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一張署名宗馥莉《辭呈》的截圖在網絡瘋傳,文中稱“部分股東質疑本人履職合理性,決定自 7 月 15 日起辭去娃哈哈集團副董事長、總經理”。消息一出,娃哈哈立刻上演“羅生門”,員工持股會表態(tài):“未收到辭呈”,國資大股東上城區(qū)文商旅集團保持沉默,而宗馥莉本人繼續(xù)以董事長身份出席內部會議。
9 月 12 日,劇情正式落錘,宗馥莉向董事會提交書面辭職函,一次性辭去法定代表人、董事長、董事三項職務。當日股東會表決通過,10 月 10 日,有媒體人士拿到工商備案回執(zhí),娃哈哈官方回復僅兩個字:“屬實”。歷時近三個月的“辭職風云”至此完成法律閉環(huán)。
有媒體人士曾把辭職風波簡單歸結為“父女兩代管理理念沖突”、“國資與家族爭枚”,真正的導火索卻是一枚看似不起眼的娃哈哈商標。娃哈哈集團不是商標唯一持有人,上城區(qū)文商旅(國資)占46%、宗馥莉個人 占29.4%、職工持股會 占24.6%,形成“三足鼎立”的股權結構。
根據(jù)早年協(xié)議,商標授權需“全體股東一致同意”,任何一方反對即停擺。創(chuàng)始人宗慶后在世時尚可憑個人威望“一票通過”,宗老離世后,遺留的對價條款、授權期限與區(qū)域邊界悉數(shù)出現(xiàn)爭議,宗小姐繼續(xù)沿用娃哈哈商標,在法律層面存在很大風險。
宗馥莉在2021 年上任后力推數(shù)字化改革,銷售公司“產銷分離”,啟用年輕化管理團隊,宗小姐的調改舉措遭遇老臣的抵制,加上2024 年下半年國資股東對大額營銷預算投下否決票,娃哈哈董事會幾乎陷入“議而不決”。
與其在舊框架里“戴著鐐銬跳舞”,不如另起爐灶,宗小姐實際控制的“宏勝系”七家公司已提前拿到“娃小宗”第 29、30、32 類商標初審,具備立即啟動新品上市的法律條件。辭職當日,宏勝系同步下發(fā)《2026 銷售年度經銷商溝通通知》,宣布全面切換品牌,可謂時間緊湊,精心預演。
宏勝集團脫胎于娃哈哈代工體系,在全國擁有 30 余條高速飲料線、年產能 250 萬噸,南陽、山西、虎林三地子公司已率先更名“宏勝飲料”,可在 48 小時內完成瓶坯、糖漿、灌裝“一站式”切換,硬件端無縫銜接。
失去“娃哈哈”背書,無疑是宏勝集團的最大軟肋,宗小姐團隊采取了“三大對策”:一是品類升維。首波新品鎖定“無糖茶 + 功能水 + 植物奶”三大 10% 復合增長賽道,避開與營養(yǎng)快線、AD 鈣奶的正面沖突。
二是Z 世代營銷。啟用虛擬偶像“小宗同學”與電競戰(zhàn)隊聯(lián)名,把預算集中投在 B 站和抖音直播間,用“數(shù)字原生”對抗“童年濾鏡”。三是經銷商綁定。延續(xù)娃哈哈“聯(lián)銷體”基因,“新品高毛利 + 銷量返點 + 區(qū)域獨家”三位一體,首批 6000 家核心終端已簽意向協(xié)議。
雖然“娃小宗”通過初審,但仍有 3 個月公告異議窗口,宏勝系資產負債率 57%,新建品牌需前置投入 20 億元市場費用,銀行授信仍以娃哈哈主體為依托,宏勝系融資利率或被抬高。一二線市場品牌切換成本相對低,但縣鎮(zhèn)市場“買娃哈哈送醬油”的慣性極強。
飲料行業(yè)從不缺“老二逆襲”故事,可口可樂之外有百事,康師傅之外有統(tǒng)一,農夫山泉之外有元氣森林。對宗馥莉而言“剩下的機會不多了”,若三年內娃小宗銷售突破 100 億元,就能證明“去娃哈哈化”不是任性,而是先見。山雨欲來風滿樓,娃小宗第一批貨柜已駛出杭州下沙倉庫,宗小姐“二次創(chuàng)業(yè)”大幕徐徐拉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