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日益老齡化發(fā)展,如何讓家里的長輩擁有一個安心、舒適、有尊嚴的晚年?今天(10月11日),“德潤申城”新時代好榜樣長寧直播訪談,特邀長寧區(qū)金福第三養(yǎng)老院護理主管譚青林做客直播間和大家一起聊聊“養(yǎng)老護理”。
本期嘉賓
上海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譚青林
譚青林長期扎根基層,有著過硬的技術和經(jīng)驗。訪談中,她分享了在行業(yè)深耕多年的故事和體會,細說如何做好養(yǎng)老護理,并呼吁大家“弘揚孝親敬老美德,共建老年友好社會”。
成為老人們的“閨女”
如今,國家已進入老齡化社會,老人無論是在家還是在機構,都需要有專業(yè)的照護。有人曾問譚青林,每天重復喂飯、翻身、哄睡,累嗎?
“一開始也有過委屈,比如老人不配合、家屬不理解,但慢慢發(fā)現(xiàn),老人們特別可愛 —— 他們會把舍不得吃的水果塞給我,我生病時會念叨 ‘多穿點’?!弊T青林說。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情感,深深打動著譚青林。她覺得,每次看到老人在她的照護下能自己坐起來,或者笑著說“閨女來了”,那種成就感,比任何獎勵都珍貴。“對我來說,養(yǎng)老護理不只是工作,更是‘養(yǎng)心而有溫度的服務’?!?/p>
這些認知誤區(qū)或顛覆照護思維
要想做好養(yǎng)老護理工作,離不開細心、耐心和愛心。作為養(yǎng)老護理方面的專家,譚青林結合工作經(jīng)驗,指出許多人在養(yǎng)老護理方面存在一些認識誤區(qū)。
誤區(qū)1:老人=“放大版小孩”?退化的老人和孩子一樣,這是錯誤的認知。
譚青林認為,照顧老人不等同于“哄孩子”,衰老是老人必經(jīng)的退行性變化,只是快和慢的問題。她建議:家里可以做面照片墻,常跟老人聊照片里的人和事;讓老人作息固定,輕易不換家居環(huán)境;老人說“錯話”別打斷,用“咱們吃點水果吧”這類話轉(zhuǎn)移注意力。
她還強調(diào),如老人出現(xiàn)頻繁忘記近期發(fā)生的事情、性格大變、找不到回家的路或計算能力下降等情況,都是認知癥(老年癡呆)的早期信號,應及早就醫(yī)篩查,及早干預。
誤區(qū) 2:臥床=“靜養(yǎng)”?小心“隱形殺手”壓瘡!
根據(jù)譚青林多年的工作經(jīng)驗,臥床老人最怕的是長期不動捂出來的壓瘡(俗稱褥瘡),即身體局部組織長期受壓,血液循環(huán)障礙,局部持續(xù)缺血、缺氧、營養(yǎng)不良而致軟組織潰爛或壞死。
譚青林介紹,老人一旦發(fā)生壓瘡,處理的核心是“減壓+清潔+保護+營養(yǎng)”,并隨時做好“病情加重就立即就醫(yī)”的準備。
日常照護有“七勤一加強”。“七勤”:勤觀察、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紅斑區(qū)禁按摩)、勤整理(床單平整)、勤更換(潮濕的衣物、敷料)、勤交接記錄?!耙患訌姟保杭訌娙頎I養(yǎng)。
誤區(qū) 3:鬧情緒 =“不講理”?可能是身體不舒服,只是講不出來而已。
有一位老奶奶平時特別和藹,某天突然拒絕測血壓還動手打人。譚青林沒有怪老人,而是細心地發(fā)現(xiàn)她臉紅口干,體溫發(fā)燒了。譚青林回憶,老人在好轉(zhuǎn)后拉著她說對不起,那一刻,她明白,“老人的壞脾氣,往往是‘難受’的信號,要正確對待老人的情緒?!?/p>
譚青林介紹,遇到類似情況,可以先摸老人額頭、看有沒有腹脹,很多情緒問題源于身體不適(疼痛、失眠)或認知障礙(如老年癡呆引起的幻想、妄想、人格改變)。
譚青林的溫馨小貼士
訪談中,譚青林根據(jù)日常工作情況,分享了不同場景中大家關心的一些問題和實用指南:
01
預防跌倒:
居家安全的重中之重。預防跌倒“十知道”:衣褲合適,預防絆倒;保持地面干燥,以防不慎跌倒;躁動不安的人拉好床欄;常用物品放易取處;活動時穿防滑鞋;保持室內(nèi)燈光明亮,通道通暢;高危人群入廁有人陪伴;服安眠藥、行動不便的人起床要做“三部曲”(醒后先靜躺30秒舒展身體;緩慢起身坐在床沿30秒;慢慢站起,站穩(wěn)30秒確認無不適后再開始行走);下床勿翻越欄桿;需要幫助時呼叫,不要逞能。
02
合理膳食:
遵循“三低一高”(低鹽、低脂、低糖、高纖維)。
食物要軟爛易消化,保證優(yōu)質(zhì)蛋白質(zhì)攝入。
不要躺著喂飯,掌握好進食的速度和量。
不用催促老人,要細嚼慢咽,鼓勵自主進食,可以為老人提供適老化的餐具。
03
個人衛(wèi)生:
協(xié)助或督促老人定期洗澡、刷牙、剪指甲。
對于臥床老人,要保持皮膚清潔干燥,定時翻身拍背,預防壓瘡(褥瘡)和肺部感染。
04
用藥安全:
準備分類藥盒,協(xié)助老人按時、按量服藥,遵醫(yī)囑服藥,不要自行減藥或停藥,注意觀察藥物不良反應。
定期整理家庭藥箱,清理過期藥品。
可以買電子藥盒到點提醒吃藥。
重陽節(jié)將至,譚青林向大家發(fā)出倡議——
子女每周抽2小時陪陪父母,
一起回憶歡樂時光;
鄰里多留意獨居老人,
讓他們感受到身邊有我;
多學一點基礎護理知識,
關鍵時刻能幫上忙;
多給護理員一個微笑、一句 “謝謝”,
這是對他們最好的鼓勵!
“德潤申城”新時代好榜樣長寧直播間由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指導,長寧區(qū)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直播間通過對話訪談,展現(xiàn)全國道德模范、中國好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好人好事和各行各業(yè)先進人物的故事,分享他們的感悟,傳遞真善美,傳播文明風尚。截至目前,已有26位嘉賓走進直播間進行分享。
資料來源于區(qū)文明辦
撰稿:陳容超
編輯:史煥煥
責編:顏文彬
*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于“上海長寧”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