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早上,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還在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身邊笑得合不攏嘴,擺出一副“達成共識”的樣子,到了晚上,他卻在本國民眾面前換了一副嘴臉。
明確表示:絕不允許巴勒斯坦建國,加沙必須繼續(xù)由以色列控制,前腳剛點頭,后腳就反口,這場突如其來的“變臉”,不像失言那么簡單,這背后的盤算,遠比表面上那句“接受美國方案”要復雜得多。
一份難以吞咽的“厚禮”
特朗普這次帶來的是一份聲勢浩大的“20點方案”,外包裝寫著“終結加沙戰(zhàn)爭”,但一打開,里面的內容基本全是偏向以色列的“好處”:打擊哈馬斯、保障以色列安全、未來局勢由以方主導。
似乎每一條都在為內塔尼亞胡量身定制,連“主導權”都直接寫進方案里,怎么看都像是專為他送上的“勝利禮包”。
這份“厚禮”對內塔尼亞胡來說,確實解了燃眉之急,自從去年10月7日哈馬斯襲擊事件后,他在國內面臨巨大問責壓力,民調一度跌至谷底。
而特朗普的方案,給了他一個“順勢翻盤”的機會,他可以對外說“接受和平”,對內說“扭轉戰(zhàn)局”,塑造“帶領國家走出危機”的強人形象,還順帶給即將來臨的大選加點分。
不過,這“禮包”也不是那么好拆的,雖然大多數(shù)條款對以色列有利,但它里頭有一條模糊的“政治解決路徑”。
說白了,就是遲早要面對“巴勒斯坦建國”這個老大難問題,而這,恰恰是內塔尼亞胡身邊那一群極右翼盟友最不能接受的底線,一旦觸碰,他們就要翻桌子。
所以,他在華盛頓說“接受方案”,回到耶路撒冷立馬“翻臉”,其實不是反復無常,而是“按劇本表演”。
在特朗普面前,他需要表現(xiàn)得合作;在自己陣營里,他必須展現(xiàn)強硬,這場“變臉”,不是失控,而是精打細算的政治操作。
極右翼的“逼宮”
內塔尼亞胡的聯(lián)合政府,本質上就是一場勉強維系的平衡游戲,他身邊的兩位極右翼骨干,國家安全部長本-格維爾和財政部長斯莫特里赫。
他們都是對“和平”兩個字極度過敏的人,不但反對巴勒斯坦建國,甚至還公開鼓吹要吞并加沙部分地區(qū),徹底剝奪巴勒斯坦人的國家幻想。
特朗普方案一出,這兩位立馬炸鍋,斯莫特里赫在社交媒體上直言不諱地炮轟該方案是“失敗中的失敗”,警告如果真要執(zhí)行這個計劃,他將立即退出政府,格維爾也沒閑著,頻頻放話,稱絕不能允許以色列“走向軟弱”。
內塔尼亞胡當然聽得懂這背后的潛臺詞:再敢往“政治解決”方向走一步,聯(lián)合政府就散架,那他這個總理也就別想干下去了。
所以他必須迅速補救,用一句擲地有聲的“絕不允許巴勒斯坦建國”來穩(wěn)住基本盤,安撫極右翼,這不僅是一次政策聲明,更是一場政治自救。
換句話說,他這不是變卦,而是“維穩(wěn)”,他需要在特朗普這邊笑著握手,也得在格維爾面前拍著桌子。
左右開弓,不是為了誰的和平,而是為了自己的位子不被拔掉,這種刀尖上跳舞的表演,哪怕走錯半步,都可能摔得粉身碎骨。
深層算計
從表面看,內塔尼亞胡是立場反復、說話不算數(shù);但如果換個角度看,他其實是在精心拖時間,他對特朗普點頭,是為了給自己留條后路。
他對國內喊話,是為了穩(wěn)住眼前的局勢,說到底,他真正要的不是方案本身,而是不要現(xiàn)在就做決定。
對國際社會,他裝作愿意“合作”,以換取短期的外交寬容,尤其是美國,他們不愿在中東問題上出現(xiàn)太大“失控”,而特朗普又是以色列的老朋友,多一個朋友就多一份保障,內塔尼亞胡懂這一點,所以對外“笑著答應”,先穩(wěn)住再說。
對國內,他則把焦點從“要不要和平”轉移到了“捍衛(wèi)國家安全”,他知道,民眾對和平早已疲乏,但對強硬卻依然買賬。
在這種情緒下,喊一句“絕不建巴勒斯坦國”,勝過任何一紙協(xié)議,他塑造的,是一個“不惜一切代價守護以色列”的領袖形象,而不是一個講和的“軟蛋”。
更深一層的策略,是尋找新熱點,不少觀察人士認為,內塔尼亞胡可能有意將公眾視線引向伊朗等更具威脅感的對手,讓人們對加沙戰(zhàn)爭“逐漸習慣”,淡化追責。
他似乎相信,只要時間拖得夠久,大家就會遺忘戰(zhàn)爭的起點,只記得戰(zhàn)爭的“勝利”,但這場拖延的代價,并不是他自己在承擔。
據(jù)聯(lián)合國數(shù)據(jù)顯示,加沙地帶已有超過6.6萬人死傷,人道主義危機持續(xù)惡化,每拖一天,意味著更多的平民流離失所、更多的孩子失去生命,這不是簡單的政策博弈,而是一場以生命為籌碼的賭博。
從頭到尾,這場突如其來的“變臉”,其實是一場圍繞政治生存展開的極限操作,內塔尼亞胡在美國壓力、極右翼威脅和國內選情三重夾擊下,只能不斷調整姿態(tài),努力維持一個搖搖欲墜的平衡。
但這場平衡,終究不是長久之計,國際社會越來越明確地強調“兩國方案”是唯一出路,國內社會也在戰(zhàn)爭的撕裂中逐漸分裂,他用“拖”來應對一切,但問題不會因此消失,只會積壓成更大的沖突。
政治的算計可以一時奏效,但掩蓋不了一個殘酷的現(xiàn)實:加沙的廢墟不會說謊,死去的生命不會沉默,這場因權力而起的戰(zhàn)爭,沒有真正的贏家。
留下的,只是一個更加支離破碎的中東,和一代人難以愈合的傷口,和平,不該是政治人物的“權宜之計”,更不能成為他們保位游戲的犧牲品。
信息來源:
特朗普的“20點計劃”,為何難以帶來“中東永久和平”? 2025-10-01 09:33·澎湃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