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滾動播報
(來源:上觀新聞)
位于江西省瑞昌市的銅嶺銅礦遺址博物館,收藏了17件國家一級文物:商代的木轆轤、木滑車、陶斝、木鏟等。其中,商代木轆轤的發(fā)現(xiàn),將我國木制機械的歷史提前了1000余年,是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但少有人知的是,它是當?shù)卮迕耠S手撿到,而后考古專家用一包10塊錢的煙從村民手中換回的。
據(jù)銅嶺銅礦遺址考古隊的首任副領隊劉詩中回憶,上世紀七十年代初,銅嶺礦山啟動機械化開采,開采過程中,陸續(xù)出土木質(zhì)支護、滑車、水槽等珍貴文物,卻因無人識別其價值,不少被付之一炬,化作灶膛間的縷縷青煙。當國家文物部門知悉出土了不少文物時,遺址所在山頭已被削去三分之一,損毀嚴重。所以當劉詩中帶領考古隊進駐銅嶺山遺址時,另外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找村民聊天,我們一邊發(fā)掘,一邊和村民交流,只要了解到誰撿過木頭,就到誰家里去看”。
有眾多的木質(zhì)文物都是考古隊從村民家中找到的。
一位村民在聊天中告訴劉詩中,自己曾在礦山撿到過一段“鉆了方形孔的圓木頭”,隱約覺得這件東西不一般,便沒有燒掉,而是一直擺在自家香案下。劉詩中聽罷當即蹬著自行車趕去村民家,用一包10元的煙,換回了這個寶貝。
經(jīng)測定,這個不起眼的“鉆孔圓木”,正是商代用于礦井提升的機械工具木轆轤,也是世界現(xiàn)存最早用于采礦的木制提升工具。劉詩中回憶:當時國家文物局的專家前來評定文物等級,一聽說是商代的木轆轤,看都沒看就脫口而出:這肯定是國家一級文物。
另一件春秋時期的木滑車的“身世”更為坎坷。劉詩中發(fā)現(xiàn)它時,它已經(jīng)被劈成了十幾塊,埋沒在數(shù)千斤的柴火堆中?!拔衣犚晃淮迕裾f起,他家柴房堆了不少撿來的老木頭,便立刻趕去?!苯Y果,這戶人家從地面到房頂堆了大約幾千斤柴火,劉詩中把這些柴火全部翻出來一塊塊檢查,發(fā)現(xiàn)其中有幾塊“柴火”很可疑,他一共找到了12塊可疑的木頭,后來果真拼出了一個戰(zhàn)國時期的木滑車。
劉詩中介紹,木滑車相當于一個定滑輪,是當時礦工用來把礦石從下面礦道中運上來的工具。在木滑車上的方孔中還發(fā)現(xiàn)了油脂成分,說明是用來加油潤滑的。
原標題:《吾鄉(xiāng)大藏·銅嶺 | 路邊隨手撿的木頭,竟是國家一級文物》
欄目主編:樊麗萍 文字編輯:姜澎 劉琦 邢千里
來源:作者:文匯報 姜澎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