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他那么好,他為什么恨我?”
這是前兩天,一位家長來找我聊天時發(fā)出的感慨。
她兒子林林(化名)剛上初一,原本成績不錯,但最近半年突然厭學。
整天沉迷游戲,動不動就發(fā)脾氣。
難得愿意好好說話,就是問家里人要這要那的。
幾百塊的T恤,千八百的鞋,還有游戲卡,一摞一摞的往家買。
爸媽稍微反對,兒子就炸鍋一樣,踹門踹墻,態(tài)度極為不耐煩。
“你別管我!閉上嘴!”
孩子媽媽很受傷,也想不通:
“從小到大,我什么都順著他,要什么我給什么,從不讓他受委屈。
他不應該和我最親嗎?怎么能變成現在這樣?”
孩子媽媽一邊說,眼眶也跟著紅了,忍不住哭起來。
這一幕讓人唏噓,卻也揭示了一個殘酷的養(yǎng)育真相:
父母付出所有對孩子好,本想孩子能感恩領情;
結果最后父母掏空自己,也沒養(yǎng)出孩子的感恩之心。
作為父母,若總是無底線地溺愛孩子,只會培養(yǎng)出不懂感恩與付出的孩子。
很認同一句話:
“孩子們的性格和才能,歸根結底是受到家庭、父母的影響?!?/p>
就像林林,從小被家人寵著:
要玩具就給買,零食堆成小車,是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
不想寫作業(yè)就不寫,甚至早上賴床遲到,媽媽也舍不得批評,還幫他跟老師找借口。
林林習慣了這樣被無限包容的生活,不懂得珍惜生活條件,還越來越任性。
稍有不順心,就摔東西、罵人,甚至威脅“不上學了”“不想活了”。
最后,這孩子不僅沒有變得更“幸福”,反而越來越自私、脆弱,遇到一點挫折就崩潰。
01
改變,從設立界限開始
我建議孩子的爸媽調整教育方式:
01
明確規(guī)則,堅定執(zhí)行
比如,孩子因沒完成作業(yè)就玩手機,家長需果斷沒收手機,并向孩子解釋原因:
“我們之前約定好了規(guī)則,違反規(guī)則就要接受懲罰。
這是為了讓你學會自律,和對自己的行為負責?!?/p>
當孩子違反規(guī)則時,家長要保持冷靜。
不妥協(xié)、不心軟,讓孩子知道“鬧”是沒用的。
02
讓孩子承擔后果
生活中,孩子難免會犯錯。
此時家長不應急于為孩子開脫,而是要讓孩子直面自己行為帶來的結果。
賴床遲到?自己面對老師的批評。
亂發(fā)脾氣?取消本周的零花錢。
只有吃過苦頭,孩子會逐漸明白,自己的每一個行為都有相應的責任。
只有學會控制情緒、規(guī)范行為,才能避免不良后果,真正學會對自己負責。
03
停止過度服務
不替他收拾書包、不幫他找借口、不替他解決問題。
在生活中,許多家長出于對孩子的疼愛,習慣性地為孩子包辦一切。
卻不知,這種過度服務,反而阻礙了孩子的成長。
當孩子體驗到因自己疏忽或能力不足帶來的 “不順心” 時,他們會主動尋求解決辦法。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應變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都會得到提升,從而更好地適應未來的生活。
02
為什么孩子不能慣?
心理學有答案
很多家長以為,“滿足孩子=愛孩子”。
https://zq.zhaopin.com/moment/46410906
https://zq.zhaopin.com/moment/46411268
https://zq.zhaopin.com/moment/46411106
https://zq.zhaopin.com/moment/46411594
https://zq.zhaopin.com/moment/46411734
https://zq.zhaopin.com/moment/46411741
https://zq.zhaopin.com/moment/46412065
https://zq.zhaopin.com/moment/46411845
https://zq.zhaopin.com/moment/46411912
https://zq.zhaopin.com/moment/46411991
https://zq.zhaopin.com/moment/46412075
https://zq.zhaopin.com/moment/46412024
https://zq.zhaopin.com/moment/46412016
https://zq.zhaopin.com/moment/46412364
https://zq.zhaopin.com/moment/46412231
https://zq.zhaopin.com/moment/46413095
https://zq.zhaopin.com/moment/46413050
https://zq.zhaopin.com/moment/46412891
https://zq.zhaopin.com/moment/46412545
https://zq.zhaopin.com/moment/46414129
https://zq.zhaopin.com/moment/46414118
https://zq.zhaopin.com/moment/46414797
https://zq.zhaopin.com/moment/46416226
https://zq.zhaopin.com/moment/46415310
https://zq.zhaopin.com/moment/46415248
https://zq.zhaopin.com/moment/46416675
https://zq.zhaopin.com/moment/46417031
https://zq.zhaopin.com/moment/46417646
https://zq.zhaopin.com/moment/46417981
https://zq.zhaopin.com/moment/46418747
https://zq.zhaopin.com/moment/46418854
https://zq.zhaopin.com/moment/46418751
https://zq.zhaopin.com/moment/46418739
https://zq.zhaopin.com/moment/46418812
https://zq.zhaopin.com/moment/46418910
https://zq.zhaopin.com/moment/46419488
https://zq.zhaopin.com/moment/46419446
https://zq.zhaopin.com/moment/46419318
https://zq.zhaopin.com/moment/46419568
https://zq.zhaopin.com/moment/46419600
https://zq.zhaopin.com/moment/46419642
https://zq.zhaopin.com/moment/46419767
https://zq.zhaopin.com/moment/46419739
https://zq.zhaopin.com/moment/46420122
https://zq.zhaopin.com/moment/46420904
https://zq.zhaopin.com/moment/46421035
https://zq.zhaopin.com/moment/46421165
https://zq.zhaopin.com/moment/46421382
https://zq.zhaopin.com/moment/46421259
https://zq.zhaopin.com/moment/46421320
https://zq.zhaopin.com/moment/46421570
https://zq.zhaopin.com/moment/46421403
https://zq.zhaopin.com/moment/46421565
https://zq.zhaopin.com/moment/46421613
https://zq.zhaopin.com/moment/46421868
https://zq.zhaopin.com/moment/46421651
https://zq.zhaopin.com/moment/46421912
https://zq.zhaopin.com/moment/46421784
https://zq.zhaopin.com/moment/46421984
https://zq.zhaopin.com/moment/46421998
https://zq.zhaopin.com/moment/46422212
https://zq.zhaopin.com/moment/46422297
https://zq.zhaopin.com/moment/46422205
https://zq.zhaopin.com/moment/46422427
https://zq.zhaopin.com/moment/46422622
https://zq.zhaopin.com/moment/46422532
https://zq.zhaopin.com/moment/46422751
https://zq.zhaopin.com/moment/46422685
https://zq.zhaopin.com/moment/46422804
https://zq.zhaopin.com/moment/46422950
https://zq.zhaopin.com/moment/46423040
https://zq.zhaopin.com/moment/46423203
https://zq.zhaopin.com/moment/46423479
https://zq.zhaopin.com/moment/46423490
https://zq.zhaopin.com/moment/46423616
https://zq.zhaopin.com/moment/46424170
https://zq.zhaopin.com/moment/46425796
https://zq.zhaopin.com/moment/46426421
https://zq.zhaopin.com/moment/46426152
https://zq.zhaopin.com/moment/46426381
https://zq.zhaopin.com/moment/46426501
https://zq.zhaopin.com/moment/46426751
https://zq.zhaopin.com/moment/46426690
https://zq.zhaopin.com/moment/46426557
https://zq.zhaopin.com/moment/46427163
https://zq.zhaopin.com/moment/46427289
https://zq.zhaopin.com/moment/46427718
https://zq.zhaopin.com/moment/46428144
https://zq.zhaopin.com/moment/46427593
https://zq.zhaopin.com/moment/46427903
https://zq.zhaopin.com/moment/46428052
https://zq.zhaopin.com/moment/46428100
https://zq.zhaopin.com/moment/46428315
https://zq.zhaopin.com/moment/46428320
https://zq.zhaopin.com/moment/46428516
https://zq.zhaopin.com/moment/46428552
https://zq.zhaopin.com/moment/46428506
https://zq.zhaopin.com/moment/46428560
https://zq.zhaopin.com/moment/46428608
https://zq.zhaopin.com/moment/46428766
但其實,真正的愛,是幫助孩子適應社會,而不是讓社會適應孩子。
之前有句話很火:
自己的孩子如果自己不教育,等長大了,整個社會都會替你教育他。
現在的家長總怕孩子受委屈,但真正的委屈,是等他成年后,發(fā)現社會根本不會慣著他。
? 老板不會因為他“心情不好”就容忍他遲到;
? 同事不會因為他“不想做”就替他完成工作;
? 伴侶不會因為他“習慣被照顧”就無條件遷就他。
所以,千萬別等到社會來替你教育孩子,那時候就晚了。
01
被溺愛的孩子,大腦發(fā)育會受影響
研究發(fā)現,過度保護會讓孩子的前額葉(負責自控、決策)發(fā)育滯后。
這種情況下,原本就因為青春期激素發(fā)育而情緒不穩(wěn)定的孩子,更容易沖動用事。
02
沒有挫折的童年,等于沒有免疫力
相信每一個家長都有這樣的經驗吧?
時不時咳嗽發(fā)燒的孩子,很少有真正的大毛?。?/p>
反而是那些平時從不感冒的孩子,偶爾以生個病,那真是要脫一層皮的程度。
就像從不接觸細菌的孩子,免疫系統(tǒng)會變差一樣。
從不受挫的孩子,抗壓能力幾乎為零。
等走出自己家這個“無菌環(huán)境”,外面世界的一點點小挫折就能讓他們受傷痛苦。
03
真正有遠見的父母
都懂得“狠心”
林林家的案例,讓我想起“跳水皇后”郭晶晶的教育方式。
盡管出身豪門,郭晶晶和霍啟剛對孩子的教育卻非常嚴格。
他們的孩子從小就要做家務,零花錢必須靠勞動換取,甚至要幫爸爸洗車賺報酬。
郭晶晶曾說:
“孩子不能嬌慣,該嚴格的時候必須嚴格。”
同樣,鋼琴家郎朗的成長也離不開父親的“狠心”。
郎朗小時候每天練琴數小時,一旦偷懶,父親就會嚴厲批評。
他曾抱怨父親太苛刻,但如今,他站在世界舞臺上說:
“沒有父親的嚴格,就沒有今天的我?!?/p>
真正智慧的父母都明白:
“狠心”不是不愛,而是讓孩子學會面對現實。
“嚴格”不是壓迫,而是幫孩子建立自律和抗挫力。
現在“逼”孩子一把,未來他才有選擇的權利。
04
別讓“溺愛”養(yǎng)出“白眼狼”
我見過太多父母,因為怕孩子吃苦,結果養(yǎng)出“巨嬰”——
20多歲欠網貸,還要父母還債;
30歲結婚買房,依然理直氣壯啃老;
甚至對父母的付出毫無感恩,稍不順心就翻臉……
林林家的故事,其實每天都在無數家庭上演。
父母總想給孩子最好的,卻忘了:
最好的愛,不是有求必應,而是教會他如何面對這個世界。
愛孩子,不是替他避開所有風雨,而是教會他在風雨中站穩(wěn)。
如果你的孩子也開始:
? 動不動發(fā)脾氣、威脅你;
? 對學習毫無興趣,只想玩樂;
? 覺得你的付出是理所當然;
如果你也在育兒路上迷茫,不妨問問自己:
?? 你是否總在替孩子解決問題?
?? 你是否怕他生氣而一再退讓?
?? 他是否覺得“父母付出是應該的”?
別等了,是時候調整教育方式了。
真正的愛,是溫柔而堅定地引導孩子成長,而不是讓他永遠活在舒適區(qū)。
現在“狠心”一點,將來他會感謝你。
慣子如殺子,慈母多敗兒。
共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