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發(fā)布《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互聯網法院案件管轄的規(guī)定》(法釋〔2025〕14號,以下簡稱《規(guī)定》),對互聯網法院案件管轄范圍作出調整完善?!兑?guī)定》自2025年11月1日起施行。
《規(guī)定》將“網絡數據權屬、侵權、合同糾紛”“網絡個人信息保護、隱私權糾紛”“網絡虛擬財產權屬、侵權、合同糾紛”“網絡不正當競爭糾紛”納入互聯網法院管轄范圍。
互聯網法院是否具備相應的審判資源和審判能力審理好這些案件?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負責人介紹,三家互聯網法院在前期司法實踐中,已具備適應新類型網絡案件的專業(yè)化審判經驗、審判力量和審判機制,能夠妥善審理新類型網絡案件。
一是專業(yè)化審判經驗方面,雖然新增案件類型此前未成體系地納入互聯網法院管轄范圍,但通過受理復合案由案件和接受指定管轄等方式,互聯網法院先后審理包括“全國首例大數據產品權屬案”“全國首例AI文生圖案”等一大批具有首案示范意義的網絡案件,近年來共有200余件案例被評選或納入最高人民法院指導性案例、最高人民法院入庫案例、全國法院年度案例、年度互聯網十大案例等,近期最高法發(fā)布的首批6個數據權益指導性案例中,有兩個就出自互聯網法院,充分說明互聯網法院對新類型網絡案件已積累豐富的審判經驗,具備扎實的審判基礎。
二是專業(yè)化審判力量方面,互聯網法院自成立以來,高度重視專業(yè)化審判隊伍建設,健全完善人才培養(yǎng)模式,已培養(yǎng)出全國審判業(yè)務專家、全國法院辦案標兵、全國優(yōu)秀法官、省級審判業(yè)務專家共10余名,形成了一支“既懂法律又懂網絡”的專業(yè)化、復合型審判人才隊伍?;ヂ摼W法院絕大多數法官都有新型網絡案件審判經驗,能夠精準把握數據、算法等前沿領域糾紛的法律爭議焦點,確保新類型案件依法妥善審理。管轄調整后,相關高院也將進一步統(tǒng)籌調配審判資源,優(yōu)化互聯網法院力量配備,針對類型化案件組建專業(yè)化審判團隊,為妥善審理新類型網絡案件奠定堅實基礎。
三是專業(yè)化審判機制方面,互聯網法院積極探索數字技術與司法審判的深度融合,通過組建專業(yè)化審判團隊、加強平臺對接和數據互通、完善區(qū)塊鏈技術固證認證、應用人工智能技術全流程輔助辦案等審判機制建設,形成了一套適應網絡案件特點的專業(yè)化審判模式,對于糾紛發(fā)生于網絡、證據留存于網絡、當事人為網絡主體的新型案件具有獨特審理優(yōu)勢,能夠確保相關前沿、復雜、新類型網絡案件得到公正高效審理。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孟亞旭
(北京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