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凌晨三點,一輛小米SU7撞上綠化帶,起火,車門打不開,駕駛員不幸離世。消息一出,全網(wǎng)炸鍋。
不是因為事故多罕見,而是因為這車,太容易讓年輕人“上頭”了。
交警通報說:酒駕。
網(wǎng)友卻不買賬:“車門為啥打不開?”“是不是電子鎖缺陷?”“安全設計不過關!”可問題是,再結實的車,也扛不住一邊喝酒一邊踩電門的狠人。
但咱也得說句公道話:小米這車,真不是“安全不行”,而是太能跑,太能撩,太容易讓人忘記自己只是個“新手村玩家”。
你想想,零百加速3秒級,對標保時捷,操控拉滿,智能座艙炫到飛起。這配置,放在油車時代,怎么也得七八百萬起步。
結果小米給你干到了50萬以內(nèi)。年輕人一看:哇,人生第一臺“超跑”!咬咬牙,貸款、掏家底、爸媽贊助,提車!
這不是買車,這是圓夢。問題是,夢醒了,車還在飆。
油車時代,你開法拉利的人,大概率不會在凌晨三點酒后狂踩油門。不是不想,是這車太貴,撞一下修車錢夠買輛新車,誰敢亂來?
可小米SU7不一樣,它讓“超跑體驗”變得像點外賣一樣輕松。20多歲,剛拿駕照三年,車技還在“馬路殺手”階段,結果一腳下去,推背感直接送你進“速度與激情”片場。
看看數(shù)據(jù):小米車主,75%是男性,60%在30歲以下,平均年齡30歲出頭。而全國同齡購車群體才占20%。
小米,簡直是年輕人的“造車節(jié)”。
這群人買SU7,圖啥?代步?地鐵不香嗎?省油?電費也不便宜。他們圖的是一腳油門下去,全世界都往后退的爽感。
有人拿它通勤,有人拿它約會,還有人拿它“炸街”、斗氣、比加速。在他們眼里,這車不是交通工具,是“社交貨幣”,是“兄弟圈里的頂配”,是“女朋友眼里的男神座駕”。
可問題是,車越快,容錯率越低。
你開80碼,反應時間3秒;你開150碼,撞上綠化帶,生死就在0.5秒。偏偏這群年輕人,最缺的就是“敬畏心”。
很多人揪著“車門打不開”不放,說這是設計缺陷??涩F(xiàn)實是:高速撞擊后,電路斷了、結構變形、電子鎖失靈,哪輛車能保證100%開門?
別說電車,F(xiàn)1賽車撞成那樣,救援都得切車。
真正的問題不是“門打不開”,而是為什么一個酒后駕駛的人,能在凌晨三點把一臺3秒破百的車開到失控?
小米的錯在哪?
錯在把“百萬級性能”塞進了一臺“三十萬級價格”的車里,還包裝成“年輕人的第一臺跑車”。這就像給高中生發(fā)一把狙擊槍,說“小心使用”,可他總想試試能不能一槍爆頭。
雷軍總說“為發(fā)燒而生”,可現(xiàn)在這“發(fā)燒”,有點要命。你不能一邊宣傳“零百3秒”,一邊指望用戶理性駕駛。你得明白:買你車的人,很多是第一次開快車,根本不懂什么叫“失控邊緣”。
所以,小米真該想想辦法了:
能不能在系統(tǒng)里加個“新手模式”?速度鎖到120,等開滿1萬公里再解鎖?能不能在酒駕檢測上多下點功夫?比如聯(lián)動手環(huán)測酒精?或者干脆在宣傳上少點“飆車感”,多點“安全警示”?
別再把“速度”當唯一信仰了。真正的高端,不是跑得多快,而是讓人安全回家。
小米SU7是一款成功的產(chǎn)品,但也是一款極不安全的產(chǎn)品。如今成了一面鏡子,照出了年輕駕駛者的沖動、對速度的盲目崇拜、對生命的輕視。
我們不怪車,但車企也不能甩鍋說“全是司機的事”。你既然敢賣這么猛的車,就得為它的“殺傷力”負責。
否則,下一次熱搜,可能就不是“車門打不開”,而是“又一個年輕人,活夠了,買了臺小米。”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