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滾動播報
(來源:上觀新聞)
裸眼3D讓滿天星辰、草原風貌“近在咫尺”,全息投影讓絲路商隊駝鈴穿越時空,集市塔樓與巨型渾儀裝置還原漢代市井的生活細節(jié)……11月27日至30日,音樂劇《絲路之聲》上海站巡演將在北外灘友邦大劇院開啟。作為國內(nèi)首個面向國際市場的“絲綢之路”主題音樂劇,《絲路之聲》既是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文化傳播的具象化落地,也是中國文化適配國際審美、探索出海新路徑的重要嘗試。
“一帶一路”倡議的核心是“互聯(lián)互通、文明互鑒”,而這一理念也貫穿《絲路之聲》的創(chuàng)作始終。該劇通過奇幻敘事構建文化對話橋梁:西方長大的華裔少年Joey穿越回2000年前的漢代長安,在見證漢長安城的塔樓林立、市井繁華,以及絲路沿線的駝隊商棧、多元風情后,完成從“文化陌生”到“身份認同”的轉變。Joey與漢代工匠、西域商人的互動,本質(zhì)上是不同文明間的平等交流;他對“我是誰”“文化根脈在哪里”的追問,則觸及了人類對“歸屬感”的共同渴望。這種以小切口闡述“大主題”的方式,讓“一帶一路”的文化內(nèi)涵不再抽象,而是通過人物的情感與經(jīng)歷,走進觀眾內(nèi)心。
2023年4月起,《絲路之聲》在西安絲路歡樂世界開啟常態(tài)化駐演,隨后登陸北京、成都等城市,累計演出近千場,接待觀眾超75萬人次。明年,音樂劇計劃登陸紐約百老匯,在國際舞臺唱響絲路文明之聲。這將是中國文化“出海”在演藝領域的一次里程碑式的實踐。
上海有著“中國音樂劇市場的風向標”之稱。數(shù)據(jù)顯示,2024年,上海音樂劇演出場次占全國總量的59%,票房收入占比達56%,持續(xù)領跑全國。上海獨有的“海派文化”,其精髓正在于“中西合璧”、善于融合創(chuàng)新。這與《絲路之聲》將百老匯形式與絲路文化內(nèi)核相融合的創(chuàng)作理念可謂不謀而合。
陜旅集團表示,《絲路之聲》上海巡演背后,打造的是復合型“出?!本仃?。首先,《絲路之聲》在西安常態(tài)化駐場演出,與全國巡演形成“駐場+巡演”的雙軌驅(qū)動,為國際巡演、文化“出?!碧峁┝丝蓮椭啤⒖沙掷m(xù)的運營范本。同時,“絲路歡樂世界”作為全國首個絲路文化主題園區(qū),截至今年10月,已累計接待游客超300萬人次。劇目為樂園注入了靈魂與故事,樂園則又為劇目提供了深度的文化語境和龐大的受眾基礎?!拔幕?演藝+旅游”的生態(tài)融合,增強了文化傳播的厚度與黏性。
正式巡演前,《絲路之聲》入選文化和旅游部2021年“一帶一路”文化產(chǎn)業(yè)和旅游產(chǎn)業(yè)國際合作重點項目、2022中國旅游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精選案例、2025年陜西省重大文化精品扶持項目,亮相中美旅游高層對話、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jié)等國際平臺。這些國際交流活動,讓《絲路之聲》在登陸百老匯前就積累了一定的國際知名度。
從陜西的長期駐場,到上海的精準適配,再到指向紐約的遠大航程,《絲路之聲》的旅程,恰如一條現(xiàn)代意義上的藝術絲綢之路,以文化為橋、以藝術為舟、以系統(tǒng)性的生態(tài)為后盾。《絲路之聲》所呈現(xiàn)的,將不僅是一個關于過去的輝煌故事,而更是一個關于未來的深刻啟示:中國文化的出海,正在經(jīng)歷一場從“送出去”的單向傳播,到“融進去”的雙向?qū)υ?;從單一產(chǎn)品的“點狀輸出”,到整合IP、空間、活動“生態(tài)輸出”的范式革命。
原標題:《《絲路之聲》即將“落滬”,在下一盤“出?!贝笃濉?/p>
欄目主編:范兵 圖片來源:朗德演藝
來源:作者:文匯報 付鑫鑫 通訊員 鄭問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