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要不要給娃獎勵呢?這個問題讓群里的寶媽“吵”翻了天:
@豆子媽媽:還是不要給娃獎勵了,他們本來心性就不成熟,要是給他們獎勵的話,豈不是會把娃養(yǎng)成恃寵而驕的性格?
@七七媽媽:為什么不給娃獎勵呢?如果他最近表現(xiàn)特別好,就應該被獎勵,這樣孩子下次做事情的時候才更有動力。
有媽媽贊成給娃獎勵,也有媽媽覺得獎勵會給娃慣壞……所以關于要不要給娃獎勵這件事,其實只能用“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來回應。
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站在自己的角度上,用近10年的養(yǎng)娃經(jīng)驗告訴大家:給娃獎勵是好事!但前提是要用對方法,這樣才能避免把娃慣壞的情況出現(xiàn),同時又能把娃教育得更好。
這些錯誤獎勵是大坑,并非獎勵本身的錯
很多父母吐槽:獎勵沒用,還把娃慣壞了!其實不是獎勵的問題,而是父母用錯了方式,把獎勵變成了坑娃的工具。
最坑的人就是把獎勵和物質(zhì)綁定到一起,娃吃飯給塊糖果,寫作業(yè)給個玩具,就連自己穿鞋都要買零食……這明明是孩子分內(nèi)的事情,卻額外得到了父母的獎勵,會讓他覺得自己不管做任何事情都會得到好處,進而養(yǎng)成沒好處就不做的想法。
要是哪天沒有給娃獎勵,他可能就會跟父母對著干。最可怕的是,孩子的欲望會被父母的獎勵越喂越大,最初的糖果、玩具可能已經(jīng)滿足不了他。最后的結(jié)果就是,要么父母不停地妥協(xié),要么跟娃天天吵架。
還有一種坑也父母也容易踩,就是獎勵只看結(jié)果不管過程。當娃考了100分就帶他旅游,比賽拿第一就買新手機……要是沒好考,父母就一臉失望,連一句安慰的話都沒有。
這種獎勵會讓娃覺得:只有我做的足夠好,爸媽才會愛我。如果接連失敗的話,孩子就會不停地自我否定,再加上父母失望的眼神,他們很可能會為了拿獎勵動歪心思,作弊、撒謊應有盡有。
所以說,父母別再質(zhì)疑獎勵了,應該把結(jié)果歸咎到自己錯誤的獎勵方式上才對。這些年養(yǎng)娃的路上積累了一些小經(jīng)驗,可以分享給更多父母一起學習探討,希望大家都能慢慢摸索出正確的獎勵方式。
這樣給獎勵,娃才能越養(yǎng)越省心
1、多給精神獎勵,少給物質(zhì)套路
別總想著用玩具、零食收買娃,精神獎勵才是長久之計。
要是娃哪一件事做得特別好,父母只需要用言語肯定這件事,把孩子做得好的地方著重表揚一下,就能讓他高興很久。
別看只是簡單的幾句話,卻能讓娃感受到父母的認可和愛,還能讓他們明白“我做這件事是對的”,下次還要繼續(xù)做。
當然,偶爾的物質(zhì)獎勵也是有必要的,畢竟精神獎勵多了孩子也會覺得枯燥。這個時候給他們一些物質(zhì)獎勵,反而向定海神針一樣,讓娃更堅定做正確的事情。
2、獎勵努力過程,別盯最終結(jié)果
很多父母總是盯著結(jié)果進行獎勵,可比起最后的結(jié)果,娃的努力過程更值得獎勵。
就拿考試來說,就算孩子的成績不是很理想,但只要他平時努力學習、認真寫作業(yè),就應該被肯定。沒有考出好成績,很可能是題目太難,或者是知識掌握不扎實。
獎勵過程能讓娃明白努力比結(jié)果重要,就算是最后的結(jié)果不理想,也不能完全否定自己,要繼續(xù)努力改變結(jié)果。
時間久了,會發(fā)現(xiàn)孩子變得特別有韌性,就算是在困難面前也不輕易放棄,做事反而更有主動性,根本不用父母天天逼迫。
3、獎勵進步,別獎本分
從現(xiàn)在開始,別再給娃的本分事獎勵了!父母要牢記。
自己吃飯、自己穿衣服,這本來就是娃成長中必須要學會的事情。父母給獎勵,反而是拖后腿,最終演變成不給獎勵就耍賴不做的后果。
相較而言,更應該獎勵娃的進步,哪怕是很小的進步也不能放過。之前吃飯需要喂,現(xiàn)在能自己坐在那里吃半碗飯,這就是一種值得獎勵的進步。
獎勵進步最大的好處是,能讓娃感受到他在慢慢變好,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會變得更有動力。就算父母沒有盯著、催著,他們也愿意主動去完成。
寫在最后:聰明的父母會邀請娃一起參與到獎勵中,而不是自己單方面說了算。要記住,給娃獎勵不是花多少錢、買多貴的東西,而是讓娃感受到父母的在意。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