區(qū)緊張局勢的行為,敦促以色列立即停止擴大海上封鎖,無條件釋放所有被非法拘押的無辜人員?!?/p>
51
同時提議在聯(lián)合國框架下召集“中東能源通道安全峰會”,邀請相關國家及國際組織共同制定“國際航運安全保障協(xié)作方案”。
52
這一倡議并非空穴來風。作為全球最大的原油進口國之一,中國既有責任也有能力發(fā)揮建設性作用。唯有實現中東地區(qū)的持久和平,才能確保能源航道的長期穩(wěn)定,進而守護國內經濟運行的血脈。
53
重新審視這場風波:從19國公民被強制驅逐的人道爭議,到加沙封鎖升級的地緣博弈,再到中國能源供應鏈面臨的現實挑戰(zhàn),一條清晰的全球聯(lián)動鏈條浮現眼前。
54
加沙監(jiān)獄中一名志愿者的絕食抗爭,可能點燃雅典街頭的抗議怒火;以色列海軍劃出的新封鎖線,也可能讓中國司機在加油站多掏幾塊錢。
55
對我們普通人而言,了解這些潛在風險并非為了制造焦慮,而是為了認清一個事實:中國的能源安全從來不是封閉議題,它深深嵌入中東和平進程、國際航運秩序與全球治理格局之中。
56
而對于國家來說,如何在保障能源通道安全的同時,積極推動地區(qū)沖突降溫,將是未來長期面臨的復雜課題。畢竟,相較于繞行好望角所付出的巨大代價,真正的低成本能源,其實是和平與穩(wěn)定。
57
此刻,凱齊奧特監(jiān)獄中的絕食者仍在堅持,加沙外海的封鎖線仍未撤銷,中國的遠洋油輪仍在浩瀚印度洋上緩慢穿行。
58
這場由一支民間救援船隊點燃的風暴,或許還將持續(xù)發(fā)酵。但它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在全球局勢日益復雜的今天,唯有提前布局、多維應對、統(tǒng)籌內外,才能牢牢守住國家能源的生命線,讓加油站的油價更平穩(wěn),讓工廠的機器運轉更順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