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田野邊,馬齒莧依然頑強(qiáng)地生長著。這種貼著地皮生長的野菜,葉片肥厚多汁,莖干泛著淡淡的紫紅色。"霜打后的馬齒莧更鮮嫩",正在采摘的村民李大姐說道。她小心地將馬齒莧連根拔起,抖落根部的泥土。
馬齒莧在植物學(xué)上屬馬齒莧科馬齒莧屬,按葉片大小可分為大葉種和小葉種。野生馬齒莧口感偏酸,人工栽培的味道較溫和。不同地區(qū)的馬齒莧也各具特色,北方的莖干粗壯,南方的葉片肥厚。
馬齒莧的營養(yǎng):
馬齒莧富含omega-3脂肪酸和葉黃素,每100克鮮品含葉黃素12.2毫克,是菠菜的3倍。它含有的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等活性成分,使其具有獨(dú)特的保健價(jià)值。這些營養(yǎng)特性讓馬齒莧成為藥食同源的佳品。
馬齒莧的做法:
涼拌馬齒莧
1,采摘鮮嫩的馬齒莧,洗凈后焯水1分鐘。2,撈出過涼,擠干水分,加入蒜末、生抽、醋、香油拌勻。這樣處理的馬齒莧口感爽滑,帶著特有的微酸,十分開胃。
馬齒莧雞蛋餅
1,馬齒莧切碎,與蛋液、面粉混合成糊狀。2,平底鍋刷油,倒入面糊小火煎至兩面金黃。這樣做出的蛋餅外酥里嫩,馬齒莧的酸味變得柔和。
馬齒莧瘦肉湯
1,瘦肉切片腌制,馬齒莧洗凈.2水開后先下肉片,再放馬齒莧煮2分鐘。3,最后加鹽、胡椒粉調(diào)味。這道湯品清爽可口,適合秋日食用。
在各地馬齒莧特色吃法:
西北地區(qū)常做馬齒莧拌面,將焯好的馬齒莧與手搟面同拌。廣東人愛煲馬齒莧鯽魚湯,清熱利濕。江浙一帶會做馬齒莧干燒肉。
馬齒莧小知識:
挑選馬齒莧要選葉片飽滿、莖干脆嫩的。顏色鮮綠,無黃葉病斑。聞起來有青草香氣,如有異味不宜購買。野生馬齒莧要確認(rèn)采摘地?zé)o污染。
野生種味道更濃,栽培種口感更佳,根據(jù)個人喜好選擇。嫩梢部分最宜涼拌,粗莖適合煲湯,不同部位采用不同做法,能獲得最佳口感。
鮮馬齒莧用保鮮袋裝好冷藏可保存3天。也可焯水后擠干水分冷凍。傳統(tǒng)的保存方法是曬成馬齒莧干,能存放半年以上,泡發(fā)干品時(shí)要用溫水。
食用馬齒莧要適量,孕婦不宜多食,脾胃虛寒者建議熟食,初次食用者可先少量嘗試。馬齒莧含草酸,焯水后可去除部分草酸。
馬齒莧與大蒜搭配可增強(qiáng)抗菌效果,如蒜蓉馬齒莧,與雞蛋同食能提高蛋白質(zhì)吸收,如馬齒莧炒蛋,與豆制品搭配更顯清爽,如馬齒莧拌豆干。但要注意馬齒莧性寒,可加姜絲平衡。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