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快報訊(通訊員 馮威 陳士洲 記者 張曉培)近日清晨,位于徐州睢寧縣魏集鎮(zhèn)徐莊村的古黃河上,天藍如洗,白鷺翩飛。周科松的100畝蟹塘在微風中泛起粼粼波光,增氧機嗡嗡作響,打破了水面的寧靜。這名53歲養(yǎng)殖戶一天的工作,從撒飼料、查水草、測水質(zhì)開始,動作熟練,節(jié)奏從容,仿佛還置身于那片他出生、長大的駱馬湖上。但這里不是湖,而是古黃河邊的一方池塘,是他“上岸”六年后的新天地。
“我生在駱馬湖,長在駱馬湖?!敝芸扑稍菍I(yè)漁民。六年前,駱馬湖開始實施禁止捕魚10年的政策,他不得不處理掉漁船,和另外10戶漁民一起,踏上陸地。
“我們不識字,也沒有地沒有房,只有和水打交道的本事?!彼麄兘Y(jié)伴來到徐莊村,承包下1970畝土地,嘗試從捕魚轉(zhuǎn)向養(yǎng)蟹,也完成了一個又一個挑戰(zhàn)。
今年夏季連續(xù)40多天的高溫,對螃蟹生長構(gòu)成嚴峻考驗?!皽囟纫桓?,螃蟹吃得少、不脫殼,能活下來就不容易?!敝芸扑芍钢吝吇貞洠驹苑N的伊樂藻不耐熱,大片枯死。他們緊急補種耐高溫的“紅頭繩”水草,日夜守塘,確保增氧機不停?!澳嵌螘r間,一個月電費就上萬元,真是提心吊膽?!?/p>
六年摸索,他們也漸漸摸出門道。周科松說,“追求三兩以上的母蟹風險太高,我寧可穩(wěn)妥一點,主攻二兩五左右的規(guī)格。”喂冰鮮魚會讓螃蟹長得快,但成本高、風險大;普通飼料雖安全,卻難出“巨無霸”。周科松選擇求穩(wěn),慢慢積累經(jīng)驗。
能在新的地方落腳,少不了魏集鎮(zhèn)徐莊村兩委的幫助?!拔覀兿胱屗麄冋嬲谌脒M來,不只是為了環(huán)境保護,也希望能拓寬村民的增收渠道?!毙烨f村黨總支書記桑佩龍說道。從電路安裝到突發(fā)停電的處理,從土地承包到技術(shù)支持,桑佩龍三天兩頭往塘口跑,成了漁民們口中的“暖心書記”。
“能在這里扎下根,多虧了桑書記。”周科松望著水清蟹肥的塘口,語氣誠懇。他記得剛上岸時的茫然,不識字,打工沒人要,是這片塘、這群人,讓他找到了新生活的節(jié)奏。
如今,蟹塘已漸入佳境。螃蟹殼里見黃,體格飽滿。二兩五的母蟹收購價已漲到每斤50元,周科松站在塘埂上眺望,視線越過水面,仿佛能望見遠方的駱馬湖。但他此刻更關(guān)心的,是腳下這片塘,以及塘里那些正在最后一次脫殼的螃蟹。
從捕魚到養(yǎng)蟹,變的不僅是職業(yè),更是一代漁民與自然相處的方式。在睢寧,還有千百個“周科松”,正在水岸之間,重新書寫人與自然的和諧故事。
(通訊員供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