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邯鄲日報)
轉自:邯鄲日報
本報訊(鄧博)當旋轉舞臺緩緩轉動,觀眾與“建安七子”隔空對話;當VR技術重現(xiàn)鄴城中軸線,歷史脈絡觸手可及——臨漳這座六朝古都,正通過“文化+科技+體驗”的深度融合,探索屬于自己的文旅“破圈”路徑。
晚上7點半,鄴都幻境秀演城內(nèi)的大型史詩級沉浸式舞臺劇《鄴都長歌》如期上演。作為中國首個以曹魏鄴城文化為核心的全景幻影劇場演出,該劇創(chuàng)新采用可360度緩慢旋轉的觀眾席與環(huán)繞式四面舞臺,結合360度全息技術與實景演藝,輔以水霧、氣爆等特效,讓觀眾在短短60分鐘內(nèi)完成“穿越1800年”的時空對話。
在數(shù)字化探索方面,鄴城博物館通過激光點陣動態(tài)光影、數(shù)字投影、互動電子屏等科技手段將靜態(tài)展陳轉化為動態(tài)交互體驗;鄴城考古博物館推出的國內(nèi)首個以三國鄴城為背景的大空間沉浸式LBVR體驗館《天地中軸·探尋源點》,運用VR大空間定位、人工智能與實時渲染技術,構建中軸線1∶1全三維高精度仿真場景,讓游客在虛擬世界中探尋都城規(guī)劃的歷史脈絡。
與此同時,研學實踐也為文化傳承開辟了新路徑。占地8000平方米的鄴城考古及北朝文化研學實踐教育基地,自今年9月份運營以來,已有1500余名學子在此體驗沉浸式研學:學生們手持毛刷細心清理“考古盲盒”中的模擬文物時,與課本上的歷史建立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具體連接?!坝弥行W生喜聞樂見的方式活化文化遺產(chǎn),讓厚重的北朝文明從史書中‘走出來’,正是我們努力的方向。”臨漳縣建安文學館館長蔡素梅表示。
從沉浸式演藝到數(shù)字文博,再到互動研學,臨漳縣探索出的這條新型文旅融合之路,不僅為游客打開了理解歷史的新窗口,也讓古老文化在新時代煥發(fā)蓬勃生機。
本組照片由鄧博 攝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