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我覺得,家里有兩個娃的,真的是每天痛并快樂著。
上一秒倆人還手牽手唱歌,下一秒就能為了一個玩具大打出手。
真是又氣人又忍不住想笑。
相信很多父母能體會這種感受,這就是二胎家庭的日常,沒事的時候溫馨和諧,干起來簡直雞犬不寧。
姐姐上個月剛過完8歲生日,小妹5歲半了。
這幾年,我也慢慢摸索出些心得。
其實,孩子每次打鬧就那么一陣兒,過去也就沒事了,咱們的處理方式才是孩子能否和平相處的關(guān)鍵,還能讓他們慢慢學(xué)會溝通和體諒。
陪她一會兒,比陪她一天更重要
姐姐小時候特別黏我,但是自從小妹出生,有一段時間她情緒明顯變了。
有一次姐姐跑過來問我:“你們是不是更喜歡妹妹?”
說實話,我當時心里挺不得勁。
我意識到給到姐姐的關(guān)注少了些,慢慢地我會每周找機會單獨陪陪姐姐,陪她去書店逛逛,去散散步,讓她知道在我們心里的位置。
我發(fā)現(xiàn),每周都抽出一點 只屬于她的時間,她整個人都放松下來。
媽媽也一樣,從不讓姐姐覺得該讓著妹妹。就算打架,也是一人說一遍,再各自想想哪里不妥。
其實孩子要的不是咱們時時刻刻的陪伴,而是那種在某一刻爸爸媽媽在關(guān)注我的那種感覺。
先別講道理,先蹲下來聽
以前姐妹倆每次發(fā)生爭執(zhí),我們往往喜歡先評價誰對誰錯,姐姐要讓著妹妹。
結(jié)果就是越評越亂,誰被說多了,誰只會感覺更委屈。
那天姐姐哭著告狀“小妹搶我東西”,我蹲下來問:“你是不是覺得她沒問你就動你東西,所以很生氣?”
姐姐點點頭。
我又問小妹:“你是太想玩了,沒忍???”
她抿著嘴,也開始點頭。
當她們都被理解了,火氣就小了。
我順勢問:“那你們想想,有沒有辦法能讓你們都高興呢?”
兩個人嘀咕了幾句,又笑著和好了。
我們其實可以試著換個角色,不要高高在上,引導(dǎo)他們先把情緒表達出來,多一些耐心,讓孩子學(xué)會思考和溝通。
立點小規(guī)矩,家里就安靜多了
以前我們家最容易出矛盾的,就是零食和玩具。后來我跟媽媽商量后開了個家庭會議,干脆立了三條家規(guī),貼在冰箱上:
- 誰的東西誰有優(yōu)先權(quán);
- 分零食先每人一份,剩下的再商量;
- 不許打人,有話好好說。
這三條立下后,大人小孩都得遵守,不管年齡大小。
慢慢地,她們就養(yǎng)成了習慣。
有一次,小妹主動說:“這個是姐姐的,我看一下就還她?!?/p>
那一刻,我感覺還挺欣慰。
要夸,就都夸
孩子天生都愛比較。
尤其是我們說的每一句話都很在意,我們的一句“姐姐真懂事”,就有可能讓小妹感到失落。(我觀察到好多次了,每次我和媽媽說話的時候,小妹的耳朵都是豎起來的。)
與其單獨夸一個不如兩個一起夸,一個人干不如倆人一起干,比如一起洗碗,一起收拾家務(wù)。
每次她們完成任務(wù),我都會說:“你們配合得真棒,這么快就完成了,要是媽媽估計得忙很久呢”
她們會相視一笑,那種小小的驕傲,感覺比得了獎狀都高興。
慢慢地,小妹開始主動說:“姐姐,我們一起弄吧?!?/p>
那一刻,我真覺得:從“對手”變“隊友”,就在這些日常里悄悄發(fā)生了。
父母的情緒才是罪魁禍首
這點在我們家尤其明顯。
媽媽性子急,孩子一吵,她就容易上火,她也不是非得要兇孩子,主要可能還是因為累導(dǎo)致的情緒失控。
這個時候,我一般會把孩子先帶走,讓她冷靜一會,我也提醒自己,這個時候不能勸,否則火會越勸越大。
孩子其實就是照著咱們學(xué)的。
咱們怎么面對沖突,他們就會怎么處理矛盾。
寫在最后
養(yǎng)兩個孩子確實累,但有時候我覺得,這也是一種幸運。
我是洢晗爸爸,一個理性又有點啰嗦的IT男。
在陪伴兩個女兒的路上,我也學(xué)會了情緒管理、理解和放下。
希望我的分享,能讓你在養(yǎng)育的忙碌里,多一點輕松。
你家?guī)讉€娃?他們平時打架多嗎?歡迎留言聊聊,我們一起交流成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