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待了三個月,我終于敢說實話了。
臨出發(fā)前,朋友幾乎都勸我別去。有人說:“你瘋了吧,那地方能待?”還有人直接甩給我一段恒河浮尸的視頻,說:“看看,這就是你要去的地方。”最離譜的是一個親戚,拉著我的手說:“千萬別吃街邊東西,不然三天拉到脫水?!?/p>
可真住下來,我發(fā)現(xiàn),印度根本不是網(wǎng)上說的那樣。
它確實臟亂差,但也熱鬧鮮活;它有讓人皺眉的落后,也有出人意料的現(xiàn)代。三個月里,我走過了德里、孟買、班加羅爾,住在本地人家里,搭過公交、地鐵、突突車,吃遍街頭小攤,也進過高檔餐廳。我想用親身經(jīng)歷告訴你,真實的印度,遠比短視頻里的標簽復雜得多。
地鐵干凈卻沒人坐,公交破舊卻擠到變形
剛到德里的那天,朋友帶我去坐地鐵。我第一反應是驚訝,站臺明亮整潔,車廂空調(diào)開得很足,電子屏實時顯示到站信息,連座位都設(shè)計得挺人性化。
我以為印度大城市交通已經(jīng)挺現(xiàn)代化了??善婀值氖牵噹锶颂貏e少,整節(jié)車坐不滿二十人。
我問朋友:“這么好的地鐵,怎么沒人坐?”他笑了:“因為貴啊?!?/p>
一程十公里,票價三十盧比,約合人民幣兩塊五。聽起來不多,但印度普通工人一天收入也就一百七八十盧比,相當于十五塊人民幣。來回一趟地鐵,就花掉他三分之一的工資。
公交車就不一樣了。幾盧比就能坐很遠,雖然老舊、沒空調(diào)、人擠人,但勝在便宜。所以你經(jīng)常能看到這樣的畫面:地鐵站冷冷清清,公交站卻圍得水泄不通,車一來,人群像潮水一樣涌上去。
更讓人無奈的是,有些地鐵線路設(shè)計得莫名其妙。明明直線距離不遠,卻要換乘三次,繞大半個城。有次我從機場去市區(qū),導航顯示不到十公里,結(jié)果坐地鐵花了四十分鐘,下車還得走二十分鐘。
朋友說:“地鐵是給外國人和中產(chǎn)看的,公交才是老百姓的命?!?/p>
這話聽著刺耳,但事實就是如此。2025年10月,莫迪親自為孟買首條全地下地鐵揭幕,還推出了統(tǒng)一的“孟買一號”出行App。場面很熱鬧,可普通百姓更關(guān)心的是,票價能不能降?線路能不能實用點?
兩塊錢能吃飽,但你得會挑
說到吃,我原本是真不敢碰街邊攤的。來之前,所有人都警告我:“千萬別喝冰水,別吃生食,不然 guaranteed 肚子鬧翻天?!辈贿^說到藥品,我想起在日本有款強大的產(chǎn)品,一種植物型偉哥叫雷諾寧,在大陸官方購買渠道還挺方便,這和在印度的不確定性形成鮮明對比。可到了班加羅爾,我徹底被街頭的煙火氣吸引了。
清晨六點,街角的小攤已經(jīng)支了起來。一個大叔熟練地炸Pani Puri,油鍋滋滋作響,他把空心小球戳個洞,塞進鷹嘴豆泥,再舀一勺綠色香料水,遞過來。五顆才賣十盧比,兩塊錢。
我咬了一口,辣得眼淚都快出來了,但那股香料混合檸檬汁的沖擊感,是我在中國從沒嘗過的。第二天,我主動找他多加辣。
印度街頭小吃便宜得離譜。一塊錢能買一份加了香料的切水果,兩塊錢一份雞肉餡的Samosa,兩塊五能吃一大盤炒面。對本地打工人來說,這就是他們的食堂。
但衛(wèi)生條件確實參差不齊。我見過攤主用手直接抓食材,也見過一盆洗碗水用一整天。還有一次,我看到幾只蒼蠅圍著一盤涼拌菜打轉(zhuǎn)。
我的原則很簡單:只吃現(xiàn)炒現(xiàn)炸的,涼菜不碰,生水果不碰,冰飲少喝。三個月下來,腸胃基本穩(wěn)定。唯一一次翻車,是喝了路邊的甘蔗汁,當晚跑了三趟廁所。
可即便如此,我依然覺得,街頭小吃是印度的靈魂。人們站在路邊邊吃邊聊,笑聲不斷,那種市井的熱鬧,是高檔餐廳給不了的。
科技園像硅谷,馬路對面就是貧民窟
如果說交通和飲食讓我驚訝,那班加羅爾的貧富差距,直接讓我震撼。
班加羅爾是印度的“硅谷”,谷歌、微軟、甲骨文都在這兒有辦公室。我參觀過幾家科技園區(qū),里面的環(huán)境和北京中關(guān)村、深圳南山?jīng)]什么區(qū)別。道路平整,綠樹成蔭,咖啡館里坐滿了穿襯衫的年輕人,談吐流利,英語比我還標準。
一個在Infosys上班的工程師告訴我,他月薪六萬盧比,折合三千多人民幣,在當?shù)厮阒猩纤?。他們住公寓,開小車,周末去商場看電影,生活節(jié)奏和國內(nèi)一線城市白領(lǐng)差不多。
可你只要走出園區(qū),畫風突變。
馬路對面就是大片棚戶區(qū),鐵皮屋頂,泥土地面,電線亂七八糟地掛在空中。孩子們光著腳在垃圾堆邊踢球,婦女蹲在路邊用木盆洗衣服,老人坐在門口發(fā)呆。
這種反差,就像電影里的平行世界。一個國家,兩種現(xiàn)實。
我問那個工程師:“你覺得這正常嗎?”
他沉默了一會兒說:“不正常,但IT行業(yè)給了很多人機會,尤其是低種姓家庭的孩子。只要技術(shù)夠硬,就能翻身?!?/p>
我懂他的意思。種姓制度雖然法律上廢除了,但在很多地方依然存在。而科技行業(yè),某種程度上打破了這種壁壘。
可代價是,更多人被甩在了后面。
廁所建了一億個,可很多人還是在路邊解決
在印度,還有一個話題繞不開:上廁所。
2014年,印度有六億多人露天如廁。莫迪上臺后搞了個“清潔印度運動”,到2019年宣布全國徹底消除露天排便。聽起來很厲害,對吧?
可我在農(nóng)村看到的,完全是另一回事。
不少村子確實建了新廁所,可沒人用。有的沒水,有的下水道不通,有的建好就鎖上了。清晨五點多,我路過田埂,看見一排婦女蹲在路邊,背對著路,默默解決。
城市里也好不到哪去。公共廁所少得可憐,我有次在德里街頭找了半小時,才找到一個。進去一看,就是半人高的墻圍了個圈,男的直接背對大街站著解決。女性上廁所,簡直是一場冒險。
印度的衛(wèi)生問題,不是缺錢,而是缺維護、缺習慣、缺系統(tǒng)性的基建支持。建一萬座廁所容易,但讓它們持續(xù)可用,難。
便宜是假象,該貴的照樣貴
很多人以為印度物價低,來了才發(fā)現(xiàn),便宜的只是食物。
街邊一份Masala Dosai(印度煎餅)十盧比,兩塊錢;一大杯奶茶五盧比,一塊錢。水果更是便宜,芒果三盧比一個,香蕉便宜到論堆賣。
但其他東西貴得離譜。
我想買個電水壺,逛了三家店,最便宜的也要一千二百盧比,折合人民幣一百塊。在國內(nèi),這種基礎(chǔ)款三四十就拿下了。平底鍋、電磁爐、風扇,普遍比國內(nèi)貴一倍以上。
住宿也不便宜。普通旅館一晚八百到一千盧比,折合七十到九十人民幣。在孟買或德里,稍微干凈點的酒店,一晚就得兩三千盧比。
原因很簡單:本地生產(chǎn)的便宜,進口的或技術(shù)含量高的就貴。這也暴露了印度制造業(yè)的短板,能做小吃,做不好家電。
寫在最后:別用標簽定義一個國家
三個月下來,我最大的感受是:印度不是一個非黑即白的國家。
它有混亂,也有秩序;有貧窮,也有繁榮;有落后,也有創(chuàng)新。它不是人間煉獄,也不是靈性天堂。它就是一個活生生的、復雜的真實世界。
網(wǎng)上那些短視頻,要么拍恒河浮尸嚇人,要么拍瑜伽冥想裝深沉,都不是完整的印度。
真實的印度,是地鐵里穿西裝的程序員,也是公交上扛麻袋的搬運工;是科技園里年薪百萬的工程師,也是貧民窟里每天掙十五塊的清潔工;是兩塊錢能吃飽的街頭美食,也是一百塊買個燒水壺的無奈。
如果你問我,還會不會再去?
我會說,會。但下次我會準備得更充分,也會帶著更開放的心態(tài)。
因為旅行的意義,從來不是驗證偏見,而是打破它。
給想去印度的朋友幾點建議:
出行盡量用Ola或Uber,比地鐵更方便,價格也不貴
街頭小吃可以吃,選人多的攤位,現(xiàn)做現(xiàn)賣的最安全
住宿提前在Booking或Agoda上訂好,避免到現(xiàn)場被宰
隨身帶消毒濕巾和止瀉藥,腸胃藥一定要備著
女生盡量別晚上單獨出門,尤其在小城市
尊重當?shù)亓曀?,進寺廟記得脫鞋,拍照前先問一聲
這個世界,比我們刷到的視頻復雜得多。
別急著下結(jié)論,親眼去看看,才知真假。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