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配合景區(qū)改造,寧波月湖有一次考古發(fā)掘;2001年,配合房產開發(fā),鼓樓東側發(fā)現了永豐庫遺址;2016年,因望京門文化公園工程建設,發(fā)現了明州羅城望京門段城墻遺址。
這些位于寧波城市范圍內,因各種機緣而開展的考古工作,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城市考古”。
10月12日,由共青團寧波市委、寧波市文化廣電旅游局團工委、寧波市文化遺產管理研究院、寧波晚報社聯合開展2025寧波“港城文化探源”公眾考古系列活動暨“青春話港城·青年讀寧波”活動。來自寧波財經學院人文學院的青年學子與市民朋友走進望京門城墻遺址博物館、永豐庫遺址公園以及正在發(fā)掘中的肖家巷遺址,沉浸式感受城市考古魅力,探尋寧波港城文化密碼。
學生們嘗試使用考古鏟。
在望京門城墻遺址“一眼看千年”
寧波望京門城墻遺址博物館建成開放已兩年有余,原狀保護的土墻遺址,豐富的圖文史料與復原模型,在寧波中心城區(qū)向有意了解港城發(fā)展的市民游客說古道今。
“望京門是寧波羅城的西門,門外連接的正是西塘河,古代學子進京趕考,或是外地官員來寧波上任,多會走運河,也是從這道城門進出?!痹谥v解員的解說下,老寧波城廂地圖在眼前打開。
參觀望京門城墻遺址博物館。
“2016年,我們考古發(fā)現的是望京門北段城墻遺址,揭露的城墻總長達到79米?!碑斕?,寧波市文化遺產管理研究院院長、望京門考古項目領隊林國聰也來到現場,從親歷角度分享。
唐代的夯土城墻,北宋的包磚墻,南宋增筑包磚、護坡、排樁、水溝,元朝隳城與元末在緊急情況下重筑羅城,以及明清在元代基礎上重修城墻,“寧波城墻的千年沿革在這個遺址上能看得非常清楚,從唐末起筑城到民國拆城造路,就是望京門段城墻的‘一眼千年’?!绷謬斦f。
寧波老城改造起步早,對考古人來說,今天還能擁有“城市考古”的機會并不容易,每次發(fā)現都值得珍惜,如果說當年的永豐庫遺址是不得已進行回填保護,用建設遺址公園的方法把地面下的遺址先保下來,那么望京門城墻遺址博物館的建成,則代表考古人對土遺址的科技保護方法與文物展示理念,有了根本性變化與革新。
一眼千年的瞬間。
控溫控濕、調節(jié)光照、適當補水、抑制微生物生長、排水策略、配套設施……通過“小環(huán)境控制”,在這個城墻遺址博物館,東南潮濕環(huán)境土遺址保護這一世界性技術難題得到了一個“寧波方案”。
聽說連保護它的玻璃罩本身也是雙層,還有加熱功能,可以防起霧,青年學子對當下考古文博工作的科學理念有了深刻認識。
在肖家巷遺址“沉浸式”考古
前幾天,有一個市民從高樓上拍攝的寧波城區(qū)考古工地視頻在網絡上流傳,該處考古工地正是發(fā)掘中的肖家巷遺址。
“在寧波城區(qū),尤其是離子城這么近的地方,有一次考古發(fā)掘的機會還是很難得的?!碑斕熵撠熃榻B遺址進展的是1994年出生,入職寧波市文化遺產管理研究院不久的王鑫,目前,他是該遺址的現場負責人。
據介紹,肖家巷遺址以西側肖家巷、南側大梁街、東側老實巷為界,目前布了20個10米×10米的探方,正在進行總面積約2000平方米的考古發(fā)掘。
肖家巷遺址發(fā)掘現場俯視圖。寧波市文化遺產管理研究院提供
此次發(fā)掘從8月中旬進場,當前剛發(fā)掘到明清地層。
“大家可以看到,我們面前有五個這種比較大的磉墩,遠處還有一個,推測這里曾經有一處面闊五間、進深三間的建筑。因為體量比較大,不像老百姓的房子,應是公共建筑。結合晚清的《寧郡地輿圖》和民國《鄞縣通志》里的《鄞縣城廂圖》,有可能是當時的‘萬壽寺’?!?/p>
《寧郡地輿圖》上的萬壽寺。
結合地面遺跡,王鑫緩緩道來?!斑@種磉墩做法主要是為了防沉降,南方地下水位高,用石頭鋪設這些比較大的磉墩可以同時起到承重以及防止地基下陷的效果。”
大型磉墩。
磉墩之上,再安柱礎、立柱子。現場翻土中,也出了一些石構件,包括柱礎和帶銘文的石柱。經專家初步釋讀,一根上寫“大清同治八年(1869)歲次己巳清和月”,另一根寫“浙紹上邑梁湖鎮(zhèn)信女俞門馮氏靜贊,率男金榜叩募”,應是信眾所捐。
目前,現場還發(fā)現了晚期的墓葬、水井和道路遺跡,王鑫也一一進行了講解。
參觀發(fā)掘中的肖家巷遺址工地。
在工地邊臨時儲放文物的工作間,新鮮出土的瓦當、滴水、瓷器、銅錢等文物標本有序陳列?!斑@些帶花卉紋的瓦當,我們初步判斷是宋代的,青色的瓷盞應該是龍泉窯,所以我們想下面應該還有宋元時期的地層,當然具體要看發(fā)掘之后的情況。”
部分出土文物。
當天,大家還“圍觀”了洛陽鏟在今天考古工作中的使用,并在專家指導下自行用手鏟等考古工具進行“試掘”。
“我是學文化遺產的,平時課上老師也會跟我們講考古和這些工具的使用,但我是第一次真正走到現場,自己來挖?!睂幉ㄘ斀泴W院人文學院大二學生董伊寧表示,“我感到這是一次很有趣的經歷,直面剛出土的文物,希望以后還有機會參加這樣的活動?!?/p>
(圖文來源于“寧波晚報”,侵刪)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文物平安立場
文物平安投稿:wenwupingan@126.com
文物安全,社會參與,人人盡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