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門庭若市的農家樂,如今院子里的野草已長到膝蓋高。
曾幾何時,農家樂是城市人周末放松的首選去處——開車到鄉(xiāng)下,呼吸新鮮空氣,品嘗農家菜,體驗田園生活。成都農科村的中國第一家農家樂“徐家大院”曾創(chuàng)下年接待游客超百萬人次、收入破億元的紀錄。
然而時過境遷,如今這個曾經火爆的行業(yè)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倒閉潮”。數據顯示,全國已有超過9萬家農家樂關門大吉,部分地區(qū)的農家樂數量從鼎盛時期的21家銳減至9家。
01 行業(yè)寒冬:從“一座難求”到“無人問津”
曾經的農家樂有多火爆?2015-2019年間,全國農家樂注冊量暴增492%,許多地方出現“村村點火、戶戶冒煙”的盛況。
如今,麗江一家民宿老板李建華卻感嘆:“價格一天調了8次,從1500元降到700元,還是沒人住?!?/p>
農家樂的衰落并非個別現象。在秦嶺,有農家樂老板直言:“今年五一假期沒啥人,以前院子能擺十桌?!鄙侥_下停車場停滿空面包車,司機在樹蔭下打盹,卻等不到幾個客人。
清明假期本應是農家樂的旺季,但許多老板娘在朋友圈無奈地吐槽:“桃花開得正艷,菜也備齊了,卻等不來一個客人。”
02 四大痛點,戳破農家樂繁榮泡沫
同質化嚴重:千篇一律的田園夢
就在農家樂火了之后,各地開始大量復制,甚至一個村子開了5-6個農家樂。走到哪里,菜單都一模一樣——柴火雞、土雞蛋、臘肉飯,幾乎成了標配。
活動內容也如出一轍,清一色的“摘菜釣魚+卡拉OK”套餐。上午摘草莓,下午釣魚,晚上唱卡拉OK,這樣缺乏新意的模式讓游客初時還有新鮮感,時間久了便索然無味。
價格虛高:人均消費飆升至245元
早在2018年,某旅游平臺調研顯示,農家樂人均消費中位數僅86元,比城市餐廳低30%。
而現如今,這個數字已飆升至245元,節(jié)假日更是突破400元。
有網友吐槽:“人均300元的農家飯,比五星酒店還貴?!备钊苏ι嗟氖牵恍┺r家樂還存在各種隱形消費。
“花150元去田里摘幾只草莓,實在不劃算。晚上想在院子里坐坐,被告知篝火晚會另收費100元。”
名不副實:宣傳與現實的差距
農家樂最吸引人的“原生態(tài)”體驗,如今卻成了最大的謊言。
菜單上明明寫著“散養(yǎng)土雞”,端上來的卻是冷凍雞腿;標榜“現摘蔬菜”其實也都是去菜市場批發(fā)來的。
山西市場監(jiān)管部門的抽查結果更為觸目驚心:宣稱“自種蔬菜”的農家樂中,83%的食材實際采購自批發(fā)市場。
所謂的“柴火飯”也多是用液化氣燒的。這種掛羊頭賣狗肉的行為,讓農家樂失去了最核心的競爭力。
服務短板:衛(wèi)生與態(tài)度雙差評
根據大眾點評數據,2024年農家樂差評中,“服務態(tài)度差”占比達42%,“衛(wèi)生問題”占35%。
有網友吐槽:“農家樂上菜慢了,服務員卻說農家菜就要等?!?/p>
“廁所污漬滿地,紙巾盒都是空的”——這樣的衛(wèi)生條件讓游客望而卻步。而吃完飯結賬時突然加價,說是柴火費要另算,餐具消毒費每人10元,更讓人感到被欺騙。
03 消費之變:年輕人為何拋棄農家樂?
當下的90后、00后年輕人更偏好睡精致帳篷、居住房車,以及鄉(xiāng)村民宿。
數據顯示,在2024年鄉(xiāng)村旅游中,傳統(tǒng)的農家樂占比從2019年68%,跌至現在23%。
而精品民宿、露營帳篷、居住房車的占比突破50%。
這背后的變化引人深思。
“年輕人更注重體驗的獨特性和社交屬性,傳統(tǒng)農家樂‘吃飯打牌釣魚’的老三樣,早已無法滿足他們對‘儀式感’‘情緒價值’的追求?!?/p>
光明網的調查也顯示,57.72% 的游客認為農家樂“可玩性低”,60% 的消費者對“偽農家體驗”嗤之以鼻。
他們愿意為真正的鄉(xiāng)村文化買單,比如參與非遺手作、體驗農耕文化,而非僅僅吃一頓農家飯。
04 生機隱現:農家樂的轉型之路
在一片蕭條中,仍有一些農家樂通過創(chuàng)新找到了生機。
都江堰的“豬圈咖啡”就是一個成功案例。這家農家樂將廢棄的豬圈改造成咖啡廳,喂豬的飼料槽、裝米裝糠的條筒、打谷子的拌筒,這些豬圈工具經過重新整理后,就地取材變成了咖啡廳的桌椅。
負責人宋建明道出了秘訣:“把鄉(xiāng)土和時尚結合起來,‘土味’農家樂才能更有市場?!?/p>
“豬圈咖啡”不僅提供餐飲服務,還引入了十余項娛樂體驗,包括叢林穿越、射箭、卡丁車、捉魚、竹筏等。同時,通過春季賞花節(jié)、夏季啤酒節(jié)、秋季“林盤好聲音”、冬季烤羊節(jié)等 seasonal 活動,保持全年吸引力。
盡管前三年連續(xù)虧損,但宋建明堅持不斷創(chuàng)新,如今“豬圈咖啡”年營收可達近兩千萬元。
甘肅頭營村則通過“一院一IP”策略,讓200多家農家樂各具特色:有的主打咖啡文化,有的專注親子教育,有的提供寵物友好服務,形成差異化競爭格局。
浙江安吉的一位海歸陳晨則把自家的茶園改為“宋朝美學空間”,吸引了喜愛漢服和茶道的年輕游客,在清明假期中實現了日均收入8萬元。
走進四川岳池縣,當地正依托陸游《岳池農家》的文化IP,打造“陸游記”景區(qū)。游客可以參與繅絲工藝,品嘗農家釀酒,還能在房車營地仰望星空。
那些能守住誠信底線、深挖文化內涵、創(chuàng)新體驗形式的農家樂,已開始蛻變?yōu)?strong>鄉(xiāng)村生活服務商,在城鄉(xiāng)融合的新賽道上重新出發(fā)。
農家樂從輝煌到衰落的過程,恰恰是中國旅游業(yè)從粗放發(fā)展向精細化運營轉變的縮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