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8年,淮河跟洪澤湖一帶遭遇了一場嚴重的洪水災害,造成了大量的人員傷亡和財產(chǎn)損失。為了賑濟災民,朝廷撥款10多萬兩白銀,加幾萬石糧食賑災,為了防止官員挪用賑災錢糧,當時的兩江總督鐵保,派遣新科進士李毓昌等10人,組成巡查組,前往山陽縣進行查賑工作。
李毓昌是山東即墨人,當年剛考上狀元,是朝廷的 七品候補知縣,只等著有官員出缺就可以直接上任當知縣了,鐵保比較欣賞李毓昌的才華,想讓他在基層鍛煉一下,卻怎么也沒有想到,在這次查賑過程中,李毓昌被人給害掉了。
李毓昌到達山陽縣后,發(fā)現(xiàn)當?shù)毓賳T對于賑災工作并不積極,許多災民沒有得到及時的救助和安置,山陽縣知縣王伸漢,伙同淮安知府王轂以及其他官員,欺上瞞下,王伸漢一個人就貪污了23000多兩賑災錢糧,其他人也各有不少,加起來占了賑災款的一大半了,他們用錢財收買了巡查組另外9個人,只有李毓昌不肯接受錢財。
不僅沒有接受錢財,李毓昌還堅持按照規(guī)定辦事,親自跑到鄉(xiāng)下的受災現(xiàn)場,嚴格核實災民的實際情況,查證每一筆賑災款項物資的去向,結果發(fā)現(xiàn)很多災民根本沒有領到賑災款跟物資,李毓昌全部記錄了下來,準備到時候據(jù)實向朝廷反映情況。
然而,李毓昌這樣的舉動,讓當?shù)毓賳T如芒在背,寢食難安,知縣王伸漢以工作為借口,把李毓昌從田間騙回了縣衙,然后擺上一桌好酒好菜,軟中帶硬地對李毓昌說:“小伙子你剛剛當官,對于官場的一些規(guī)矩還不大清楚,這些天你在鄉(xiāng)間訪貧問苦,也算是功勞卓著了,但這只是一些虛名而已,我們這些當官的人,應該以獲得實利為第一要務啊,不然你在整個官場很難混的,希望你好好考慮一下?!?/p>
李毓昌大怒:“為官就應該奉公守己,廉政愛民,豈能為了一己私欲而置萬民生死于不顧!恕李某礙難從命!我一定會將情況向朝廷據(jù)實匯報的!”說完之后,李毓昌直接一揮袖子,離席而去,王伸漢氣得把杯子都摔了。
王伸漢一計不成,又生一計,他花了大量的錢財,并且許諾給好工作,收買了李毓昌的三名手下:李祥,顧祥,馬連升,讓他們在李毓昌的食物中下毒,那三名手下得了好處后,在李毓昌的茶水里面下毒,李毓昌喝了茶之后,肚子痛得不得了,而且口吐鮮血,李祥再用絲帶活活勒死了李毓昌,可憐一代才子,年僅37歲就去世了。
李毓昌死后,王伸漢說李毓昌是看到災民的慘烈狀況,心中抑郁然后自盡上吊而亡,給了李毓昌叔叔李太清150兩銀子,讓李太清將李毓昌送回老家安葬,李太清是一名武秀才,算是當時的李家少數(shù)幾個還有功名的人了,而李祥三人因為有功,留在山陽縣當了衙役。
1809年2月份,李毓昌的老婆林氏在整理李毓昌的遺物的時候,發(fā)現(xiàn)李毓昌衣服胸口跟袖子上面血跡斑斑,覺得很蹊蹺,然后仔細看了一下衣服,發(fā)現(xiàn)衣服的后背內層有一個大補丁,衣服沒破為什么會有大補?。苛质霞糸_補丁一看,里面有一張紙,寫著:“山陽縣官員貪腐賑災錢糧,想收買我,我不敢有負天子所托,沒有接受”。
看到這里,林氏頓時明白了,老公是被人害死的,于是連忙找到李太清商量,李太清直接請來衙門仵作,開棺驗尸,當時天氣寒冷,李毓昌尸體還沒有完全腐爛,仵作通過銀針探測,證實李毓昌是中毒而亡。
于是李太清找到了自己的老師,前任安徽巡撫初彭齡,說明了自己侄子被人害死一事,初彭齡大怒,親手寫了一封訴狀,正好當時李太清的堂伯李士璜,要去京城任職,于是李太清讓李士璜帶著訴狀,去朝廷監(jiān)督百官的督察院告狀,初彭齡還寫了幾封信,讓自己在京城里的那些當官的朋友,幫忙運作一下。
督察院接到訴狀之后,覺得牽扯的官員太多,案情太過復雜,督察院可能搞不定,于是上報給了嘉慶皇帝,嘉慶皇帝本來就對當時日益嚴重的官場腐敗現(xiàn)象很不滿,決定以此案為突破口,狠狠地整頓一番當時的吏治。
嘉慶皇帝命令山東巡撫吉倫,前往李毓昌家鄉(xiāng),再次開棺驗尸,兩江總督鐵保,押解淮安知府,山陽縣知縣,李毓昌三名手下等相關人員送到北京來,嘉慶皇帝要親自主審這個案子。
王伸漢等人聽說朝廷要翻案之后,立刻花費重金,請來江湖高手,前往即墨地區(qū),準備毀掉李毓昌的尸體,好在李家早就預料到了,把李毓昌的尸體藏了起來,派人嚴加看守,江湖高手找到了李毓昌的尸體,但是沒辦法下手,一連好多天都是這樣,只好撤退。
在嘉慶皇帝的審理之下,這一樁貪腐大案才真相大白,最后嘉慶皇帝宣判,兩江總督鐵保治下不嚴,革職發(fā)配邊疆,江蘇巡撫汪日章,治下不嚴,撤職永不敘用,江寧布政使楊戶,治下不嚴,降為河工,江寧按察使,督察不力,降為河工,另外這四人需要平攤賠償除開王伸漢等人貪腐的23000兩白銀之外,朝廷損失的其余賑災銀。
至于其余的人,淮陽道臺葉觀潮,當時官聲還算不錯,革職留任,以觀后效,淮安知府王轂,立即絞死,山陽縣知縣王伸漢,斬立決,沒收全部家產(chǎn),李祥三人弒主,被判凌遲,勒死李毓昌的李祥,被押解到李毓昌墓前,剖心挖腹,祭奠李毓昌,跟李毓昌一起參加巡查組的另外9人,打入刑部大牢,嚴查是否還有其他問題,再做判決。
追贈李毓昌為知府,事跡寫入《循吏傳》,嘉慶皇帝親手寫了一首《憫忠詩》,刻成石碑,立在李毓昌墓前,李毓昌膝下無子,在家族里收了一個繼子李希佐,被嘉慶皇帝欽賜為舉人,李太清被欽賜武舉人。
雖然嘉慶皇帝有心整頓吏治,但是當時的官場腐敗已經(jīng)成了普遍現(xiàn)象了,嘉慶皇帝這種小修小補的行為,對于改變整個官場風氣,起到的作用其實非常有限,清朝的官場依然是一天天的腐敗加劇,這也是一個王朝走向后期的表現(xiàn)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