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nèi)容均引用權(quán)威資料結(jié)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前言
洪武四年盛夏,劉伯溫因祈雨失責已被逼到生死邊緣,可沒等降罪的詔書宣讀,劉伯溫突然撲跪在地哭得上氣不接下氣:
陛下,臣罪該萬死,寫大明的明字時,竟忘了右邊月的寫法!
這突如其來的舉動,讓朱元璋的殺心頓了一下——他倒要看看,這位足智多謀的劉先生,到底在耍什么花樣。
事情要從洪武元年的旱災(zāi)說起,那一年朱元璋剛登基稱帝,南京及周邊地區(qū)就遭遇了嚴重干旱,田地干裂,百姓顆粒無收。
朱元璋本就出身農(nóng)家,深知旱災(zāi)的可怕,當即下令讓劉伯溫負責祈雨,祈雨不僅是民間儀式,更是朝廷穩(wěn)定民心的手段。
而劉伯溫因通曉天文歷法,此前多次預(yù)測天象準確,被朱元璋委以重任。
劉伯溫接到命令后,卻沒有立刻設(shè)壇祈雨,反而先查起了冤案,他對朱元璋說:
天下大旱,或許是因為獄中尚有冤情,怨氣上沖,才引得上天不降甘霖。
朱元璋覺得有理,就讓劉伯溫主持復(fù)查獄案。
劉伯溫在復(fù)查中發(fā)現(xiàn)丞相李善長的侄子李彬,利用職務(wù)之便貪贓枉法,還縱容下屬欺壓百姓,按律當斬。
當時李善長是淮西勛貴的首領(lǐng),朱元璋的老鄉(xiāng)在朝中勢力龐大,李善長得知消息后連夜帶著金銀珠寶去見劉伯溫,想為侄子求情:
劉大人,李彬年輕不懂事,求您看在我的面子上,饒他一命,我日后必有重謝。
劉伯溫卻不為所動,他說:國法面前,人人平等,若因私廢公,何以服眾,隨后他直接把李彬的罪證呈給了朱元璋。
朱元璋當時正在外地巡查,看了奏疏后,當即批示斬立決,劉伯溫接到旨意后就在祈雨的祭壇旁,當眾斬殺了李彬。
可沒想到祈雨儀式結(jié)束后,接連十天都沒下雨,李善長趁機在朱元璋面前進讒言:
陛下,劉伯溫在祭壇旁殺人,沖撞了神明,這才導(dǎo)致天不下雨,他這是對上天不敬啊!
朱元璋本就對劉伯溫的剛直有所不滿——劉伯溫多次直言進諫早已讓朱元璋心生芥蒂,這次祈雨失責正好成了朱元璋敲打劉伯溫的借口。
他召回劉伯溫語氣嚴厲地說:你若十日之內(nèi)求不來雨,就提頭來見!
劉伯溫通曉天文,知道短期內(nèi)根本不會下雨,他看出朱元璋對自己的猜忌越來越深——
自從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就開始逐步削弱功臣的權(quán)力,尤其是對他這樣非淮西籍的功臣更是處處提防。
為了避禍,劉伯溫在第九天的時候遞上了辭官奏折,想以年老體弱為由回青田老家養(yǎng)老。
他以為這樣能讓朱元璋放下戒心,可他沒想到朱元璋根本不打算放他走,朱元璋對身邊的太監(jiān)說:
劉伯溫這是想躲,他斬李彬的時候,怎么沒想過會有今天?傳旨讓他明日來文華殿議事,朕倒要問問他,雨到底什么時候來。
太監(jiān)把消息傳給劉伯溫時,劉伯溫正在書房里踱步,他知道明天去文華殿,大概率是兇多吉少。
朱元璋若想治他的罪,隨便找個抗旨不遵或欺君罔上的罪名就能把他處死。
他的兒子劉璉擔心地說:父親,不如我們偷偷逃走吧。
劉伯溫卻搖了搖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逃得了一時逃不了一世,再說我若逃走,反而坐實了有罪的名聲,還會連累家人。
就在劉璉一籌莫展的時候,劉伯溫突然看到書桌上的毛筆和宣紙——他之前寫奏折時曾因心煩意亂寫錯了一個字,這個細節(jié)讓他眼前一亮。
一個保命的主意在他腦海里浮現(xiàn):
朱元璋雖然猜忌他,但一直很看重學識,尤其是對文字的敬畏,他可以借著不會寫字的由頭主動示弱,讓朱元璋暫時放下殺心。
第二天一早,劉伯溫沒等朱元璋傳召就主動進宮了,他一進文華殿就跪在地上大哭,嘴里還不停念叨著臣有罪。
朱元璋被他這一舉動弄得莫名其妙,皺著眉頭問:你何罪之有,是因為雨沒求來嗎?
劉伯溫擦了擦眼淚,說:陛下,臣求不來雨,確實有罪,但臣今日來,是為了另一件事請罪,
臣昨晚寫辭官奏折時,想寫大明江山永固,可寫到明字時,竟突然記不起右邊的月字該怎么寫了。
臣身為朝廷大臣,連常用字都記不住,實在有負陛下的信任,求陛下責罰!
朱元璋聽了這話先是愣了一下,隨后忍不住笑了出來:你劉伯溫飽讀詩書,怎么會連明字都不會寫,你是不是在跟朕?;^?
劉伯溫連忙磕頭:
臣不敢欺瞞陛下,臣最近因為擔心旱災(zāi),日夜操勞,腦子越來越糊涂,昨天確實想了半天都沒想起‘月’字的寫法,還請陛下賜教。
朱元璋盯著劉伯溫看了半天,心里的殺心漸漸淡了,他知道劉伯溫不可能真的不會寫明字,這明顯是在示弱——
劉伯溫通過這種方式告訴他,自己已經(jīng)老糊涂了,沒有了往日的智謀,對他構(gòu)不成威脅。
更重要的是明字是明朝的國號,劉伯溫把不會寫明字當成罪名,既表達了對明朝的敬畏,又暗示自己絕無反心。
當時明朝剛建立不久,朱元璋雖然猜忌功臣,但也不想濫殺無辜——尤其是劉伯溫在民間聲望很高,若貿(mào)然殺了他可能會引起民憤。
權(quán)衡之下,朱元璋對劉伯溫說:罷了,看你年老體弱,也不是故意的,你既然想辭官,朕就準了,回老家好好養(yǎng)老吧,以后不必再來京城了。
就這樣,劉伯溫成功保住了一命,他當天就收拾行李帶著家人離開了南京,回到了青田老家。
為了徹底讓朱元璋放心,他回老家后從不談?wù)摮?,也不與地方官員交往,每天只在田里勞作,或是在家讀書寫字,就像一個普通的老農(nóng)。
后來朱元璋在晚年大肆屠殺功臣,李善長、胡惟庸、藍玉等人都沒能善終。
而劉伯溫雖然死因成謎,但他的家人卻得以保全,這與他一字保命所展現(xiàn)的智慧密不可分。
直到今天,青田當?shù)剡€流傳著劉伯溫一字救己的故事,
人們不僅佩服他的智謀,更敬佩他在權(quán)力漩渦中,始終能保持清醒的頭腦,懂得如何在帝王心術(shù)面前保全自己。
參考資料:
1. [明] 張廷玉等:《明史·劉基傳》,中華書局1974年版
2. [明] 徐禎卿:《翦勝野聞》(劉伯溫祈雨與辭官記載),中華書局1985年版
3. 吳晗:《朱元璋傳》(朱元璋與淮西勛貴關(guān)系),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6年版
4. 劉基(劉伯溫):《誠意伯文集·辭官奏疏》,中華書局1985年版
5. [清] 谷應(yīng)泰:《明史紀事本末·胡惟庸黨案》,中華書局1977年版
6. 青田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青田縣志·人物傳·劉伯溫》,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7. 李贄:《續(xù)藏書·開國功臣傳·劉基》,中華書局1974年版
8.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明實錄·太祖實錄》(洪武四年劉伯溫辭官記載),中華書局1983年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