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的遛娃“天花板”要來了!
大灣區(qū)首家
兒童教育綜合性博物館
計劃10月底完工
佛山建設兒童友好城市
再添濃墨重彩的一筆
博物館外立面設計效果圖。
佛山市兒童博物館(暫定名)位于南海區(qū)大瀝鎮(zhèn)太平大道43號,擬建項目占地面積900.82平方米,改造面積4801.22平方米。
場館現狀。
項目包括演藝大廳、五大主題展廳、文物庫房、社教中心、文創(chuàng)中心、餐飲區(qū)、休息區(qū)以及其他功能區(qū)。
博物館外立面設計效果圖。
佛山市兒童博物館按國家級博物館標準建設,面向粵港澳大灣區(qū)兒童,定位為以“絲綢之路”為線索的粵港澳大灣區(qū)首家兒童教育綜合性博物館,也是全國首家博物館與社區(qū)融合運營的文化產業(yè)示范基地。
博物館設計效果圖。
將以“絲綢之路”為主題脈絡
推出五大系列專題展覽
佛山市兒童博物館從兒童的視角出發(fā),將以“絲綢之路”為主題脈絡,推出《小小絲路商人:古道尋寶記!》《小小航海家:港口沉船尋寶大冒險!》《潮起佛山?印象太平:從社區(qū)到地方歷史文化展》《小小尋寶家:貨幣大冒險!》《小小紋樣偵探團:探秘文物“花紋”奇妙世界!》等系列專題展覽。
通過青銅器、青銅鏡、陶器、瓷器、貨幣、銀器、琉璃等多元文物展示,將宏大歷史轉化為可體驗、可互動的教育場景,激發(fā)兒童對歷史文化的求知欲和創(chuàng)造力,拓寬其視野,并增進親子感情,陪伴孩子共同成長。
大堂設計效果圖。
從空間到內容
打造兒童友好特色實踐場館
館內現狀。
空間友好
全齡段無障礙體驗
安全設計:場館使用環(huán)保材料,采用圓角防撞設施、低矮展柜、適齡化導視系統(tǒng)、無障礙通道等,配備母嬰室及家庭衛(wèi)生間。
互動探索:鼓勵兒童自主探索和思考,設置多個沉浸式體驗區(qū),通過可觸摸仿制文物、可嗅絲路香料、體感互動等激發(fā)兒童五感認知。
參與式共創(chuàng):開辟兒童創(chuàng)作空間,定期展示兒童繪畫、手工作品,打造兒童表達的文化窗口。
展廳設計效果圖。
內容友好
用兒童語言對話千年文明
分齡導覽:開發(fā)差異化講解體系,結合繪本式圖文與語音互動。
多元敘事:以“太平有吉象”IP角色串聯展覽,通過視頻、場景等不同展項演繹歷史故事,將商貿、工藝、民俗轉化為兒童可理解的趣味知識。
在地文化:融入當地歷史和文化元素,增強兒童對本土文化的認同感。
展廳設計效果圖。
教育友好
家校社協同育人
特色課程矩陣:推出“絲路小掌柜”(財商教育)、“紋樣設計師”(美學啟蒙)等主題研學課程。
親子成長計劃:開設“兒博家庭日”,通過文物拼圖競賽、傳統(tǒng)技藝親子工坊促進代際對話,打造家庭教育實踐基地。
展廳現狀。
成長友好
兒童參與決策
成立“兒童顧問團”:招募6-15歲兒童代表參與課程設計、活動策劃,定期召開“童言童議會”收集建議。定期收集兒童、家長和教育工作者的意見,持續(xù)改進展品和服務。
社會實踐平臺:與社區(qū)志愿服務隊伍對接,成立“小小志愿者”項目,提供講解員、活動助理等崗位,培養(yǎng)兒童社會責任意識。
展廳設計效果圖。
探索更具魅力的
兒童博物館
在策展思路上,該館將從中國絲綢之路文化、貨幣發(fā)展歷史、傳統(tǒng)紋飾藝術等角度出發(fā),立足于嶺南特色,共劃分為“絲路文化”“太平歷史”“貨幣金融”“紋飾藝術”四個主題,巧用多媒體裝置創(chuàng)新展陳方式,使展覽更立體化、可視化,更富有趣味性,讓兒童在參觀過程中“學貫古今”。
你對佛山市兒童博物館
有什么期待呢?
評論區(qū)分享~
嶺南文脈 魅力佛山
第13屆中國國際民間藝術節(jié)
將在佛山舉行
還有1天!
佛山發(fā)布編輯部
來源:南海大瀝
編輯:馮園芳
審校:關婉靈、馮翠萍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