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想到,網(wǎng)約車司機還要跟 “穿越時空的罰單” 較勁?法律上連犯罪都有明確的追訴期,可到了網(wǎng)約車平臺這兒,司機的違規(guī)追責竟能 “過期不候” 變 “過期才候”,怎么看都透著荒唐。
今年 8 月就有位司機栽了跟頭:突然收到平臺通知,說他 6 月份的訂單存在 “語言沖突”,二話不說扣了 10 塊違約金。
倆月過去,別說司機早記不清訂單細節(jié),連 “有沒有沖突” 都存疑 —— 平臺既沒給證據(jù),也沒提前核實,就憑一句 “違規(guī)” 扣錢,換誰都得憋一肚子火。
更離譜的還在后面。5 月份有位司機接到客服電話,上來就問他 2024 年 6 月的一筆訂單,是不是存在 “未乘車收費”。要知道,司機一年接成千上萬單,時隔一年再翻舊賬,別說細節(jié)記不清,連訂單號可能都查不著。
退一步說,就算真有問題,乘客和平臺當時為啥不處理?隔了一年才追責,核實起來難度翻倍,難不成真要 “乘客說啥是啥,平臺說罰就罰”?
前幾天又出了個更魔幻的事兒:一位順風車車主收到短信,平臺說他 2023 年 7 月的一筆訂單違規(guī),不僅要處理,還把 27.4 元車費退給了乘客。
要知道,發(fā)通知的時候已經(jīng)是 2025 年 10 月,整整過去兩年多!先不說乘客能不能記清兩年前的細節(jié),連司機端都查不到當年的接單記錄了,平臺卻能 “精準核實” 違規(guī)?
要是平臺真有這 “穿越時空查違規(guī)” 的本事,當年訂單剛結(jié)束時為啥不查?非要等兩年后突然冒出來追責?難不成是 “乘客反饋就照單全收”,根本不管證據(jù)和時效?
好在車主把這荒唐事捅出來后,平臺很快道了歉,說是 “工作失誤”。可這種失誤哪是 “道歉” 就能翻篇的?且不說司機平白遭了一頓驚嚇,更讓人擔心的是:平臺連兩年前的舊賬都能隨便翻,今天能誤判兩年前的訂單,明天會不會誤判昨天的?司機的權(quán)益到底誰來保障?
法律講 “時效”,是為了保證公平和效率;可網(wǎng)約車平臺倒好,把 “時效” 當擺設(shè),翻舊賬翻得隨心所欲。別說是司機,換誰看了都得犯嘀咕:今天是扣 27 塊,明天要是翻出更久的訂單要大額罰款,又該找誰說理?這種 “想罰就罰、想翻就翻” 的操作,再不改改,早晚得讓司機寒了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