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86版《西游記》里那個貪心的金池長老,相信很多人都還記得他那張讓人恨得牙癢癢的臉。
演這個角色的演員叫程之,一輩子演壞人演到了骨子里,觀眾恨他恨到想沖進屏幕揍他一頓。
1995年的那個晚上,他剛在舞臺上謝完幕,轉(zhuǎn)身走進后臺,突然倒下,從發(fā)病到咽氣只有20分鐘。
更讓人心碎的是,他的親生兒子就在身邊,卻一直叫他"三爸",直到他快不行了,兒子才第一次喊出"爸"這個字。
可那時候,他還能聽見嗎?
1926年,程之出生在上海一個很有名氣的家庭。
他爹程君謀是唱京劇的,在圈子里挺有地位。
按理說,生在這樣的家庭,程之應(yīng)該對戲曲耳濡目染才對。
事實也確實如此,這孩子6歲就跟著哥哥姐姐學(xué)拉胡琴,那手法那韻味,看著就知道是有天分的料。
當(dāng)時好幾位京劇名家看了程之的表現(xiàn),都說這孩子將來肯定能成大角兒。
程之自己也喜歡得不得了,天天琢磨著戲曲的門道。
可他爹程君謀的態(tài)度卻讓人意外——堅決不讓兒子碰這一行。
為什么?程君謀自己就是唱戲的,深知這行當(dāng)?shù)目唷?/p>
臺上風(fēng)光無限,臺下受的罪只有自己知道。
他希望兒子能走正經(jīng)的讀書路,將來做個體面的文化人,別像他這樣拋頭露面討生活。
1944年,程之考上了復(fù)旦大學(xué)經(jīng)濟系,這讓程君謀松了一口氣,覺得兒子總算走上正道了。
誰知道僅僅一年后,19歲的程之就退學(xué)了。
他瞞著家里人改了名字,跑去加入了上海劇藝實驗劇團,正式成為職業(yè)演員。
這件事傳回家里,程君謀氣得夠嗆,父子倆為此鬧得很僵。
程之心里明白父親是為他好,但他就是放不下舞臺,放不下表演。
這輩子,他只想當(dāng)演員。
進了劇團,程之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演反派。
他長得不算英俊,但五官很有特點,特別適合演那些陰險狡詐、心術(shù)不正的角色。
從《太太萬歲》到《我這一輩子》,從《雞毛信》到后來的《西游記》,程之演的幾乎全是讓觀眾咬牙切齒的壞蛋。
他演戲有個特點,不是那種臉譜化的壞,而是把人物的復(fù)雜性都演出來了。
就拿金池長老來說,這個角色貪婪成性,為了得到唐僧的袈裟不擇手段,甚至想放火燒死唐僧師徒。
程之演的時候,把這個老和尚表面慈悲、內(nèi)心陰毒的兩面性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觀眾看了都說,這老和尚壞得讓人印象深刻,演員肯定也不是什么好人。
因為演壞人演得太成功,程之和陳述、董霖、于飛一起被觀眾稱為"四大壞蛋"。
這個稱號聽起來不太好聽,但在演員圈子里卻是實力的象征。
能讓觀眾恨成這樣,說明演技到位了。
1981年,程之因為出色的表演獲得了上海電影制片廠"先進工作者"的稱號,這是對他職業(yè)生涯的肯定。
很多人不知道,程之在生活里跟他演的角色完全不一樣。
他性格溫和,待人熱情,鄰居們都說他是個特別好相處的人。
社區(qū)里有什么公益活動,程之總是第一個報名參加,從來不擺演員的架子。
有一次,社區(qū)組織給孤寡老人送溫暖,程之不僅自己去了,還帶著一大堆東西。
他陪老人聊天,幫老人收拾屋子,忙活了一整天。
老人們都不知道這個熱心腸的人就是電視里那個壞到冒泡的金池長老。
程之對藝術(shù)的態(tài)度也特別認(rèn)真。
每次接到角色,他都會仔細(xì)研究人物的心理,琢磨人物的行為邏輯。
拍戲的時候,他會主動跟導(dǎo)演討論,怎么演才能更貼近人物。
年輕演員向他請教,他從來不藏私,把自己的經(jīng)驗毫無保留地分享出來。
程之有個兒子叫程前,這孩子后來成了央視的知名主持人,還上過好幾次春晚。
但很少有人知道,程前和程之之間有一段特別復(fù)雜的關(guān)系。
程前出生才15天,就被過繼給了程之的大哥。
在那個年代,這種事情在大家庭里并不少見。
程之的大哥沒有孩子,按照傳統(tǒng),兄弟之間過繼一個孩子也說得過去。
程之答應(yīng)了這件事,但他心里對兒子的感情從來沒有斷過。
程前從小管程之叫"三爸",把大伯當(dāng)成親爹。
他在一個充滿愛的環(huán)境里長大,生活得很幸福。
直到13歲那年,程前偶然間知道了真相——原來"三爸"才是他的親生父親。
這個真相對程前的沖擊很大。
他開始用不一樣的眼光看程之,想靠近又不知道該怎么靠近。
程之呢,也很矛盾。
他想對兒子好,但又不能表現(xiàn)得太明顯,怕傷害了大哥的感情,也怕讓程前為難。
這些年,程之一直默默關(guān)注著程前的成長。
程前考學(xué)的時候,他比誰都緊張;程前工作上有了成績,他比誰都高興。
可這些關(guān)心,他都只能藏在心里,當(dāng)個"三爸"的角色。
程前對程之的感情也很復(fù)雜,他知道程之是親爹,但多年來養(yǎng)成的習(xí)慣讓他始終叫不出"爸爸"這兩個字。
1995年的元宵節(jié),上海市政協(xié)舉辦聯(lián)歡晚會。
程之接到邀請,去表演節(jié)目。
那天晚上,他的狀態(tài)特別好,臺上的表演贏得了滿堂喝彩。
觀眾們熱烈鼓掌,程之笑著鞠躬致謝,誰也沒想到,這竟然是他人生的最后一次謝幕。
表演結(jié)束后,程之走進后臺。
他剛坐下準(zhǔn)備休息,突然感覺胸口一陣劇痛。
程之捂著胸口,臉色瞬間變得慘白。
周圍的人發(fā)現(xiàn)不對勁,趕緊把他送往醫(yī)院。
程前接到消息的時候,正在家里。
他聽說程之病危,整個人都懵了。
他以最快的速度趕到醫(yī)院,醫(yī)生已經(jīng)在全力搶救。
程前站在搶救室外面,腦子里一片空白。
這些年他跟程之之間那些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感,此刻全都涌了上來。
心肌梗塞來得太突然了,醫(yī)生們使出了渾身解數(shù),還是沒能把程之從死神手里搶回來。
從發(fā)病到去世,只有短短20分鐘。
程之躺在病床上,意識已經(jīng)模糊。
程前沖進去,握著程之的手,終于喊出了那個憋了多年的稱呼:"爸!"
可那時候,程之已經(jīng)聽不見了。
68年的人生,就這樣畫上了句號。
他演了一輩子戲,把最精彩的表演留給了觀眾,卻沒能在生命的最后時刻聽到兒子叫他一聲"爸爸"。
程之去世后,程前整理父親遺物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了很多關(guān)于自己的東西。
有他小時候的照片,有他上學(xué)時的成績單,還有他在央視工作后的各種新聞剪報。
這些東西被程之小心翼翼地收藏著,每一樣都保存得很好。
程前這才明白,這些年程之一直在默默關(guān)注他。
那些看似疏離的"三爸"身份背后,藏著的是一個父親深沉的愛。
只是這份愛,程之生前沒有機會表達,程前也沒有機會回應(yīng)。
娛樂圈里很多人聽說程之去世的消息,都感到非常震驚。
同行們紛紛發(fā)文悼念,說程之是一個真正的藝術(shù)家,德藝雙馨。
觀眾們也表達了哀悼,很多人說,雖然恨他演的角色,但尊敬他這個人。
程之的一生,在舞臺上綻放得很精彩,在生活里也活得很坦蕩,唯獨在父子關(guān)系上留下了永遠的遺憾。
他用盡全力演好了每一個角色,卻沒能演好"父親"這個最重要的角色。
不是他不想演,而是生活給他出的這道題,實在太難了。
程之走的時候68歲,留下的是一堆經(jīng)典的反派角色,還有跟兒子之間永遠無法彌補的遺憾。
20分鐘的時間太短了,短到連好好告別的機會都沒有。
他一輩子演壞人演到讓觀眾恨之入骨,可真實的他卻是個心地善良、德藝雙馨的好人。
戲里戲外的反差,親生父子之間的錯位,這些遺憾讓人想起來就心酸。
人生就是這樣,有些話不說出來,有些事不做完,就再也沒有機會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