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國家的未來,“教育乃國之大計”。為深入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落實《教育強國建設規(guī)劃綱要(2024—2035年)》和三年行動計劃部署要求,鞏固基礎教育規(guī)范管理年工作成效,教育部不久前發(fā)布了《關于開展基礎教育規(guī)范管理提升年行動的通知》,組織開展基礎教育規(guī)范管理提升年行動。
通知明確了提升年的工作目標、重點任務和工作要求,并在去年12條負面清單基礎上,新增食品安全、校服采購等4項,形成新版16條負面清單。重點任務中,擺在“深化重點難點整治”首位的是:“深化整治中小學‘校園餐’、利用征訂教輔及購買校服謀利等侵害學生及家長合法權益的突出問題”。整治這三大重點難點,需要揮準“三板斧”。
校服,是少年童稚青春活力的一抹亮色,是莘莘學子校園文化的的一片彩虹。然而在某些藐視法律紅線、踐踏道德底線的人心里,是又一番“無利不起早,百事利當先”,把學生校服當作另一個牟利場。誠如中央紀委國家監(jiān)委駐教育部紀檢監(jiān)察組組長王承文所言:校服腐敗是教育領域“微腐敗”的冰山一角。
多多益善——不堪重負。校領導把校服當作牟利的機會,自然是校服做得越多越好。2025年7月18日世事瞭望臺披露,廣東袁崇煥小學學生入學時要買5套校服,收費近1000元;后續(xù)4年還要加校服3款15套。2023年7月17日中國青年網(wǎng)消息,東莞一中學《新生入學須知》要求學生繳納4000余元校服費,買30件校服。2012年7月11日網(wǎng)易消息,北京一七一中學初中生要買8套校服,共920元。2015年4月26日廣州日報報道,東莞外國語學校開學發(fā)放18件校服,收費2180元。我看是有人想錢想瘋了,放開手腳大干一場。家長無奈叫苦不迭,校服穿不起,學上不起,孩子養(yǎng)不起!
架空“自愿”——自有對策。面對校服核裂變膨脹,2015年6月,教育部、國家標準委等四部門聯(lián)合印發(fā)《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見》,推行“自愿購買校服”原則,規(guī)定“學生自愿購買校服,允許學生按照所在學校校服款式、顏色,自行選購、制作校服。”然而與教輔材料一樣,由不得你自愿。湖北襄州九中,七年級新生必須持有購買校服、牛奶、保險1140元的記錄才能辦理入學登記。從全國各地家長留言可知,有學校不穿校服保安不讓進校門;有學校規(guī)定每周一三五必穿校服,否則扣分。如此等等,哪有家長肯讓孩子受委屈呢?“自愿”已不翼而飛。
價高質次——投訴無門。校方對校服如此感興趣,骨子里是要狠狠地薅羊毛,那么價高質次就是必然事件。否則哪有利益輸送的巨大空間呢?盡管國家標準委早已發(fā)布中小學生校服國家標準GB/T 31888-2015和《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chǎn)品安全技術規(guī)范》以及《國家紡織產(chǎn)品基本安全技術規(guī)范》等一系列標準規(guī)范,但在不法利益面前皆置九霄云外。更荒唐的是,舉報者受罰!2025年8月13日新京報披露,甘肅男子鄧建國因在網(wǎng)上反映兒子學校校服存在質量問題,盡管有專業(yè)鑒定證據(jù),仍被寧縣公安局以尋釁滋事行政拘留七天,導致失去工作、妻子離婚、患上抑郁癥;花數(shù)萬元打贏了官司,只得到國家賠償3237元零8分,成為校服質量公共監(jiān)督、家長維護自身權益的一個痛點。
“校服”叢生“校富”案例多多。如2024年貴州通報,某教育局長將校服項目轉包給無資質企業(yè),收取好處費超百萬元。再如2025年上半年,廣西河池市查出35起校服領域違紀違法案件。又如2025年7月18日媒體披露,湖北恩施查出教育系統(tǒng)3000多人在校服采購中收取回扣,涉及金額223萬元,問題校服達28.72萬套,從教育局官員到學校校長、后勤負責人、班主任,形成盤根錯節(jié)的利益鏈。管中窺豹,已夠驚心,不治不行。教育部已印發(fā)《全國中小學利用購買校服謀利問題專項整治工作方案》,各省制定了實施方案,實踐中還需不斷檢驗創(chuàng)新。
與其“自愿”,不如限量。10年來的實踐證明,“學生自愿購買校服”在絕對強勢的校長老師面前,完全不具備可操作性。不如限定總量、限定價格、限定用途;譬如規(guī)定,只有舉行全校集體活動時才強調要穿校服。其實校服并非是必須的,2017年東方網(wǎng)報道,江蘇常州已建校115年的局前街小學,從來沒做過校服,依舊是頂流小學。對于要做校服的學校,何不統(tǒng)一規(guī)定,整個小學、初中、高中階段,春秋、夏、冬季校服分別只做1套?
理順“三位”,角色歸位。校服為何如此靡濫,有記者總結原因:監(jiān)管部門權力錯位、監(jiān)督組織權力缺位、校長權力失控亂位。其實破解困境必有方略,例如推廣“深圳樣本”。2002年起,深圳全市校服統(tǒng)一款式;多家企業(yè)都可生產(chǎn);每批次校服必須通過法定機構檢驗;家長和學生可在超市、書店等1200多個網(wǎng)點自由選擇購買;定價透明,每套60~70元,比市場價低40%;學校不介入采購,校長沒有供應商電話,利益鏈條被有效切斷。
依法治理,端正方向。國家標準委關于服裝包括校服,都有完善的標準體系。然而生產(chǎn)廠家是否認真執(zhí)行國家標準,需要實踐來檢驗,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