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昆明、天津,到烏魯木齊、西安等地,由左丘創(chuàng)作的《宋美齡耳環(huán)丟了》曾在不同城市落地生根,由不同團隊孵化出獨具地方氣質的版本。今秋,這顆懸念的種子,飄落于福州三坊七巷的深宅大院之中。
由福建人民藝術劇院與北京無用文化聯(lián)合打造的福州版《宋美齡耳環(huán)丟了》,在福州三坊七巷宮巷18號——劉齊銜故居內正式拉開帷幕。國慶假期首演四場,場場爆滿,數(shù)百名觀眾循著歷史的蹤跡踏入這座百年宅院,親歷1944年一樁離奇竊案背后的波詭云譎。
因地制宜:百年古厝變身沉浸式劇場
福州版《宋美齡耳環(huán)丟了》的獨特魅力,極大程度上來源于其演出場地——素有“明清建筑博物館”之稱的三坊七巷之中的宮巷18號劉齊銜故居。與福建人民藝術劇院與北京無用文化聯(lián)合打造的前兩部沉浸式作品《雀起無聲》《風起末園》一脈相承,《宋美齡耳環(huán)丟了》同樣選擇了一座真實的百年老宅作為舞臺。
在這里,觀眾不再是“旁觀者”,而是“親歷者”。他們跟隨不同的審訊官,穿梭于宅院的廳、堂、廊、院,近距離觀察四位嫌疑人的一言一行、一顰一笑。
福建人藝青年演員,本劇執(zhí)行導演南家碩介紹到,面對宮巷18號劉齊銜故居這座傳統(tǒng)建筑,他帶領團隊,將戲劇情節(jié)與古宅原有的廳、堂、廊、院進行深度融合,在保護古建筑的前提下,依據(jù)原有的空間格局,因地制宜排布審訊動線和場地,讓觀眾在移步換景之間,感受福州古建筑的不同空間的氣質流轉。
深宅疑云:一對耳環(huán)與一個時代的側影
1944年6月,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場風云變幻。于此微妙時刻,宋美齡準備赴巴西治病,一對珍藏的鉆石耳環(huán)卻在臨行前不翼而飛。風波頓起,行程取消,陳布雷、徐恩曾、俞濟時、唐縱四位高層官員被緊急召來,限時破案。
審訊的燈光在古宅的各個角落次第亮起,人性的迷宮在權力的重壓下徐徐展開。觀眾不再是看客,而是這場高層調查的“親歷者”,跟隨不同的審訊官,在空間的流轉與對話的機鋒中,捕捉謊言,探尋真相。
作為《宋美齡耳環(huán)丟了》福州版的執(zhí)行導演,此次是福建人民藝術劇院的青年演員南家碩首次執(zhí)導沉浸式戲劇,他坦言“這是我作為執(zhí)行導演對沉浸式戲劇的第一次嘗試,其實還是有點忐忑”。
這份“忐忑”也催生了他對作品的審慎與創(chuàng)造力。南家碩此前已擁有導演鏡框式舞臺作品的經(jīng)驗,也曾在《雀起無聲》與《風起末園》中擔任演員。而這一次,他從臺前深入幕后,在《宋美齡耳環(huán)丟了》的創(chuàng)作中,他尊重戲劇的文本核心與歷史厚重感,確保復雜的人物關系與背景清晰可信;亦把握沉浸式戲劇特有的觀演關系,將觀眾的體驗置于敘事的重要位置,力求在嚴謹?shù)臍v史敘事與生動的沉浸互動之間找到平衡。
劇中的“陳布雷”一角,由福建人藝演員中心副主任、經(jīng)驗豐富的劉昊飾演,他闡釋道:“我們假借宋美齡耳環(huán)丟了這件事,展現(xiàn)的是背后的脈絡勢力。我們都在問,做的事情到底是為家國奮戰(zhàn),還是只為某些人的私利?”這種對歷史深度的挖掘,賦予了懸疑劇情以厚重的思想基底。
飾演“俞濟時”的許世玚,則致力于在軍人的硬朗框架下,塑造角色的多面性與內心掙扎。在他看來,查案過程更像是一面鏡子,照見了國民黨內部“各懷鬼胎”與信任的徹底崩塌,而演員的任務,就是將這種復雜性有血有肉地呈現(xiàn)出來。
對于飾演“谷沛宗”的林敬坤而言,挑戰(zhàn)在于塑造一個沒有明確歷史原型的悲劇性人物?!斑@個角色其實是一個犧牲品?!彼珳实馗爬ǖ馈Mㄟ^梳理角色被利用、最終無力反抗的命運脈絡,林敬坤將一個小人物在時代洪流中的無奈與掙扎,刻畫得淋漓盡致,令觀眾在解謎之余,亦感受到歷史的悲涼。
不止懸疑:歷史質感與舞臺美學
《宋美齡耳環(huán)丟了》福州版絕非簡單的“沉浸式互動游戲”。它在保留原劇本強懸疑內核的同時,致力于構建更完整的人物關系與歷史脈絡,并巧妙融入了豐富的經(jīng)典人文元素與舞臺構思,確保了其作為舞臺藝術作品的質感與深度。
創(chuàng)作期間,南家碩與團隊研讀了大量歷史資料,力求在細節(jié)中還原時代氣息。在尊重歷史與編劇文本的基礎上,他更與演員一同碰撞出諸多畫龍點睛的創(chuàng)意“增量”。審訊過程中,一局名為“千里獨行”的象棋殘局被搬上舞臺,其“最優(yōu)解為和棋”的結局,巧妙影射著案件背后錯綜復雜的勢力平衡;而利用宅院開闊空間設置的“舞廳”環(huán)節(jié),則增強了觀眾的互動性與體驗感。
這些設計并非生硬拼貼,而是與劇情、人物和宅院空間有機交融,讓歷史愛好者耳目一新,讓普通觀眾亦覺耳目一新,它讓這場“找耳環(huán)”的鬧劇,擁有了超越事件本身的歷史重量與戲劇張力。
青年力量:人藝新生代挑梁“第三部曲”
作為福建人藝推出的第三部沉浸式戲劇,《宋美齡耳環(huán)丟了》延續(xù)了劇院“以老帶新”、大膽啟用青年演員的創(chuàng)作傳統(tǒng)。青年演員擔綱創(chuàng)排和演出,其中不乏已在《雀起無聲》《風起末園》中積累深厚人氣與表演經(jīng)驗的佼佼者。
正是這支既扎根于深厚話劇傳統(tǒng),又活躍在創(chuàng)新最前沿的復合型表演團隊,保障了《雀起無聲》《風起末園》及《宋美齡耳環(huán)丟了》等作品持續(xù)的高品質輸出與市場熱度。
在創(chuàng)排中,演員們深度參與了劇本打磨、互動設計乃至空間利用的探索。飾演“陳布雷”一角的劉昊與南家碩以及青年演員們一同深入挖掘角色內核,共同創(chuàng)排了“千里獨行”棋局等核心意象。而對于首次參演沉浸式的他而言,這是一次奇妙的“破壁”之旅。他分享道,“如此之接近觀眾,我們需要把每一句臺詞的信息點都要跟觀眾更好地溝通。”他體會到,表演的重心從與對手的交流,部分轉向了與觀眾的敘述與共情,這種隨時根據(jù)觀眾反應調整表演節(jié)奏與焦點的能力,成為了沉浸式表演的核心魅力。
對于已有《雀起無聲》《風起末園》表演經(jīng)驗的許世玚和林敬坤等青年演員來說,之前的經(jīng)驗積累則讓他們更加從容。許世玚坦言,相較于他之前可以“玩起來”的角色,本次飾演的軍人身份一定程度上框定了互動方式,必須在角色設定與即興互動間找到精妙的平衡。林敬坤也深感前作經(jīng)驗對塑造新角色的幫助:“因為有前面兩次的經(jīng)驗,相對來說不那么緊張,也能夠把握與觀眾交流的尺度?!贝舜巍端蚊例g耳環(huán)丟了》的B組演員則由今年新加入福建人藝的青年演員組成,在實踐中完成表演與創(chuàng)排的傳承。
首演之夜,福建人民藝術劇院副院長吳林玲與觀眾一同觀看了演出。她在演出后對青年演員們的創(chuàng)作與表演給予了肯定,并表示:“看到我們人藝的年輕一代能夠在沉浸式戲劇這一新領域不斷探索、成長,并交出如此成熟、富有創(chuàng)意的作品,這展現(xiàn)了我們演員隊伍的活力與潛力。”
尾聲:一場永不落幕的探索
首演的掌聲猶在耳畔,修改與打磨已然開始。執(zhí)行導演南家碩與演員們表示,要“吸取觀眾的意見,慢慢改進,長演常新”。
當觀眾走出宮巷18號,重回現(xiàn)實的喧囂,那段關于1944年的記憶,關于耳環(huán)下落的好奇,關于人性在極端壓力下的顯影,關于人心莫測的感嘆,或許將長久縈繞。這不僅是一場懸疑解謎的娛樂,更是一次穿越時空,在歷史的褶皺中窺見人性、權力與時代的獨特旅程。
演出信息
演出地點
福州·三坊七巷宮巷18號劉齊銜故居
演出時間
長期駐演,具體排期以售票平臺為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