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十天,日本政壇風云突變,高市早苗,這位曾被視為自民黨“保守派象征”的新任總裁、準首相候選人,剛剛登頂就被推向了權力的邊緣。
執(zhí)政盟友公明黨突然“跳車”,導致自民黨在眾議院失去了穩(wěn)定多數(shù),高市的首相夢瞬間蒙上陰影,現(xiàn)在的問題是,她是選擇硬撐到底。
冒著將整個自民黨拖入深淵的風險,還是見好就收,體面退場,留住最后的政治顏面,這場“十日變天”,不只是一場個人滑鐵盧,更是日本保守政治路線的一次大考。
眾叛親離
高市早苗的困局,說到底是“內(nèi)外夾擊”的結果,一邊是老盟友公明黨毫不留情地抽身而退,另一邊則是自民黨內(nèi)部“看走眼”的派系,紛紛開始逼宮。
公明黨的退出,并不是一時興起,而是早有前兆,他們開出了三個合作條件:整頓政治獻金、修正歷史認知、調(diào)整外國人政策。
乍一聽像是合理要求,實則是“摸骨下藥”,高市對政治獻金的態(tài)度強硬,不是因為她個人頑固,而是這塊蛋糕牽連太廣,動了就是動了自民黨的根基。
換句話說,她根本沒得選,公明黨之所以敢公開“翻臉”,正是看穿了高市無法妥協(xié),索性提前脫身,撇清責任。
自民黨并不鐵板一塊,高市在黨內(nèi)本就屬于極右保守派,多年來樹敵不少,如今風向一變,反對聲音立刻集結。
議員船田元提出兩個選項:讓石破茂暫代,或高市直接辭職重選,這不是建議,這是明擺著的“逼宮信號”。
更具象征意義的是,連野村哲郎這樣曾經(jīng)力挺高市的議員也開始“后悔”支持她,麻生派、小泉派等主流勢力也按捺不住,私下動作頻頻,他們要的不是高市的勝敗,而是保住自民黨的執(zhí)政基本盤。
數(shù)據(jù)更說明問題,自民黨目前僅有196個眾議院席位,距離過半數(shù)的233席還差37席,這意味著,即使高市強行入主首相之位,也將成為最孤立無援的領導人,政令難以推行,議案注定卡殼,執(zhí)政恐怕連“象征意義”都保不住。
無援可拉
眼下擺在高市面前的,是一條通往死胡同的路,她若執(zhí)意不退,只能寄希望于拉攏在野黨,但現(xiàn)實遠比理想骨感。
比如日本維新會,表面上提出“大阪副首都”計劃作為交換條件,實際上是用一個幾乎不可能實現(xiàn)的訴求打發(fā)她。
誰都看得出來,這根本不是合作誠意,而是一種“禮貌拒絕”,其他在野黨也沒表現(xiàn)出任何愿意合作的跡象,高市的強硬保守路線,幾乎把自己變成了在野陣營的“共同敵人”,反倒激發(fā)了他們短暫團結的意愿。
更現(xiàn)實的問題在后面,根據(jù)日本憲法規(guī)定,首相指名選舉分兩輪進行,第一輪,如果高市無法拿到眾議院多數(shù)支持,就要進入第二輪。
而在第二輪中,不是票最多就能高枕無憂,即使她靠自民黨第一大黨的身份“僥幸”勝出,后果也只是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跛腳首相”。
沒有議會多數(shù)的支持,首相權力就像是空殼,預算案可能被駁回,法案推進寸步難行,連組閣都要看別人臉色。
對于一個剛上任的領導人來說,這不僅是治理上的困局,更是政治聲望的致命打擊,日本媒體評論就指出,這種“少數(shù)政府”的狀態(tài)將讓日本陷入長期政治僵局,甚至影響經(jīng)濟和外交穩(wěn)定。
自民黨內(nèi)部對此的擔憂早已浮出水面,他們害怕的不是高市輸?shù)羰紫噙x舉,而是她贏了之后帶來的執(zhí)政空轉。
一旦出現(xiàn)這種局面,別說重拾民意支持,連黨內(nèi)團結都成問題,于是,“換帥”開始被越來越多的高層視為一種理性止損的選擇。
體面退場?
眼前這盤棋,主動退出看似認輸,實則可能是高市唯一能贏的一步,船田元的“退位建議”其實給了她一個臺階,如果高市此時選擇辭去總裁一職,不僅可以塑造出“為黨國犧牲”的大義形象,還能把責任轉移為“時代不容我”。
給自己未來可能的政治回歸留下余地,比起硬撐到底輸?shù)皿w無完膚,主動“讓賢”會讓她在歷史上留下一個聰明的背影。
更重要的是,替代人選已經(jīng)在臺下準備多時,石破茂是黨內(nèi)少數(shù)能跨越派系拉攏中間選民的人物,政治經(jīng)驗豐富,立場溫和。
而小泉進次郎則是年輕派的代表,形象清新,能有效緩解公眾對自民黨老化的焦慮,如果由他們出面,不僅能修復與公明黨的關系,甚至有可能吸引部分在野黨展開有限合作,為自民黨穩(wěn)住執(zhí)政地位爭取時間。
但如果高市一意孤行,堅持走到底,結果恐怕就不僅是失敗那么簡單了,日本政治講的是協(xié)商與派系平衡,而不是個人意志的勝負游戲。
一旦她帶著“少數(shù)政府”的身份登上首相寶座,后續(xù)的每一個政策都可能成為黨內(nèi)斗爭的犧牲品,屆時,她不僅要面對國會的否決,還要應對黨內(nèi)的冷眼,個人政治生命可能就此終結,連帶著給保守派路線貼上“極端失敗”的標簽。
時間已經(jīng)不多了,距離首相指名投票只剩一周,這不是一場可以拖延的棋局,而是一場必須快速決斷的政治生死戰(zhàn),高市如果還在猶豫,最后可能連體面的退場方式都沒有。
局勢已經(jīng)緊到極點,10月20日的首相指名選舉,就是高市政治命運的“審判日”,這不僅是她個人的選擇,更是整個自民黨面對權力失衡時的一次集體抉擇。
高市的困境,其實是日本保守政治結構性矛盾的縮影,強硬路線一度風光,但一旦失去平衡,就成了孤注一擲的負資產(chǎn),這場風波也暴露出自民黨內(nèi)部派系之間缺乏統(tǒng)一戰(zhàn)略、對外合作基礎日益脆弱的現(xiàn)實隱憂。
無論高市最終選擇退場還是硬撐,她的決定都將影響日本下一階段的政治格局,是向更極端的對抗傾斜,還是回到派閥協(xié)商和中道妥協(xié),這不僅是日本政治的邏輯選擇,也是對整個亞太地區(qū)穩(wěn)定性的潛在影響。
退一步,或許海闊天空;進一步,恐怕就是萬丈深淵,政治,有時候不是看誰走得快,而是看誰能在關鍵時刻停下腳步,高市早苗的這一步,或許比她以往所有的激進主張都更需要智慧。
信息來源:
一周看天下丨高市早苗當選日本自民黨總裁 2025-10-11 10:39·新華社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