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總理莫迪多年前描繪的“印度世紀”藍圖,似乎正以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人力輸出,在全球范圍內強勢展開。
當全世界還在討論印度的經濟增速時,印度已經悄然將自己最龐大的資源——“人”,變成了撬動全球格局的戰(zhàn)略籌碼。
事情從日本開始發(fā)酵。
今年8月底,印度總理莫迪訪問日本,與新上任的日本首相石破茂達成了一項震撼性的協(xié)議。
協(xié)議的核心內容,是在未來5年內,實現(xiàn)兩國間50萬人的交流目標。
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日本計劃引進5萬名印度技術人才,以填補其在IT、工程、護理和半導體等關鍵領域日益擴大的勞動力黑洞。
消息一出,整個日本社會瞬間“炸鍋”。
日本政府的算盤打得很清楚:根據最新數(shù)據,2025年上半年,日本出生人口僅33.9萬,死亡人口卻高達83.7萬,相當于每出生1個嬰兒,就有近2.5人離世。
人口正以每分鐘1.8人的驚人速度減少。
走在東京街頭,便利店的收銀員、出租車司機、養(yǎng)老院的護工,白發(fā)蒼蒼的“銀發(fā)族”隨處可見。
再不引入外來勞動力,整個國家的運轉都將停滯。
預計到2030年,日本的勞動力缺口將超過600萬。
引進印度人才,對石破茂政府而言,無異于一劑救命的猛藥。
然而,這劑猛藥在日本民眾眼中,卻更像是一杯毒酒。
日本的生存焦慮與文化恐慌
石破茂的聲明話音未落,大規(guī)模的抗議活動就在大阪、北海道、東京等多個城市爆發(fā)。
憤怒的民眾高舉著“拒絕外來競爭”、“日本屬于日本人”的標語,甚至有人在印度駐日使館附近打出了“莫讓東京灣變成恒河”這種極具侮辱性的口號。
這種恐慌情緒,并不僅僅局限于右翼團體,連一向溫和的京都商家都聯(lián)名上書,表達了強烈的反對。
日本網友的反應更為激烈,他們將政府此舉形容為“引狼入室”。
網絡上充斥著對印度移民衛(wèi)生習慣和職場文化的擔憂,甚至有人將“5年引進5萬人才”夸大成“5年涌入50萬移民”,制造社會恐慌。
更讓日本人感到不安的,是印度移民在全球表現(xiàn)出的那種強烈的“非融合性”。
無論是在加拿大社區(qū)建立16米高的“猴神”哈奴曼神像,還是在美國硅谷通過“疊羅漢戰(zhàn)術”將美國公司一步步變成“印度分公司”,都展現(xiàn)出一種用自身文化覆蓋、替代當?shù)匚幕内厔荨?/p>
這正是日本社會最深層的恐懼:經濟可以復蘇,技術可以引進,但大和民族的文化主體性一旦喪失,日本將不再是日本。
就在這片混亂中,科技狂人馬斯克的介入更是火上澆油。
他連發(fā)四條推文,旗幟鮮明地支持日本網友,痛斥石破茂政府的行為是“日本歷史上最大的犯罪行為”,并警告“再這樣下去,就不再有日本了,只剩下一些日本人曾經居住過的島嶼”。
日本政府試圖用一張名為“特定技能”的短期簽證來安撫民眾,強調這批人才沒有永久居留權。
但這微弱的解釋,在巨大的文化沖擊恐懼面前,顯得蒼白無力。
石破茂政府選擇前者,而日本民眾則誓死捍衛(wèi)后者。
普京的“橄欖枝”:印度上演“兩頭通吃”的地緣大戲
就在日本國內為區(qū)區(qū)5萬印度人才吵得天翻地覆之時,另一個北方大國——俄羅斯,卻悄悄張開了更龐大的懷抱。
10月9日,印度官員公開表示,已經盯上了俄羅斯因俄烏沖突和人口老齡化而產生的巨大勞動力缺口——一個高達300萬的驚人數(shù)字,約占其勞動力總數(shù)的4%。
普京政府面臨的困境同樣嚴峻,沖突消耗了大量青壯年勞動力,航空航天、制造業(yè)等關鍵行業(yè)急需技術工人。
為此,普京甚至推出了“全球招兵”政策,允許參軍的非俄羅斯公民直接獲得國籍。
在這一背景下,引入印度勞工成了順理成章的選擇。
印度的動作也異常迅速。
政府層面開始積極推動俄語培訓,特倫甘納邦等地甚至已經啟動了針對俄羅斯需求的專項技能培訓項目。
一場規(guī)模遠超日本的“百萬勞工入俄”計劃,似乎已在醞釀之中。
這背后,是一盤精妙絕倫的地緣政治大棋,而棋手正是莫迪。
表面上看,這是印度為本國勞動力尋找出路,實際上,這步棋堪稱“一舉多得”。
特朗普政府此前為打擊非法移民,將主要面向印度技術人才的H-1B簽證申請費從1500美元暴漲至10萬美元,漲幅超過66倍,幾乎打碎了數(shù)十萬印度人的“美國夢”。
如今,這批無法進入美國的人才有了新的去處,其中一部分可能會流向俄羅斯,這恰好迎合了美國部分政治勢力排擠移民的需求。
最關鍵的是印度自身的收益。
莫迪不僅為國內龐大的失業(yè)人口找到了出路,更重要的是,他借此向美國發(fā)出了一個強烈的信號:印度并非美國“反華小圈子”中那個唯命是從的小弟。
這種“兩頭通吃”的策略,讓印度在美國和俄羅斯之間獲得了巨大的回旋余地和議價能力,可以隨時向華盛頓“敲竹杠”,換取更多經濟和技術上的利益。
當然,風險同樣存在。
俄羅斯社會同樣有排外傳統(tǒng),百萬印度勞工的涌入,對社會穩(wěn)定和文化融合將是巨大考驗。
但在國家戰(zhàn)略的燃眉之急面前,普京顯然愿意承擔這個風險。
回看整個事件,從日本的5萬到俄羅斯的300萬,印度的人口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規(guī)模席卷全球。
這背后,既有日本、俄羅斯等國自身無法解決的人口危機,也有美國政策轉向的推波助瀾,但最核心的驅動力,依然是印度自身。
莫迪政府正將國家龐大的人口基數(shù),從一種負擔,巧妙地轉化為一種無與倫比的戰(zhàn)略資源。
參考資料:
日本政府將引進5萬印度人才 多地爆發(fā)反移民抗議
2025-09-29 18:46·看看新聞
勞動力短缺,俄羅斯今年要引進100萬印度勞工?
2025-07-10 17:24·觀察者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