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不只有牛肉面,這些特產(chǎn)更是一絕
蘭州扒著黃河的脊背活了兩千年。
西漢元狩二年設金城縣,夯土城墻剛壘起,駝隊鈴鐺就從長安滾來,
筏工光著膀子把羊皮筏子摔進浪里,號子撞得兩岸石頭發(fā)顫。
隋開皇元年定名蘭州,這名字就像塊燒紅的鐵,燙在絲路中段。
霍去病率輕騎踏過黃河冰面擊匈奴,玄奘牽著馬從城門洞鉆過,
城墻被戰(zhàn)火啃出的豁口,總被百姓用黃土和汗堵上。
如今牛肉面攤的辣油潑得滋滋響,黃河鐵橋的鉚釘還卡著百年前的風。
老筏工用整張羊皮扎筏子,年輕人捧著蓋碗茶蹲在橋邊,
喝下去的是絲路風塵,咽不下的是這城骨頭里的硬氣。
今天,跟諸位聊聊蘭州的特產(chǎn)……
蘭州百合
始于清咸豐八年,揚萬貴從陜西引種,經(jīng)譚鐘林推廣,1890年成蔬菜上市。
當?shù)鼗檠绫赜冒俸?,取“百年好合”之意?/strong>
炸百合更似藝術,
花瓣層層疊疊如“青蒼暗接多重葉”,咬一口“甜到心尖尖”。
其瓣大肉厚,潔白如玉,清甜脆爽無苦味,富含鋅硒,可鮮食、炒西芹、燉雪梨。
生長期長達九年,是全國唯一食用甜百合,
外地人帶它回家,就是帶回了蘭州的“甘味”與祝福。
蘭州軟兒梨
南宋始植,什川古梨園存九千余株百年老樹,
清光緒《重修皋蘭縣志》載其“冬末春初變軟變黑,肉成漿狀,甘如蜜”。
于右任贊“冰天雪地軟兒梨,瓜果城中第一奇”,
果農(nóng)稱其“黑金”,凍硬如秤砣,化冰后吸汁,
甜似哈根達斯,潤肺止咳,乃蘭州人冬日待客“標配”。
初摘時青黃泛紅,酸澀噎嗓;
經(jīng)四十日窖藏凍融,果肉糖化成蜜漿,褐黑如墨,果皮薄如紙,一咬爆汁,冰甜直沖喉頭。
什川人用“天把式”梯子爬樹管護,此技藝列省非遺。
如今冷鏈技術讓軟兒梨四季可售。
蘭州黑瓜子
別稱“牛眼窩”,
清光緒十八年《重修皋蘭縣志》載“籽瓜子黑而大,專取其子收之”,種植史超百年。
籽瓜原產(chǎn)非洲,經(jīng)絲綢之路入蘭州,砂田種植與晝夜溫差成就其“片大、皮薄、肉厚”特質(zhì),
白心黑邊如牛眼,1983年獲外貿(mào)部出口榮譽,遠銷東南亞,被譽為“瓜籽之王”。
當?shù)厝似珢鄣盾涃|(zhì)瓜子,嗑到“門牙出豁豁”是絕活。
炒制講究火候,需“連翻、看飽滿、聞香”,加鹽燜制后香而不碎。
婚宴節(jié)慶必擺,是蘭州人“慢嗑話長”的煙火氣,
連瓜子殼都帶著黃河邊的日光與風土。
蘭州冬果梨
清雍正年間已有栽種,現(xiàn)存二三百年古梨樹,果肉細脆多汁,含糖量8.9%,
耐窖藏至次年6月。
《甘肅通志》載其“生津潤肺”,
熱冬果燉煮時加冰糖、蜂蜜,魏征曾以此治母咳,
成隴上“八梨”之首,靖遠、七里河主產(chǎn),年產(chǎn)量3000噸。
老蘭州冬季必囤,街頭砂鍋慢燉,果肉透亮如琥珀,
咬開汁水四溢,甜中帶酸,花椒與桂皮香氣縈繞,既解干燥又潤喉,是地理標志產(chǎn)品,
更藏著“熱冬果”雕塑下的市井煙火,一口下去,連魂兒都潤透了。
榆中大白菜
四百年前《臨洮府志》里就記著這口鮮。
明萬歷年間,榆中人用黃河水澆灌黃土塬,
種出的白菜葉球緊實如炮彈,外葉翠綠內(nèi)葉嫩黃,生吃甜脆賽過梨,熟炒鮮香透骨。
當?shù)乩显捴v:“肉中就數(shù)豬肉美,菜里唯有白菜鮮?!?/strong>2010年它拿下了農(nóng)業(yè)部地理標志,
如今榆中娃娃菜、大白菜直供南方餐桌,成了“高原夏菜”的頂梁柱。
這菜不簡單,晝夜溫差大、日照足的黃土高原養(yǎng)得它糖分、維C高,纖維少到能生啃。
當?shù)厝俗類鄣某苑ㄊ?strong>“翡翠白玉湯”,
大白菜配嫩豆腐,撒把蔥花,湯頭清亮鮮甜。
蘭州臘羊肉
老蘭州人喊它“攢勁貨”!
唐時已有蹤跡,李賀夢魂縈繞的“隴西味”,如今仍是游子歸鄉(xiāng)必帶的手信。
選祁連山羊硬肋肉,抹鹽、花椒腌兩天,再浸醬油黃酒七日,
風干后肉紅透亮,膘白如玉,咬一口肥而不膩,瘦而不膻,香得人直咂嘴。
傳統(tǒng)吃法講究“熱饃夾冷肉”,
配蒜辣子醋汁,或是與蘿卜燉一鍋,熱氣騰騰暖到腳后跟。
這味兒,是黃河水養(yǎng)出來的豪氣,
也是千年煙火熏出的鄉(xiāng)愁,外地人嘗過,總說“比啥都實在”!
三泡臺
盛唐起源,茶蓋、茶碗、茶托三件套似“炮臺”,藏著“天蓋地載人育”的樸素智慧。
明清時沿絲綢之路入西北,與回族“刮碗子”習俗交融,
成了蘭州人“一刮甜、二刮香、三刮茶鹵變清湯”的市井煙火。
這茶用云南春尖打底,配桂圓、枸杞、葡萄干、冰糖,喝時得“刮”著喝,
碗蓋輕推茶湯,茶香裹著果甜直鉆鼻子。
黃河邊茶攤上,曬著太陽嗑瓜子,就著一碗三泡臺,看白塔山日落,才是蘭州人“滿?!钡娜兆?。
官方稱它與牛肉面、
《讀者》并稱“甘肅四寶”,外地人帶它回家,就是帶走了半城西北的魂。
苦水玫瑰
蘭州永登的“高原香魂”,已有200多年種植史。
乾隆《甘肅通志》載“玫瑰出蘭州,苦水最優(yōu)”,1984年定為蘭州市花。
其生長于丹霞地貌富硒土壤,花托壺型,花瓣18-24枚,深粉如綢,
甘甜微澀,出油率比大馬士革玫瑰高41.8%,獲國家地理標志認證。
當?shù)厝顺Uf“尕日子過得像玫瑰”,既指花香四溢的生活,
也暗喻其“藥食同源”的實用價值,
泡茶、做醬、釀酒,連面食里都飄著玫瑰香。
每年五月初八豬馱山廟會,正是玫瑰盛花期。
村民們邊采花邊唱“花兒”,
花田旁的作坊里,古法蒸餾的玫瑰精油正滴入陶甕,香氣能飄三里地。
蘭州白粉桃
古稱“金城桃”,三千年前已載于《漢武帝傳》,明清時更作貢品。
麻姑大仙拋桃核的傳說,讓安寧堡成了“十里桃鄉(xiāng)”。
七八月間,桃皮薄如紙,撕開小口吸吮,汁水甜過蜜,當?shù)厝酥焙啊斑衤锾稹保?/p>
果肉軟糯似化,咬一口滿嘴生香,富含維C與果膠,促消化還潤肺。
如今雖因城建桃園縮水,但皋蘭、七里河仍產(chǎn)正宗貨,
快遞隔日達,外地人必捎幾箱,這口甜,是蘭州夏天的魂!
所以啊,朋友。
下次別只盯著那碗面。去市場稱半斤臘羊肉,讓攤主切得厚些;
挑兩個凍出蜜的軟兒梨,捂在手里化開;再抓把黑瓜子,蹲黃河邊慢慢嗑。
你咬開百合的脆,咽下軟兒梨的冰,舌尖還留著玫瑰的香。
這些吃食會告訴你,
蘭州是嚼得動的千年風沙,是咽得下的滾燙日子。
帶點走吧,把蘭州的硬氣和甜頭,都揣進兜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