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緩解城市“停車難”問題,不少商場和小區(qū)建了機械車庫。然而不少市民向“新民幫儂忙”微信公眾號反映,滬上部分場所耗費巨資建成的機械車庫卻閑置多多,根本沒有發(fā)揮應有的作用。一邊是城市停車位“一位難求”,另一邊卻是大量機械車位淪為“擺設”。在寸土寸金的大都市,這些本應緩解“停車難”的機械車位,為何反成閑置的“鋼鐵叢林”?對此,幫忙君展開調查測評。
民聲調研
上海白玉蘭廣場
二層空空蕩蕩 數(shù)年僅開一次
虹口北外灘的上海白玉蘭廣場建成于2017年,被稱為“浦西第一高樓”。該廣場地下停車場設停車位1400多個,包括位于B4層的立體機械車庫。然而,幫忙君驅車到達B4層后繞場一周,偌大的機械車庫,所有車輛都停在機械車位的第一層,第二層空空蕩蕩。幫忙君走近一看,安裝在車庫旁邊的操作系統(tǒng)甚至都沒有通電,顯示屏也沒有顯示任何信息。操作系統(tǒng)上方,寫著“嚴禁操作,違者全責”的提醒,下方設備參數(shù)顯示,停放車輛長寬高最大值分別為5050毫米、1900毫米和1550毫米。幾位在此停車的市民稱,他們在這家商場停車多次,從來沒見過第二層啟用過。
優(yōu)先停地面車位,如果滿了,再來這里停地面的機械車位,如果再滿了,就找個邊角的位置停一下。
上海白玉蘭廣場的機械車庫
車庫保安人員也證實,這一層的機械車庫確實閑置了許久。
幾年前車子多的時候,啟用過一次,但麻煩太多,后來就沒用過了。
該保安人員坦言,使用機械車庫一是成本高,除了日常維護費用,還要安排足夠的人手負責操作。立體車庫屬于特種設備,操作人員還需培訓考取資質證書。二是管理難,尤其是顧客都希望找停、取車都方便的車位,不大愿意停到機械車庫。
之前二層啟動時,顧客停車也不大聽我們指揮,停了就走,車身太長太寬或者沒停好,只要一個卡頓整個設備就斷電,很難正常使用。
多種因素影響下,商場管理方也不愿意啟用立體車庫,只能任其閑置,原本投巨資建成的雙層機械車庫,最后變成單層地面車庫。
上海久光中心
保安不會操作 開業(yè)就沒開過
靜安大寧地區(qū)的上海久光中心是近幾年新開業(yè)的商場,停車位超過1600個,其中地下車庫也建有雙層機械車庫。
該車庫位于B3層,幫忙君發(fā)現(xiàn),這里大半為機械車庫,還有部分地面車位。所有車輛都停在地面一層,沒有一輛車停在二層機械車位上。臨近車庫入口處,幾處機械車位還被拉上了繩帶進行隔離,暫停車輛停放,工作人員正在對車位進行沖洗。
上海久光中心的機械車庫
與白玉蘭廣場相比,久光中心的機械車庫規(guī)格上有所提升,二層車位能夠容納車輛長寬高最大值分別為5200毫米、1950毫米和1550毫米,重量為2000公斤。幫忙君繞場一周,機械車庫旁的操作系統(tǒng)處于斷電狀態(tài),根本未啟用。操作系統(tǒng)下方張貼的“安全須知”也明確提醒:禁止非指定人員操作車庫,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業(yè)操作培訓。嚴禁停放超長、超高、超重、超寬車輛。
安全須知
據(jù)兩名車庫保安人員講述,從來沒有看到二層機械車位啟用過,平時停車都是使用的一層車位。同時,保安人員坦認自己沒有接受專業(yè)操作培訓,目前還不會操作機械車庫。
如果這里的一層車位都停滿了,我們會引導顧客把車子停到其他地下層的車位去。
保安人員回應,商場停車位比較充分,很少遇到停車位緊張的情況,而且周邊還有其他停車場可以停車。
崇明東亞威尼斯公館
運維成本過高 閑置七年未用
崇明區(qū)東亞威尼斯公館二期小區(qū)2018年底陸續(xù)交付,小區(qū)原本規(guī)劃建設了一個機械車庫,但自交付以來二層就一直沒有啟用,300多個車位長期“閑置”,導致小區(qū)停車緊張。
東亞威尼斯公館二期小區(qū)的機械車庫
小區(qū)二期總戶數(shù)為918戶。小區(qū)業(yè)主告訴幫忙君,買房時開發(fā)商宣傳車位配比超過1∶1,除了地面、地下車位,還建有機械車庫。然而業(yè)主入住后發(fā)現(xiàn),機械車庫位于小區(qū)地下車庫,機械車位總數(shù)雖然有600多個,但上面一層根本不能用,純屬“擺設”。
上面一層有300多個車位,從來沒有啟用過,我們只能干看著不能停,這不是資源浪費嗎?
對于二層機械車位“閑置”原因,小區(qū)物業(yè)相關負責人解釋:一是業(yè)主不愿停上去,尤其早高峰取車的話,花費時間長;二是如果啟用,日常維護成本比較高,光靠物業(yè)無法負擔。
難道只因為運營成本問題,造好的車庫就淪為擺設?在幫忙君跟進后,該小區(qū)機械車庫“閑置”問題終于迎來轉機,業(yè)主們反饋,在閑置了七年之后,最近二層機械車庫終于正式開啟使用。其中,最主要原因是小區(qū)停車越來越緊張,亂象頻出,物業(yè)等相關方迫于壓力,不得不開放機械車位。另外,車位租賃費用也從一年2800元降到了1600元,業(yè)主們也愿意去長租機械車位。
不過,機械車位開放后,也帶來了兩個難題。一是車位的規(guī)格問題。目前二層車位最大容車規(guī)格為5050毫米、1850毫米和1550毫米(長寬高),車重2000公斤,一些過寬過長的大型SUV無法停放。二是日常管理和維護方面,如何讓業(yè)主在安全的前提下,更高效便捷地停車取車?針對這些情況,物業(yè)方面拒絕回答。不過,業(yè)主們表示,機械車位開放之后,車庫張貼了相關操作流程,如果會操作的業(yè)主可以自行操作,如果不會可向物業(yè)工作人員尋求幫助。
浦東加盟圣藍苑小區(qū)
年久失修已廢 重建有心無力
一些建有立體機械車庫的老式小區(qū),或因年久失修,或因廠家停產,車庫也漸漸淪為“擺設”。位于浦東周浦地區(qū)的加盟圣藍苑小區(qū)是個20多年歷史的老小區(qū)。居民介紹,小區(qū)共有333戶居民,建成之初僅有一座36個車位的機械車庫,當時小區(qū)車輛較少,立體車庫基本能夠滿足停車需求。
然而,隨著居民車輛越來越多,停車矛盾逐漸凸顯。更加雪上加霜的是,機械車庫隨著使用年限增長故障不斷。后來生產廠家倒閉,無法繼續(xù)維修,立體車庫變成單層車庫,只剩底層19個車位能正常使用。幫忙君在現(xiàn)場看到,該機械車庫占據(jù)了居民樓前一大片空地,為兩層鋼結構,上面覆蓋有頂棚,整個機械車庫已經銹跡斑斑,操控臺報廢,鋼架上也已找不到設備的生產廠家、設備規(guī)格等信息。機械車庫基本成了空架子,只有地面一層的車位還具備停車功能。
每次停車還要對準了才能停進去。
居民們抱怨,這個機械車庫簡直是“雞肋”,占了這么大的面積,也沒有多加出幾個停車位,還不如拆掉。
加盟圣藍苑小區(qū)的機械車庫
幫忙君從小區(qū)物業(yè)獲悉,目前小區(qū)私家車保有量超300輛,停車資源緊張,除了機械車庫的19個停車位外,物業(yè)經過排摸,陸續(xù)在小區(qū)道路邊、公共區(qū)域劃出約200個臨時停車位。對于“廢棄”的機械車庫,若要恢復其停車功能,基本要拆除重建,但資金來源成為難題,目前確實也沒有更好的處理辦法。
民聲建言
1
智能化改造是方向
明明已經建好的機械車位,為何淪為“擺設”?從幫忙君調查情況來看,“不好用”“不會用”是機械車位在實踐中面臨的兩大難題。
對于車主來說,機械車位停放難度本就頗高,而常規(guī)的機械車位大多可以停放長5米、寬1.9米、重量2噸以內的車輛。然而目前新上市的不少車型,車長普遍在5米以上,寬度接近2米,重量在2噸以上,無法停放在機械車位里。
對于管理方而言,運維成本高、設備“不會用”是面臨的首要難題。大部分車庫工作人員既沒有接受過機械車位的操作培訓,也沒有特種作業(yè)操作證,如果要保障設備安全使用,無疑要投入足夠人力,增加相應成本。
面對困境,技術革新、設備迭代是破局關鍵,通過智能化升級改造,引入AI視覺識別和自動泊車技術,打造全自動立體車庫,讓機械車庫變得“好用”才能“用好”。
2
規(guī)劃需更貼合實際
機械車位淪為“雞肋”,根源在于規(guī)劃脫離實際需求。有些小區(qū)內建設的機械車庫,在初始設計階段便沒有考慮真實的停車需求,企業(yè)只是為了滿足配建指標而在有限空間內建設更多車位,其結果就是“建而無用”。
機械車位的困局,本質是城市治理與民生需求的脫節(jié)。機械車位的閑置,表面是設備與車輛的尺寸沖突,深層則暴露城市治理對民生需求的滯后響應。當新能源車浪潮已至,當停車需求日益多元,若仍停留在“為建而建”的粗放模式,再多的立體車位也只會淪為昂貴的擺設。
幫儂忙工作室
策劃 | 錢俊毅
文字 | 李曉明
攝影 | 李曉明
編輯 | 錢俊毅 姚儲杰
編校 | 楊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