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13日電 題:“觸見”!讓1700萬人領略錦繡中華
新華社記者魏冠宇
玻璃展柜里的文物讓參觀者嘆為觀止,但有些人卻無緣一睹它的容顏;游客憑著地圖游覽大好河山,可也有人想象不出祖國的幅員遼闊……
這樣的遺憾,一去不返了——
13日,《觸摸故宮珍寶》《觸摸》《無障礙中國地圖》《無障礙世界地圖》在北京聯(lián)合發(fā)布。這是我國首次發(fā)行無障礙中國和世界地圖與國家級文物觸覺書,為我國1700萬視障人士平等共享文明滋養(yǎng)、更好融入社會提供了可能。
10月13日,《觸摸故宮珍寶》在中國盲文圖書館發(fā)布。清宮華服上的花枝和禽羽得以用指尖觸摸。新華社記者魏冠宇 攝
觸覺書,讓耳熟能詳?shù)奈奈镉辛恕靶蜗蟆薄?/p>
近期,游客時隔10年在故宮博物院一睹《清明上河圖》風采;現(xiàn)在,視障讀者也能通過畫冊,用指尖沉浸體驗北宋汴河兩岸的市井風貌與自然風光。
“用摸讀的方式,讓視障人士感知傳統(tǒng)文化藝術的魅力,是我們策劃出版這兩部觸覺書的初衷。”談到《觸摸故宮珍寶》和《觸摸》,中國盲文圖書館館長朱兵說。
由于看不見或看不清,視障者存在諸多生活不便,欣賞視覺藝術更成奢望?,F(xiàn)有的傳統(tǒng)盲文書,包括近些年出現(xiàn)的大字本圖書、明盲對照圖書以及可觸摸的繪本等,在高等級文物領域還是空白。
故宮博物院與中國殘聯(lián)共同推出的兩部無障礙觸覺書,通過明文、盲文、語音介紹文物作品?!拔覀兺ㄟ^凹凸點線等增效設計,對文物圖樣進行藝術無障礙處理,讓視障朋友能夠感受文物作品的輪廓和細節(jié)?!敝毂f。
玉器、瓷器、漆器、服飾、書畫……精心遴選的10類30件文物在《觸摸故宮珍寶》中“躍然紙上”?!斑@是100歲的故宮博物院對文物活化利用的創(chuàng)新探索,也是獻給廣大視障朋友的一份珍貴禮物。”故宮博物院文創(chuàng)事業(yè)部項目科科長于凡說。
10月13日,《觸摸》在中國盲文圖書館發(fā)布?!稛狒[的虹橋》局部配盲文解說:一艘正待穿過橋洞的船,引來橋上橋下許多看熱鬧的人。新華社記者魏冠宇 攝
中國的疆域版圖像雄雞,這是健全人建立的形象認知;但對視障者來說,它仍是一個抽象概念:他們看不到版圖,也見不到雄雞。
“這不僅是知識獲取的不平等,更是社會參與的障礙?!毙乔虻貓D出版社社長郝剛說。
無障礙地圖,讓視障者“觸摸”中國、“丈量”世界。
借助數(shù)字盲文印刷技術,無障礙地圖使用不同類型的凸起符號配合盲文,視障者可通過觸摸線狀、點狀和面狀紋理符號,感知中國及世界各地區(qū)的輪廓、位置關系等,提高空間認知水平,更好認識我國與世界地理分布。
10月13日,《無障礙中國地圖》在中國盲文圖書館發(fā)布。新華社記者魏冠宇 攝
全程參與四種無障礙出版物設計制作的中國盲文出版社副總編輯包國紅難掩激動心情:“我們的初心使命,是滿足視障讀者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這些工作的目標,是保障視力殘疾人享有平等的閱讀權利,享受平等參與社會文化生活、共享文明成果的權利。而我們要做的,就是為他們消除文化之旅中遇到的阻礙?!?/p>
這條除礙之路,足跡可循:《關于為盲人、視力障礙者或其他印刷品閱讀障礙者獲得已出版作品提供便利的馬拉喀什條約》2022年5月5日對我國生效;無障礙環(huán)境建設法2023年9月正式實施,國家明確鼓勵公開出版發(fā)行的圖書配備無障礙格式版本。
介紹中國文字、篆刻、書畫等傳統(tǒng)藝術和北京中軸線建筑的觸覺書籍,已在策劃中;配套開發(fā)內容更為詳細的盲文版地圖冊、地圖集等產品……未來,越來越多的觸覺讀物,將讓視障者更好“觸見”錦繡中華。
(新華網(wǎng))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