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當前,“山河相望 豫疆情深”——熱烈慶祝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成立70周年暨豫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河南援疆)展正在河南省美術館展出。即日起,“河南援疆”公眾號推出“沉浸式看展”系列報道,細致講述一件件書畫展品、一幀幀影像資料、一幅幅攝影作品,生動表現(xiàn)豫疆各族人民團結奮進、共創(chuàng)美好生活的時代畫卷。
河南高度重視文化潤疆工作,以文化為紐帶,在絲路古道上續(xù)寫豫疆共有精神家園的新篇章。
步入“山河相望 豫疆情深”主題展的“推進文化潤疆:建設共有精神家園”展區(qū),一件件藝術作品、一幅幅歷史影像、一場場沉浸式體驗,共同編織出一幅豫疆文化交融的壯麗畫卷。
請跟隨記者的腳步,在展廳里循著展陳脈絡,沉浸式感受文化潤疆的溫暖力量。
近年來,河南省宣傳思想文化系統(tǒng)9家單位與哈密市及第十三師新星市,圍繞新疆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民族團結促進、文化繁榮發(fā)展和“宣傳+”等方向,讓增進“五個認同”的種子在文化交流中生根發(fā)芽。
“十四五”期間,河南投入1.25億元資金實施15個文旅項目,持續(xù)豐富旅游業(yè)態(tài)產品,阿勒屯古街特色文化街區(qū)改造是重要工程之一。作為河南“文化潤疆”的重要文化基礎設施項目,阿勒屯古街的建設不僅保留了哈密傳統(tǒng)街巷的空間肌理與民族建筑風貌,更通過完善公共文化空間、優(yōu)化文化活動場景,為當?shù)厝罕姶罱ㄆ饌鞒忻褡逦幕?、共享美好生活的平臺。
如今,阿勒屯古街正成為“文化潤疆”最生動的注腳,在這里,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交織,本土文化與中原關懷共振。
沿著展覽的順序依次向前方看去,這面墻右側的《盛裝姐妹》,由河南畫家馬國強創(chuàng)作。一旁的展簽上寫道:“新疆的美,在多元文化交融的煙火氣里。服飾的美藏著祖輩的工藝智慧,更是對民族精神和人文溫度的詩意轉譯。”
位于墻面上中間位置,則展示了正在建設中的豫疆歷史文化交流基地和建成后的效果圖。
據(jù)介紹,豫疆歷史文化交流基地項目是哈密市“十四五”規(guī)劃的重要項目,也是河南援疆的標志性工程,計劃于今年年底竣工驗收。建成后將通過沉浸式展陳技術與數(shù)字化互動設備,集中反映豫疆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動實踐,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發(fā)揮積極作用。
旁邊這幅書法作品,借用玉石、雪蓮、胡楊和哈密瓜等哈密美好的產物,贊揚了河南援疆干部人才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精神。
請看這幅美術作品《情系天山》,由河南藝術家李明、張守建、房巍、曲春林聯(lián)合創(chuàng)作,展現(xiàn)了連綿起伏的東天山雄偉的氣勢和壯美的自然景色。哈密是古絲綢之路的咽喉要沖,畫面右下方的山間聳立的班超像,也向人們講述著班超對西域穩(wěn)定和絲綢之路暢通所作出的巨大貢獻。
向前走去,便能看到“左公文化苑”組圖。左公文化苑由河南投入援疆資金3300多萬元建造,以展示歷代中央王朝“經略西域”和左宗棠收復治理新疆的歷史事實為重點,充分印證新疆自古以來就是偉大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目前,左公文化苑已成為哈密的歷史文化宣教基地、哈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重要陣地和名片。
一旁的畫作《絲路樂華》以組畫的形式,工細的技法,描繪了新疆少數(shù)民族樂舞的熱鬧場面。
墻上右邊的組圖,展現(xiàn)了巴里坤文博園。河南援疆助力這一園區(qū)展陳升級及配套設施建設提升。開展“新時代新絲路新瓷意”中原陶瓷重走新時代絲綢之路座談會,舉辦“中原陶瓷大師精品暨新疆新瓷融創(chuàng)展”,支持中國文字博物館“文字里的中國——家國情懷”巴里坤展館建設,書寫著豫哈兩地文化交流的新篇章。
左邊的照片表現(xiàn)了哈密市民在豫園公園的豫書房前打太極的場景。近年來,為推進“書香哈密”建設,河南省投入1600萬元援疆資金,在哈密市伊州區(qū)新建、改建8座豫書房,構建起覆蓋全城的“15分鐘閱讀圈”。每座書房藏書量5000冊至1萬冊,讓市民在家門口就能暢享閱讀之樂。
對面墻上右邊四幅照片共同展現(xiàn)了一幅豫哈兩地全方位、多層次文化交流與融合的生動畫卷。
左側的這幅《胡楊禮贊》畫作,表現(xiàn)了哈密市伊吾縣的胡楊林。來自河南的畫家在當?shù)夭娠L的時候,被這些胡楊旺盛的生命力所深深震撼。在他們看來,這些胡楊的精神體現(xiàn)在新疆人民的身上,也體現(xiàn)在河南援疆干部身上。這幅作品也是向他們的頑強不息奉獻精神的禮贊。
圖示的這面墻上,分別展現(xiàn)了河南援建的哈密市圖書館和哈密市文化館。
據(jù)了解,哈密市圖書館于2015年6月正式對外開放,藏書規(guī)模為50萬冊,目前館內有藏書21萬冊。該館與河南省圖書館、鄭州市圖書館、平頂山市圖書館簽訂合作框架協(xié)議,未來將在文獻資源共享、閱讀推廣活動等方面開展協(xié)作。
左手邊的哈密市文化館,河南援疆資金總投資達5000萬元,于2024年落成。其建筑融合中原與新疆文化元素,是豫哈文化交流的重要載體,常態(tài)化開展文化交流演出活動,是“文化潤疆”工程的一個生動縮影。
在展廳中,一件件流光溢彩的新疆新瓷,靜默陳列,卻仿佛在無聲訴說著一場跨越山河的文明對話。2023年秋,河南省對口援疆巴里坤分指揮部啟動“中原陶瓷重走新時代絲綢之路”項目,將汝瓷技藝引入新疆,結合當?shù)卮赏临Y源與民族文化研發(fā)新疆“新”瓷。
新疆“新”瓷,不僅是器物之新,更是文化血脈在交融中的賡續(xù)與創(chuàng)新——古老技藝在新疆土壤中煥發(fā)新生,地域資源被賦予深邃的文化靈魂。它生動詮釋了“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共生智慧,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注入了溫潤而堅韌的陶瓷脈絡,也讓穿越千年的絲路精神,在一捧瓷土、一抹釉色中,獲得了嶄新的時代注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