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桂花,刷新了最晚開花紀(jì)錄,全城翹首以待。為何桂花有如此魅力?
其實(shí),長三角不少城市也在等桂花開。長三角的秋天,是從嗅覺開始的。要想對話中式浪漫之秋,最好的方式是走進(jìn)那些被桂花包圍的城市里——仰首可見揉碎的萬點(diǎn)金黃綴滿枝頭;呼吸間縷縷桂香沁人心脾;最后找一個忙里偷閑的下午,把桂花的清甜抿入舌尖、留在心底,也就留住了金秋之美。
2022年10月18日,金桂飄香,許多市民來到桂林公園內(nèi)賞花休閑,品味“醉人”桂花香。
金陵桂味,尋常煙火等一碗桂花酒釀
“賣——酒釀,賣——桂花酒釀小元宵……”如果住過南京煙火氣十足的老城區(qū),在某個悠長午后,聽到街巷深處傳來不疾不徐的聲聲叫賣,就該知道——又是一年秋天來了。推開窗,黃綠相間的樹冠輕舞、影影綽綽,走街串巷的酒釀小販隱身其中,只聞其聲不見其人。另一個主角桂花也同樣神秘——還未辨認(rèn)出桂花樹的方向,就已經(jīng)被空氣中絲絲馥郁溫柔侵襲。
桂花的香氣從何處而來?從靈谷寺的“金陵桂花王”,到烏龍?zhí)豆珗@那株四百歲的“清桂”,從玄武湖2000多株桂花樹,到整座城市的人行道邊、街頭巷尾、小區(qū)一角……金桂、銀桂、丹桂、四季桂等四十多個品種的上百萬株桂花樹,盛開時靜謐無聲,卻十里飄香、默默守護(hù)著金陵城。
梧桐葉落時,滿城鎏金。不過梧桐入駐南京是百年前的事,桂花樹栽遍金陵卻比這要早得多。早在六朝時,南京城已經(jīng)建立了專供賞花的“桂林苑”,可以想象:彼時園中星星點(diǎn)點(diǎn)綴滿枝頭,縷縷甜香拂過粉墻黛瓦。清代詩人錢陸燦在《秦淮竹枝詞》里有云:“滿城秋意桂花開,賣遍河房不用栽。五百舍人今不見,揀花打餅阿誰來?”可見不僅作為“江寧”(清代時南京城名),秋時滿城有桂花開遍,作為都城“金陵”(明代時南京城名),南京也已廣種桂花——光是宮廷安排的拾桂花者,就多達(dá)五百人以上。發(fā)動五百多號人收集來的桂花,或被制成香露、香囊,或釀成桂花清酒,也可以入藥,但更多時候,是讓花香入胃。
桂花的香味絕不簡單,清冷中夾藏甜蜜,含蓄又有穿透力。比桂花香味更美妙的,是桂花邂逅美食。就好比桂花鴨這款“季節(jié)限定”,南京鹽水鴨本就令人垂涎的鹽鹵醇香里添加了桂花的清雅,回味更覺悠長。中秋節(jié)前后,是一年中鴨肉最肥美的季節(jié),也是桂子香遍金陵的佳季。桂花鴨的制作并無定式,或在白嫩剔透的鴨肉上撒上點(diǎn)點(diǎn)金黃的干桂花,或在鹽鹵的香料里添上一小勺桂花醬,甚至是把剛出鍋的鴨子自然放置在桂香中,使其渾然天成。
而在南京蹲守桂花酒釀的經(jīng)歷,像是在金陵這款秋季“游戲”里隨機(jī)“刷落”的驚喜。循著“賣桂花酒釀”的吆喝聲跟上目標(biāo),等那輛小三輪或二八大杠自行車后座的鐵皮桶一揭開,沁人心脾的桂花味就裹挾著涼絲絲的微醺迎面撲來。這種流動的街頭甜品小站,除了桂花酒釀,丹桂飄香的時候還會多出其他“新品”:煮到出沙的桂花紅豆小元宵,蓮藕磨成粉、和芋艿一起做成的桂花糖芋苗……秋風(fēng)乍涼時,捧一碗有桂花點(diǎn)睛的甜湯在手心,空氣里散發(fā)出熨帖的暖香。
如果在秋高氣爽的日子里和親友聚餐,南京人的餐桌上,打頭的涼菜里少不了桂花糖藕?!叭锕鹱?,十里荷花。”夏荷開盡之后蓮藕登場,沒有荷蓮清香的日子又恰有桂馥來接。桂花糖藕的組合,正像是對季節(jié)流轉(zhuǎn)的心領(lǐng)神會。金陵美食達(dá)人袁枚在《隨園食單》中記載了糖藕的傳統(tǒng)做法:“藕須貫米加糖自煮,并湯極佳?!蹦暇┑墓鸹ㄌ桥壕褪前雅疵兹肷徟旱目锥蠢锿?,煮到軟糯的程度,放涼后再切片、澆上糖漬桂花。拾箸品味,蓮藕入口即化,糯米綿綿拉住桂花的香甜,回味在唇齒和喉間久久駐留。
杭州桂滿隴,桂子疑從月里來
杭州的桂香里,沉淀有唐宋風(fēng)雅,又包含著“月中來客”的浪漫。傳說杭州靈隱寺的德明和尚在中秋之夜目睹月中落下無數(shù)金粒,疑是月宮中吳剛伐桂時震落的桂子,就將其栽種在寺前廟后,不久就有了“不是人間種,疑從月里來。廣寒香一點(diǎn),吹得滿山開”的桂花勝景。一千一百多年前,詩人白居易《憶江南》,最憶的是杭州,憶的是杭州靈隱寺的“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尋找皎潔月宮中的桂花,枕臥山上郡亭,看錢塘江大潮起落。同樣是唐代詩人,宋之問也在此觀江潮、聞桂香。他在揮筆寫下《靈隱寺》一詩時,突然想起廣寒宮的那棵桂花樹,于是有了“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的吟唱。
另一種杭州的桂花勝景,是在滿覺隴迎接一場滿目金黃的桂花雨,即“滿隴桂雨”。滿覺隴又名滿家弄,位于西湖的西南方向、南高峰與白鶴峰之間。從明代始,這里就廣栽桂花,如今光是古桂樹就有7000多株,樹齡最長的已達(dá)200多年。依照明代大家高濂在《滿家弄看桂花》中的記敘:“秋時策蹇(騎著毛驢)入山看花,從數(shù)里外便觸清馥?!睍r至今日,這里也是秋季賞桂的好去處,“人行桂樹叢中,沐雨披香”,點(diǎn)點(diǎn)金黃灑落肩頭,迎面是熏得游人醉的桂香清風(fēng)。
滿家弄的村民世代以桂花為業(yè),除了將栽培的桂樹販到各地,也制作、販賣包括糖桂花在內(nèi)的桂花美食。桂月里,朝陽還未露面,新開的桂花香味正濃郁,滿覺隴的村民已在古桂樹下開始工作。用長竹竿輕拍桂枝,陣陣桂花雨輕盈而落,降落在早已鋪開的帆布上,空氣里滿是迷人的香甜氣息。采集到的桂花經(jīng)過初篩、去梗,繼而在青梅汁里腌制,再加白糖手工揉搓,讓糖染上桂花的色香,糖桂花就成了。這種古老的加工手法,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唐宋時。正如蘇軾在《桂》文里說的:“庭中種桂,其葉常綠。秋時開花,或深黃,或淡黃。每遇微風(fēng),濃香撲鼻,人咸愛之。花落,取以和糖,貯于瓶中,雖歷久而香甚烈。”
杭州的糖桂花常采用金桂和銀桂。金桂花色金黃,花香十里;銀桂花色乳白或淡黃,花香雖不及金桂濃烈,也香氣馥郁。糖桂花把桂花的香甜拉長,也點(diǎn)亮了許多飄著花香味的美食:入菜調(diào)味,就有了桂花糖醋小排;以新鮮栗子肉、西湖藕粉為主料,加上糖桂花,就是西湖名點(diǎn)“桂花鮮栗羹”;如果將其加進(jìn)湯圓餡里,就有了惹人憐愛的桂花甜湯圓;哪怕喝咖啡、奶茶時,也能加上一小勺糖桂花,瞬間可把秋天的精髓邀進(jìn)杯中。
王維曾說:“人閑桂花落”——閑時若能飲上一杯,自然別有一番閑趣。這一杯,可以是桂花龍井。邀清明至谷雨間的西湖龍井與中秋時節(jié)的丹桂相逢。一層茶坯一層桂花的重復(fù)疊堆,通過窨花、通花散熱等工藝制成的“桂花龍井”是極應(yīng)景的一杯。聞茶味,清冽的茶香與隱隱花香縈繞滿室;觀茶色,碧綠茶湯之上蕩漾著“揉破黃金萬點(diǎn)輕”;品茶味,七分茶韻做骨,三分桂花香甜為韻。桂花龍井的滋味有詩作證:“龍井飄香八月秋,芽鑲金桂嵌子油。不羨明前初摘葉,只貪手里杯馨流?!?/p>
當(dāng)然,閑時的那一杯,也可以是桂花酒。糯米、白糖,加新鮮采集的桂花,當(dāng)季新釀成的桂花酒,清香馥郁,把金秋的醉人封存進(jìn)壇中。以桂花酒入菜,又似乎再自然不過。來自南宋《夢粱錄》的名菜“武林熬鱔”,還有南宋時“南料北烹”的遺風(fēng):炸好的鱔段裹著北方的濃油赤醬,分次烹入江南的桂花酒則將秋日的風(fēng)味層層遞進(jìn),猶如庭院中越深越美的秋色。
新華社照片,杭州(浙江),2010年10月9日 賞桂勝地滿覺隴村民開做“糖桂花” 新華社發(fā)
魔都之魅,桂花牽手東西方之味
十月的上海,天氣逐漸轉(zhuǎn)涼,城市各處的桂花終于開始蘇醒綻放。不久之后,更多的上海人就能得到這份獎賞:漫步在公園的景觀道路,金黃小花簌簌飄落,鳥語花香中多了似曾相識的香甜氣息,那是道路旁碎金般的桂花在秋風(fēng)中頷首,向路人致以秋季最浪漫的問候。
同樣被賜予的,還有桂花帶來的季節(jié)味蕾。桂花能與西方甜點(diǎn)碰撞,煥發(fā)現(xiàn)代光芒。上海的桂花味西式甜點(diǎn)讓人眼花繚亂:桂花酒釀蛋糕、桂花酒釀千層、杏仁豆乳金桂布丁、栗子桂花派、桂花椰奶凍、桂花戚風(fēng)蛋糕……作為咖啡之城,桂花雨落上海時,咖啡的香氣里也多了桂花的浸染:桂花秋梨冰美式、桂花烏龍鴛鴦、桂花糖藕拿鐵、桂花燕麥拿鐵、桂花酒釀咖啡……還有限時特飲:桂花酒釀氣泡、酸角桂花氣泡水、咸寧桂花茶飲、桂花奶酪、桂花可樂、桂花南瓜芋艿……在這座生機(jī)勃勃的城市里,桂花風(fēng)味以更輕盈的姿態(tài),融入了現(xiàn)代生活。
桂花的風(fēng)味連接起過去與現(xiàn)在,亙古不變的,是桂花準(zhǔn)時赴約的暗香浮動。
原標(biāo)題:《整個長三角都在等桂花開,也等著吃……》
欄目主編:陳抒怡 文字編輯:于量
來源:作者:張慧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