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馥莉走了,娃哈哈也“瘦”了。不是減肥成功,是被“拆家式”瘦身。品牌留下,人走茶涼,值錢的都搬空了。
最新消息:宗馥莉已正式辭去娃哈哈董事長、法定代表人等所有職務。不是“以退為進”,是“退了就不進”。程序走完,板上釘釘,娃哈哈,從此不再姓“宗”。
這結局,像極了一場精心策劃的“金蟬脫殼”:她上任一年多,動作頻頻,看似改革,實則“搬家”。老員工裁了,舊供應鏈扔了,生產全轉到自家公司宏勝,連杭州桶裝水這塊“祖產”,都被悄悄挪走。
最狠的一招,是想把娃哈哈幾百個商標無償轉到宏勝名下。好家伙,這哪是接班?這是要“鳩占鵲巢”。
還好,國資及時叫停,不然娃哈哈真就成了“空殼子”,只剩一個名字,供人懷舊。
現(xiàn)在回頭看,她搞的“娃小宗”,也不再是笑話,而是一步暗棋。表面看這品牌土得掉渣、毫無認知,誰記得???
可別忘了,品牌可以沒人認,但生意照常做。只要娃哈哈的生產線、銷售渠道還綁在宏勝身上,她就能一邊打著“娃哈哈代工”的旗號賺錢,一邊用“娃小宗”悄悄鋪自己的路。
高啊!這叫:左手品牌,右手生產,兩頭通吃,穩(wěn)賺不賠。
更妙的是,她雖辭了職,但沒丟權。自己持股29.4%,還掌控著24.6%的“職工股”,等于仍是幕后最大話事人。
現(xiàn)在讓心腹坐鎮(zhèn)娃哈哈,自己退居幕后操盤宏勝,明面上不干了,實際上錢照賺,路照鋪。
這操作,堪稱“現(xiàn)代企業(yè)版”的《甄嬛傳》:表面退隱甘露寺,背地里聯(lián)絡舊部,養(yǎng)精蓄銳,等風再起。
問題是,她真的贏了嗎?
娃哈哈不是普通企業(yè),是混改樣本,是地方經(jīng)濟的“老字號名片”,更是幾代人的童年記憶。國資能容忍她把優(yōu)質資產一點點“搬家”,但絕不會坐視整個品牌被掏空。
她以為自己在下一盤大棋,其實每一步都寫在明面上。
裁老員工,傷人心;挪生產線,動根基;轉商標,踩紅線;搞“娃小宗”,惹眾怒。這不是接班,是“另立山頭”。
老宗在世時,哪怕有爭議,也懂得“平衡”二字。他知道娃哈哈不是宗家私產,而是多方利益的“共生體”。
所以他能穿布鞋、吃食堂,對員工笑臉相迎,對地方積極配合。這不是虛偽,是生存智慧。在復雜的棋局里,低調才是最長的活法。
可宗馥莉呢?
她留過學,信契約,講效率,一上來就搞“去父輩化”,把父親留下的關系網(wǎng)全拆了。她以為這是“現(xiàn)代化改革”,其實是“自斷后路”。元老不服,員工不滿,地方不喜,消費者不買賬。
最后,連她最該珍惜的“娃哈哈”品牌,都成了她搞“宏勝帝國”的跳板。
現(xiàn)在她辭職了,看似瀟灑轉身,實則是退無可退的體面撤退。繼續(xù)干下去,恐怕連“幕后操盤”的機會都沒了。
至于未來?
她還能做飲料,但想靠“娃小宗”翻身,難。消費者不傻,他們記得“AD鈣”“營養(yǎng)快線”,不記得“娃小宗”。品牌這東西,不是有錢就能買來的,是幾十年攢出來的信任。
更關鍵的是,同業(yè)競爭的紅線,她踩得有點狠。一邊辭了職,一邊繼續(xù)做飲料,還用自己控股的公司吃娃哈哈的訂單。
這算不算“利用原職務謀利”?幾十年沒分紅的國資,真會一直睜只眼閉只眼?
別忘了,品牌可以搬不走,但人心能。員工可以換,消費者可以走,市場可以拋棄你。娃哈哈可以沒有宗馥莉,但宗馥莉,真的離不開這個時代給她的機會。
這場“拆家大戲”告訴我們:接班不是“奪權”,而是“守業(yè)”。你可以有野心,但不能沒敬畏。否則,再大的品牌,也經(jīng)不起一個人的“兩頭賺”。
宗馥莉的棋,下得精,但不夠正。最終,她贏了錢,卻輸了名。而這,或許就是代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