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這么大,我想去看看。帶你去一個你曾經(jīng)去過或者沒去過的地方。
從軍事閱軍臺到網(wǎng)紅名樓,李白杜甫都來打過卡,岳陽樓憑什么火了1800年?
位于湖南岳陽洞庭古城墻上的岳陽樓,是江南三大名樓之一,是其中唯一保持著清代原構(gòu)的史跡。
岳陽樓原為三國時期東吳守軍將領(lǐng)魯肅修建的閱兵樓,用于操練和檢閱水軍,距今已有近1800年歷史。魏晉南北朝此樓稱巴陵城墻,唐初稱南樓,唐開元四年(716年)始稱岳陽樓。
(點將臺遺址)
岳陽樓興于唐,盛于宋,傳承至今,歷經(jīng)了由軍事樓—城門樓—觀賞樓的演變,逐步成為歷代游客和風(fēng)流雅士游覽觀光、吟詩作賦的勝地。孟浩然“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李白“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杜甫“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等皆為千古絕唱。
讓岳陽樓名聞天下的是北宋滕子京重修岳陽樓,范仲淹作《岳陽樓記》之后。滕子京于慶歷四年(1044年)被貶為岳州知州,滕子京重建岳陽樓,一年后落成。他請被貶河南鄧州戍邊的好友范仲淹為樓作記,由此寫下千古名篇《岳陽樓記》。
《岳陽樓記》全文360余字,字字珠璣,文情并茂,語氣鏗鏘,內(nèi)容博大,哲理精深,氣勢磅礴,文中先憂后樂的核心思想流傳至今。從此樓以文名、文以樓傳,文樓并重于天下。
岳陽樓歷經(jīng)修葺,最近的一次大修為1984年落架大修。大修沿襲清光緒六年(1880年)形制。樓身為全木結(jié)構(gòu),主樓高20.36米,三層、四柱,飛檐、如意斗拱、盔頂。整座樓由四根直徑46厘米的楠木金柱、12根木廊柱和24根木檐柱支撐,柱上架梁,梁上立柱,全部采用插榫法構(gòu)造。
以岳陽樓為主體的景區(qū)內(nèi)還有有三醉亭、仙梅亭、懷甫亭、小喬墓、瞻岳門、洞庭風(fēng)韻詩廊、汴河街、雙公祠、五朝樓觀、碑廊、呂仙祠等多處景點。
三醉亭位于岳陽樓北側(cè),為主樓的輔亭之一,與仙梅亭遙相呼應(yīng)。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系根據(jù)民間流傳“呂洞賓三醉岳陽樓”的故事而建。
仙梅亭位于岳陽樓南側(cè),始建于明崇禎十二年(1639年),始稱“仙梅堂”,與三醉亭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懷甫亭位于點將臺南側(cè)。1962年,愛國詩人杜甫誕辰1250周年,為紀念其晚年生活漂泊于岳陽一帶,岳陽人民建亭予以紀念?!皯迅νぁ必翌~為朱德所書。
小喬墓1992年遷于岳陽樓東側(cè)約百米,形制大體依循清代舊例。入口設(shè)照壁,正面為蘇東坡手跡:“遙想公瑾當(dāng)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墓前建有“歡軒”,軒內(nèi)立小喬塑像。
岳陽門即古時岳陽西城門。城門隧道沿岳陽樓縱軸線貫穿城墻,隧道長38米。門額上嵌青石匾一方,上鐫“岳陽門”三個大字。
瞻岳門(南城門)城樓高17米,寬2.96米,按古代州府一級的規(guī)格修筑,城樓高2層?!罢霸篱T”為華國鋒親筆書寫。此樓在舊時的功能主要作用于政務(wù)。
傳統(tǒng)風(fēng)貌街(汴河街)與岳州文廟隔街相望,北抵岳陽樓,西臨洞庭湖。汴河街全部采用仿古建筑。
巴陵勝狀(岳陽樓景區(qū)南門)位于岳陽樓以南500米處。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