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繩索,一盞頭燈,一群年輕人向著地心深處垂降。這不是電影場景,而是桂林旅游學院“螢火”洞穴探險隊在雙河洞的真實科考。
隊員們在洞穴豎井中攀爬
“注意腳下,控制下降速度!”在貴州雙河洞國家地質公園深處,一群年輕探險者正進行一場前所未有的科考任務。黑暗中,只有頭燈的光束在百米豎井中搖曳,巖壁上的水珠不時滴落。這支來自桂林旅游學院的“螢火”洞穴探險隊,成功完成了對“亞洲第一長洞”雙河洞未知區(qū)域的科學探測,成為國內首支獨立完成百米垂直豎井探測的大學生隊伍。
01 未知挑戰(zhàn),深入“地心”的青春探險
雙河洞,這個被譽為“喀斯特天然洞穴博物館”的地下迷宮,是已知的亞洲第一、世界第三長洞。其深度超過550米,由8條主洞、200多條支洞和5條地下河組成,洞內有洞,洞下套洞,結構極其復雜。
“以往,對此類世界級洞穴的探測多由專業(yè)團隊完成。而現(xiàn)在,我們大學生也能獨立完成科考任務。”“螢火”探險隊隊員表示。這支特殊的探險隊成立于2023年5月,是國內高校中首個成建制的學生洞穴探險團體。首批10名隊員從休閑體育與體育旅游專業(yè)中擇優(yōu)選拔而出。他們依托桂林獨特的喀斯特地貌,進行了數(shù)月系統(tǒng)性訓練。
隊員們進行樣本采集和記錄
今年9月上旬,在指導教師李友軍、莫登啟的帶領下,這群年輕人向雙河洞的未知領域發(fā)起挑戰(zhàn)。他們的任務是進入未對外開放的后兜灣區(qū)域,并對百米垂直豎井進行科學探測。
02 極限24小時,黑暗中的科學堅守
洞穴探險被譽為“極限運動中的科學,科學中的極限運動”。對這群20歲左右的學生而言,這次任務是對體能、技能和意志力的終極考驗。洞內環(huán)境幽暗潮濕,路線錯綜復雜。
隊員們進行錨點固定
隊員們需要背負重達20公斤的測繪裝備、照明工具和補給,在濕滑的巖壁和狹窄的縫隙中艱難前行。最具挑戰(zhàn)的是垂降進入百米豎井。在幽深的地心深處,除了頭燈的光束,四周一片漆黑。隊員們需要克服對未知的恐懼,在體力接近極限時,仍要精準操作設備,完成測繪、采樣和記錄工作?!白铍y忘的是在洞內連續(xù)作業(yè)24小時,”一名隊員回憶,“當終于回到地面,看到陽光的那一刻,每個人都激動得說不出話?!痹谶@次科考中,團隊成功獲取了目標區(qū)域的影像、測繪及環(huán)境數(shù)據(jù),錄制了寶貴的科考實況視頻,為雙河洞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資料。
03 育人實踐,真實險境錘煉真本領
“敢為人先、追求夢想——這次洞穴科考正是桂旅精神的最佳體現(xiàn)。”桂林旅游學院戶外運動學院負責人表示。將課堂理論教學與真實野外探險相結合,是學校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重要實踐。在險境中,學生們不僅錘煉了野外生存、風險評估、繩索操作等硬核技能,更培養(yǎng)了團隊協(xié)作精神和臨場應變能力。
隊員們在進行路線規(guī)劃
“這次經(jīng)歷讓我們對‘人與自然、自我挑戰(zhàn)、責任共生’的戶外運動理念有了更深理解,”隊員們表示,“探索未知的成功,增強了我們投身自然探索與科研的信心?!贝舜慰瓶极@得了社會各界及校友的廣泛支持。雙河洞科考的順利完成,不僅為世界級洞穴研究增添新資料,也為我國戶外運動人才培養(yǎng)提供了“桂旅方案”。
大學生螢火洞穴探險隊在雙河洞開展科考探測任務
目前,“螢火”探險隊已安全返回校園,正對科考數(shù)據(jù)進行進一步分析整理。他們帶回來的不僅是珍貴的科研資料,更有一個關于勇氣、探索與成長的青春故事。未來,這支年輕的隊伍計劃將此次科考成果制作成教學視頻和科普資料,讓更多人了解洞穴科學的神秘與魅力。(桂林旅游學院供圖)
桂林市融媒體中心 記者陳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