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日本政壇上演了一出“兄弟反目”的大戲——自民黨總裁高市早苗眼看就要成為日本首位女首相,卻被幾十年的“小跟班”公明黨反手潑了一盆冷水。關(guān)鍵的24張選票,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說起來,自民黨和公明黨這對“老搭檔”已經(jīng)并肩走了26年。2024年眾議院選舉后,自民黨只拿到191席,離過半的233席差了一大截,公明黨的24席瞬間成了“定海神針”。可就在高市早苗沖刺首相寶座的節(jié)骨眼上,公明黨突然宣布“退群”,理由聽著冠冕堂皇:要搞“政治資金改革”。
這哪兒是改革?明眼人都看得出,這是捏住了自民黨的“七寸”。
公明黨提出的改革方案,表面上是“規(guī)范資金流”,實際上是給自民黨“截胡”。他們要求企業(yè)和團體的捐款只能給黨總部、都道府縣支部,地方議員和行業(yè)分支的“小錢袋子”直接被掐斷。打個比方,就像你家開飯館,以前總店、分店都能收錢,現(xiàn)在只讓總店收,分店只能餓著肚子干活——這不是“規(guī)范化”,是“餓瘦”地方勢力。
自民黨當(dāng)然不樂意。他們的回應(yīng)是“要透明,不禁捐”,比如公開報表、上線信息系統(tǒng),但就是不動“收入結(jié)構(gòu)”的根本??衫习傩赵缇蛯Α芭砷y小金庫”“現(xiàn)金不記賬”忍無可忍了,多幾份PDF文件就能平息憤怒?恐怕難。
這里的矛盾,根本不是法條怎么寫,而是信任還剩多少。公明黨賭的就是:只要抓住“清廉”的道德高地,就能讓自民黨在輿論上矮一截。
很多人只看到公明黨有24個國會議席,卻忽略了這背后的“恐怖實力”。公明黨在都市圈有一套紀律嚴明的動員網(wǎng)絡(luò),能把“好感”變成實實在在的選票。這24席,相當(dāng)于數(shù)百萬張能精準喚醒的“活選票”。一旦這臺機器調(diào)轉(zhuǎn)槍口,自民黨在中大選區(qū)的席位可能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塌掉。
更要命的是政治信號:連26年的盟友都不挺你,選民憑什么相信你能“自我革新”?資本市場已經(jīng)用腳投票了——日元匯率波動、股市下跌,國債收益率走高,這些都是“風(fēng)險溢價”的真實寫照。
現(xiàn)在高市早苗面前擺著三條路,條條都不好走:
第一條路:向公明黨低頭。 接受改革方案,重修舊好,但地方勢力肯定怨聲載道,派閥和基層會罵她“賣黨求榮”。
第二條路:找“新朋友”。 比如聯(lián)合維新黨、國民民主黨這些中間派,用政策讓步換選票??蛇@樣一來,內(nèi)閣配額、議程控制都得拱手讓人,政策可能變成“大拼盤”。
第三條路:強行單干。 賭第二輪投票靠相對多數(shù)過關(guān),然后組個“短命少數(shù)政府”,甚至解散國會重選。但這樣風(fēng)險太高,搞不好就是“最快下臺總裁”。
其實,高市早苗最該做的,是把“被迫改革”變成“主動重建信任”。比如推出更狠的措施:捐款實時公示、第三方審計、重罰違規(guī)者,再給小額個人捐款減稅——這樣既能搶占道德高地,又能把公明黨的“刀子”變成自己的“武器”。
當(dāng)然,公明黨也不是沒風(fēng)險。如果被貼上“權(quán)力尋租”的標簽——比如用否決權(quán)換閣席、用改革當(dāng)幌子要資源——他們在中道選民心中的“清廉人設(shè)”就會崩塌。尤其是都市年輕人,最煩這種“制度性小交易”,一旦被維新黨抓住把柄,公明黨在比例代表區(qū)可能被“腰斬”。
政治就像回力鏢,你扔出去多狠,回來就可能多疼。
說到底,高市早苗差的不是24票,而是一套能讓各方都信服的“權(quán)力-資金新架構(gòu)”。公明黨的反水,本質(zhì)上是舊聯(lián)盟的裂痕總爆發(fā):當(dāng)“共同利益”消失,所謂的“兄弟情”不堪一擊。
如果高市早苗拿不出“傷筋動骨”的改革方案,又找不到新盟友,那“日本首位女首相”的夢想,恐怕真要變成“腳注”了。畢竟,政治從來不是“干凈與骯臟”的選擇題,而是“代價與收益”的計算題——就看她敢不敢按下“重啟鍵”了。
這場戲,還沒到落幕的時候。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