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來源于Guinness World Records、forbes、BBC、Atlas Obscura。
你知道世界上最大老虎有多大嗎?咱們不說口口相傳的那些,就說有真實記錄的。
2019年,俄羅斯一位當(dāng)?shù)丨h(huán)保人士記錄了迄今為止在野外發(fā)現(xiàn)的最大的西伯利亞虎。這只雄虎重達驚人的340公斤,從鼻子到尾巴的長度約3.3米。這個數(shù)據(jù)不是目測得到,是根據(jù)攝像機素材,以及它的腳印和對獵物造成的傷痕估計的,可信度較高。
他這個體型算是野生個體中最大的,而人工飼養(yǎng)和繁育的老虎,體長不一定,體重卻可能會比野生的更大,畢竟吃喝不愁,基因也可能是人類特意選擇大個體培育出來的。
雖然人工飼養(yǎng)的體重更大,但很有可能是肥胖的超重個體,要論危險性,必然是不可能超越魄力十足的野生老虎。
虎中“殺人王”
世界上殺人最多的老虎是被稱為“查姆帕瓦特”的一只雌性老虎,它在尼泊爾和印度之間來回行兇,總計造成了436人死亡!,在它存在的19世紀90年代末,它的出現(xiàn)引發(fā)了兩個國家的恐慌,留下了死亡和絕望。
它一開始也就是一只普通的老虎罷了,跟其他野生動物一樣飽受著人類開放帶來的問題。棲息地的減少使得它不得不靠近人類活動區(qū)謀生存,即使是這樣它也沒打算向人類下手,不是什么憐憫或道德,純粹是人類太危險了。
某一天,一顆來自獵人的子彈擊中了它的下頜,導(dǎo)致其下頜歪斜破碎,上下犬齒也完全崩斷,這下它再也無法狩獵尋常的獵物。抓還是抓得到,但是沒辦法快速咬死,于是獵物就有了逃生的機會。
為了活下去,它盯上了速度更慢、警惕性更差、皮膚防御力更低的人類,在幾次狩獵成功后,它就認準了這種獵物,并且膽子越來越大!一開始只是襲擊到森林邊緣的獨行人類,后來甚至直接沖進了尼泊爾的一些分散的小村莊,為了解決后患,它殺死了自己根本吃不完的人類數(shù)量。
而且它意識到老人小孩是最方便獵殺的,于是這些人成為了主要目標。
當(dāng)死亡人數(shù)攀升到200人的時候,尼泊爾官方才后知后覺的行動了,他們派遣了一整個團的兵力前去狩獵“查姆帕瓦特”。沒曾想“查姆帕瓦特”被逼到絕境的時候,居然直接跳進了流經(jīng)尼泊爾和印度邊境的沙爾達河,在槍林彈雨中游出了尼泊爾。
下一站,印度。
被那么多人圍捕都能逃生,“查姆帕瓦特”意識到人類確實就是弱小!于是它在印度越發(fā)放肆,甚至都懶得隱蔽自己,在光天化日之下就會沖進人類村莊進行狩獵。附近的村莊都陷入了恐慌,許多人被迫放棄自己的田地,出逃到了遠離邊境的地區(qū)。
英國殖民政府不能眼看著邊境地區(qū)崩潰掉啊,他們于是懸賞捉拿“查姆帕瓦特”。
可惜這只老虎身經(jīng)百戰(zhàn),它一邊躲避獵人,一邊獵殺著人類,就這么活到了1907年,此時的它已經(jīng)殺死了436人!
終于,一個叫吉姆·科比特的獵人結(jié)束了這場血腥屠殺。
科比特追蹤“查姆帕瓦特”來到了查姆帕瓦特村附近,聽到這個村的名字,你就知道“查姆帕瓦特”命不久矣了。
“查姆帕瓦特”在這個村獵殺了一名16歲的女孩,拖著女孩的尸體離開的時候留下了血跡,科比特則帶著300名村民追蹤而去。他安排這些村民組成人墻,通過大聲喊叫和敲鑼打鼓的方式逼迫老虎現(xiàn)身。而他自己則預(yù)測了老虎可能逃生的方向。
果然“查姆帕瓦特”扛不住壓力從密林中竄出,科比特預(yù)判成功其逃跑路線,一槍擊中了“查姆帕瓦特”。但這只老虎沒有死亡,它踉踉蹌蹌地又跑了大約6米的距離,然后才被第二顆子彈擊斃。
吉姆·科比特因此名聲大噪,他此后又陸續(xù)獵殺了很多襲擊人類的野獸,但他意識到這些野獸很多也是被人類“逼上梁山”的,如果不解決野生動物的棲息地破壞問題,那么著“食人獸”是殺不光的。
于是他的關(guān)注點慢慢從狩獵變成保護,成為了印度最積極的野生動物保護倡導(dǎo)者之一。他的努力促成了印度第一個國家公園于1936年建立,后來為了紀念他,公園更名為吉姆·科比特國家公園。
雖說是什么導(dǎo)致這些動物襲擊人類已經(jīng)知道了,但印度沒能完全解決這個問題,直到2019年,印度政府的數(shù)據(jù)依然顯示:每年有40~50人被老虎殺死。
食人虎為何必須處理?
吃過人的老虎必須被處死!這個說法適用于各種野獸。
這并非是簡單的是要“血債血償”,當(dāng)然可能也有這一層含義,但不是關(guān)鍵,主要是因為吃過人的老虎就已經(jīng)會將人類視為食物,任何放歸、圈養(yǎng)甚至試圖馴服的行為,都只是讓隱患放大。
像是老虎這樣的頂級食肉動物,它們都是非常依賴“成本—收益”記憶的。什么動物能花費最少的能量就抓到,那這個動物就是最佳的獵物。很可惜,咱們?nèi)祟愐驗槌浞诌M化了腦力和在社會生活中撫平了野性,我們就算是比較好抓的獵物,特別是老人和小孩。
我們是沒辦法說服老虎放棄這樣幾乎稱得上是唾手可得的獵物。更可怕的是,貓科動物存在“母代示范”現(xiàn)象,幼崽通過跟隨母虎學(xué)習(xí)狩獵技巧,萬一母虎剛好是“食人虎”,那完蛋,這就變成傳統(tǒng)了。
我們?nèi)祟惐Wo各種野生動物,目的是維持可持續(xù)存在的野生種群,保持物種多樣性,而不是讓某一兩只危險個體在“人道”名義下變成威脅。
有些人看到保護動物本來就不爽,他們會把自身生活的不美滿歸咎是政府只顧保護動物不顧民生。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還把“食人虎”放生或養(yǎng)起來,那就等于是給老百姓傳遞了“你們的生命價值低于瀕危動物”的信息,沒準老百姓逆反心理上來了,開始通過偷獵、毒殺、私設(shè)獸夾等方式報復(fù)食人動物的群體,那反而將老百姓跟動物都置于危險中。
舉個案例,1970年代,尼泊爾奇旺保護區(qū)放生了一只戴無線電項圈的“食人虎”,結(jié)果這只老虎在3周內(nèi)又殺死了2人,引發(fā)了周邊民眾的不滿,他們直接帶著武器沖進保護區(qū),殺死了7只無辜老虎。
很逆天,尼泊爾都經(jīng)歷過“查姆帕瓦特”這種級別的老虎,居然還這么心寬。
就不能馴化嗎?
其實看完上段,我們就知道根本不可能走到“馴服”這一步,因為沒辦法給民眾交代。
如果我們不去考慮這一點,單論“能否馴化”呢?
不可能的,成年野生動物的大腦可塑性窗口已經(jīng)關(guān)閉了,頂多是通過饑餓和懲罰使其形成條件反射,這樣的野生動物就算看似聽話也完全是定時炸彈。馬戲團的這些表演動物,要么是從小跟人類長大認為人類沒有威脅,要么就是還沒有發(fā)瘋。
哪怕是從小養(yǎng)大的人工繁殖老虎,它們依然存在暴走的可能性,我不久前剛寫過一篇文章《美國馴獸師被老虎襲擊致死,傷人老虎是他從小養(yǎng)大的,其擁有10只老虎!》就講述了這樣的一個案例。
真正的馴化是需歷經(jīng)數(shù)千代人為選育的,不是那么容易搞定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