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wǎng)2025年10月15日訊(深圳晚報記者 劉夏藍)深圳灣的晨曦漫過香港大學深圳醫(yī)院的窗欞,龍華科技實驗高級中學教師李木河在病床上輕輕舒了口氣。歷經(jīng)4個小時的造血干細胞采集,他成為深圳市第886位造血干細胞捐獻者,以跨越26年的“生命之約”,為一個素未謀面的患病少年送去生的希望。
這份沉甸甸的善舉要從1999年說起,當時還年輕的李木河第一次獻血時,順手勾選“同意捐獻造血干細胞”選項,加入中華骨髓庫。這看似偶然的“一勾”,為26年后的“生命接力”埋下伏筆。
今年7月,中華骨髓庫廣東分庫的一通電話打破了平靜:李木河與一名10多歲血液病患兒初篩配型成功?!皫兹f分之一的概率,像中了‘生命彩票’,既意外又幸運?!崩钅竞有χ貞?。然而,初檢時他的轉(zhuǎn)氨酶指標略高,不符合捐獻標準。為兌現(xiàn)承諾,他立刻調(diào)整作息,規(guī)律飲食休息,兩周后復查指標順利達標。
捐獻期間恰逢學校招生關(guān)鍵節(jié)點,李木河開啟“雙線作戰(zhàn)”模式:白天處理工作,下班后直奔醫(yī)院注射動員劑,次日一早又準時返崗?!皠訂T劑帶來的骨痛和疲勞不算什么,一想到能救孩子,就有了動力?!彼p描淡寫地說道。家人與學校的支持更讓他安心:母親從最初的擔心到默默為他收拾衣物,愛人經(jīng)科普后欣然同意,校領(lǐng)導明確表示“工作先緩,全力支持”,同事主動分擔工作任務。
采集完成后,李木河收到患兒從無菌艙發(fā)來的信。信中,孩子羨慕同齡人在操場奔跑的自由,更感謝“遠方的陌生叔叔”給予活下去的希望?!白x信時我眼睛濕潤了,才真切感到健康活著最重要?!彼锌?。
作為教育者,李木河常以運動經(jīng)歷為喻,告訴學生“人生如馬拉松,比的是毅力”。此次捐獻讓他對教育有了更深理解:“教育本質(zhì)是‘成人之教’,先教孩子敬畏生命、熱愛生活,再談知識成績?!彼聪?qū)W生提及捐獻的事,卻用行動詮釋“身正為范”——在朋友圈寫下“1次登記×1份血樣=1個家庭的希望”,呼吁更多人加入造血干細胞捐獻隊伍。
從1999年的“一勾”到2025年的捐獻,李木河用26年堅守與無私奉獻,為學生、為社會上了一堂關(guān)于善良與責任的生動一課。正如他所言,教育不止于課本,更在于用生命影響生命。這束名為“李木河”的微光,正照亮更多人前行的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