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2號,英國《金融時報》稱特朗普正在加速擴充國家儲備,其中首當其沖的便是關鍵礦產,為此還拋出10億美元“全球囤稀土”計劃,讓不少人以為美國要徹底擺脫對中國的依賴。
但細究之下就會發(fā)現(xiàn)其中的不對勁,這錢與其說是買礦,更像是在打“技術主意”,美國想要通過接觸稀土技術領域人士,試圖突破產業(yè)鏈瓶頸。
一邊砸錢掃貨礦產,一邊暗中瞄準技術,美國到底藏著什么算盤?中國又是否早已布防?
最近特朗普政府宣布的10億美元采購計劃,其實并非盲目撒錢,而是精準瞄準銻、鈷、鈧、鉭等關鍵礦產。
從公開采購方向看,這些礦產恰是美國供應鏈的“軟肋”,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數(shù)據(jù)顯示,美國銻、銦等關鍵礦產年消費量中百分之八十以上依賴進口,而中國長期占據(jù)全球主要供應地位。
但美國“囤稀土”還只是表象,據(jù)業(yè)內人士透露,美國國防后勤局這次提出采購的噸位,已超過美國的年產量和進口量,就這美國還想要把稀土、鎢、鉍和銦納入儲備。
就拿銦錠來說,美國國防后勤局正收集關于采購222噸銦錠的可行性信息,而根據(jù)美國地質調查局數(shù)據(jù)顯示,美國2024年精煉銦消費量約為250噸,這一次采購就快抵得上一年。
更值得警惕的是,稀土產業(yè)鏈的核心不在礦產本身,而在加工環(huán)節(jié),美國最終打的什么主意,其實大家很容易看清楚。
從礦石到芯片、戰(zhàn)機所需的稀土材料,需經過十多道精密工序,其中萃取劑配方、分離設備調試等技術,中國已形成完整專利布局。
美國此前也曾嘗試自主突破相關技術,但因工藝復雜致使成本比中國高、環(huán)保不達標而無果,這剛好是美國寧可砸重金,也要突破技術壁壘的根本原因。
如果美國不希望經歷稀土加工的“卡脖子”環(huán)節(jié),實現(xiàn)彎道超車,那試圖直接獲取成熟技術體系,是最方便的方法,也是削弱中國在技術層面壟斷優(yōu)勢的最快方式。
那么美國最有可能做的就是試圖通過學術交流、項目合作等方式接觸中國稀土企業(yè)技術人員,核心目標直指萃取、分離等關鍵工藝。
不過,這看似周密的“囤礦求技術”的計劃,實則暗藏著難以逾越的障礙,其中最無法繞開的就是就是技術壁壘。
中國稀土技術優(yōu)勢并非單一專利,而是工信部、國家發(fā)改委等部門通過《稀土開采和稀土冶煉分離總量調控管理暫行辦法》構建的全鏈條體系。
該辦法明確稀土生產企業(yè)需具備全套合規(guī)技術能力,從采礦到冶煉分離的流程管控已形成產業(yè)慣性。
即便美國獲得部分技術參數(shù),也難以復制整套生產邏輯,僅萃取劑一項,中國就已實現(xiàn)國產化替代,且相關生產設備已被納入出口管制范疇。
其次原本資源儲量不足以支撐,美國地質調查局數(shù)據(jù)顯示,2024年全球稀土儲量9000萬噸,而中國占比百分之四十八,達4400萬噸,且多為高品位易開采礦。
美國自身稀土儲量雖有分布,但多伴生放射性元素,開采環(huán)保成本極高,美國之前接洽想要合作的國家中,要么儲量有限,要么礦石品位低,難以支撐規(guī)?;庸?。
更關鍵的是,這些國家均缺乏稀土冶煉基礎,連基本選礦設備都依賴進口,而中國稀土加工冶煉能力又占全球稀土總需求量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堪稱世界級加工冶煉中轉站。
而且成本差距也很難縮小,美國國防工業(yè)早已暴露“成本失控”問題,造船、軍工生產均因設備老化、人工昂貴導致造價高昂。
稀土加工領域更是如此,中國通過成熟產業(yè)鏈將綜合成本壓縮至全球最低,而美國若在本土建冶煉廠,僅環(huán)保設備投入就比中國高出不少。
再疊加上技術缺失,最終產品價格將遠超國際市場水平,而這種成本上的劣勢,絕非短期砸錢能彌補的。
面對美國的動作,中國也已經有所防范,在2025年10月9號,中國商務部接連發(fā)布多條公告。
將稀土生產加工設備、萃取劑等關鍵物項納入出口管制,出口需申請專項許可,這意味著美國即便買到礦產,也難以獲取加工必需的設備與輔料。
此前8月,工信部等三部門已出臺《稀土開采和稀土冶煉分離總量調控管理暫行辦法》,通過總量控制、流向追溯等制度,強化產業(yè)鏈各環(huán)節(jié)管控。
中方這種從資源到技術的全鏈條監(jiān)管,從某種度上來說,也能避免被美國“挖墻腳” 的可能,而且政策效果已逐步顯現(xiàn)。
美國手握資金卻缺技術,坐擁部分資源卻無完整產業(yè)鏈,而中國的應對早已超越“資源管控”層面,通過工信部的總量調控、商務部的技術管制,構建起以技術為核心的競爭力壁壘。
這次美國豪擲10億美元全球囤稀土,也是想要應對這一政策帶來的影響,緩解關鍵產業(yè)鏈上的深層焦慮。
可是稀土產業(yè)的主動權,已牢牢掌握在擁有完整技術體系與產業(yè)鏈的國家手中,中國技術管制與產業(yè)鏈優(yōu)勢形成的雙重屏障,沒有中國的技術支持,再多礦產也難以轉化為可用的戰(zhàn)略材料。
這場博弈更清晰地表明,關鍵領域的競爭,最終是技術實力與產業(yè)生態(tài)的較量,也正是中國稀土產業(yè)的底氣所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