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9日,美國特朗普政府向中國航空公司下達一道緊急通牒,要求其在48小時內回應美方提出的“禁止飛越俄羅斯領空”命令,最終決議最快將于11月生效。
回頭看還是2022年,俄烏一打起來,領空這事就沒消停過,美國先動的手,不讓俄羅斯航班過,俄羅斯也不客氣,反手就把美國和它那幫盟友的航空公司全擋在外面,空域不給你用,結果中國、印度這些沒摻和的國家,飛俄羅斯倒是沒影響,那邊的航線多方便,根本繞不開,美國飛中國東海岸的飛機,得多飛一兩個鐘頭,油錢嘩嘩地多燒百分之十幾二十,美國航空協會自己算過,這么一搞,一年少說二十億美元的市場就沒了。
嘴上說公平競爭,背后的事可多了,美國那三家大航司,達美、美航、聯合,天天跟政府念叨,要中方讓步,說中國航司占了便宜,票價壓得低,現在又挑這個時間點,中美關系正不好說,波音那邊還跟中方談著500架飛機的大單子,中國這邊剛出了稀土新規(guī),等于卡了美國高端制造的脖子,美國這一下航空權的動作,就像是加碼,“48小時給你答復”,聽著更像是要個態(tài)度,逼著中方表個態(tài)。
真要把禁令搞下來,中美兩邊的航空公司都得重新算賬,中國航司得想新航線,太平洋那塊,飛西海岸還行,能繞一下阿留申群島,東海岸直飛就不劃算了,估計直接就得砍掉,美國航司短期內是少了對手,可航線也縮水了,疫情后好不容易恢復到一周48班,疫情前可是150班,再這么一砍,波音的訂單、機場的工人、整個供應鏈都得跟著受影響,國際航空規(guī)則也亂了套。
美國自己下一個命令,就讓別國的航司改規(guī)矩,國際民航組織早就定了領空主權,哪能說變就變,中國駐美大使館沒馬上說話,外交部之前的話倒是很清楚,“先反思反思自己的政策”,中方也不是沒牌打,來個對等措施,什么美國航司的著陸權、稀土的出口政策,隨時都可能有變化。
單邊主義跟全球協作的規(guī)矩碰上了,美國為了地緣政治選了條路,制裁俄羅斯,結果自家航司吃了虧,現在又轉過頭讓別人來買單,這個邏輯在國際上站不住腳,歐洲航空協會也說了,中國航司確實有優(yōu)勢,可也沒跟著美國起哄,反倒在跟中方談投資協議,大多數國家還是想在談判桌上解決問題,不想把事情搞僵。
這招以前也不是沒見過,2019年特朗普政府就用過,威脅要斷航,最后還是兩邊各退一步,2023年,美國又提出來“增班換繞飛”,中方也沒接招,這次的“48小時通牒”,更像是探探底線,政策不一定真就這么定了,但背后的壓力是真的,中國現在在稀土、航空、科技這些地方都有了反制的能力,美國那套“制裁工具箱”,用起來沒那么靈了。
不管11月最后怎么定,這事已經透出一個信號,全球治理變了,霸權那種硬推自己“公平”的玩法,反而讓世界多極化來得更快,至于中美航線到底怎么飛,最后還得看談判桌上,能不能跳出這個零和的圈子,找到新的出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