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0 月 14 日,54 歲的李亞鵬與小 19 歲的妻子海哈金喜通過共創(chuàng)視頻官宣離婚,聲明僅以 “孩子跟隨母親生活,由雙方撫養(yǎng)” 寥寥數語收尾。這場維持三年半的婚姻,最終以平靜卻沉重的方式落幕。
回溯半年前,海哈金喜還在視頻中否認婚變傳聞,坦言為縮減開支從大平層搬至普通小區(qū)租房,直言 “名下無房產,需優(yōu)先還債”,并強調 “家庭完整比物質重要”。但從 “共同分擔壓力” 到 “放手離席”,壓垮婚姻的最后一根稻草,是持續(xù)惡化的債務困局 —— 截至 2025 年 7 月,李亞鵬關聯(lián)的麗江雪山投資公司累計被執(zhí)行金額已達 4.6 億元,疊加 4000 萬個人對賭債與 561 萬欠稅,債務雪球仍在滾動。
李亞鵬的債務根源可追溯至 2012 年的麗江雪山藝術小鎮(zhèn)項目。彼時他野心勃勃跨界地產,計劃投資 35 億打造 “藝術家聚集的高檔地標”,請來日本設計師隈研吾操刀設計別墅群落。但脫離市場實際的 “情懷式規(guī)劃” 終釀苦果:項目開盤兩年僅售出 30 余棟別墅,2015 年便陷入資金鏈斷裂危機。
為挽救項目,李亞鵬轉讓 51% 股權卻仍未填坑,更因簽署《承諾函》為公司債務兜底,個人背上 4000 萬對賭債。這場官司歷經 6 次庭審,2022 年終審敗訴后,他因未履行還款義務于 2023 年被列為限制高消費對象,無法乘坐飛機高鐵一等座、入住星級酒店,生活早已褪去光環(huán)。
雪上加霜的是,其關聯(lián)的 9 家企業(yè)中 7 家涉法律風險,承載公益初心的嫣然天使兒童醫(yī)院也淪為被執(zhí)行人,2025 年 7 月新增 102.25 萬執(zhí)行標的,債務窟窿持續(xù)擴大。即便李亞鵬投身直播帶貨,2024 年銷售額超 3 億,但扣掉成本后,對 4.6 億債務仍是杯水車薪。
輿論熱議 “離婚是否為避債”,但法律層面早已劃定清晰邊界。北京婚姻家事律師趙麗指出,李亞鵬的核心債務均發(fā)生于與海哈金喜結婚前,屬于 “婚前個人債務”,且無證據表明債務收益用于婚后家庭生活,海哈金喜無需承擔償還責任。這正是 “放手” 的保護意義所在。
隔離債務風險:離婚后海哈金喜的個人財產(如工作室收入)可徹底與李亞鵬的債務切割,避免因 “夫妻共同債務” 被牽連執(zhí)行。江蘇天倪律師事務所韋紅露律師強調,只有 “共債共簽” 或 “用于共同生活” 的債務才需共同承擔,而海哈金喜從未參與商業(yè)決策,也未在借款文件上簽字。
保障幼女生活:女兒李夏跟隨母親生活,可遠離債務糾紛帶來的生活動蕩。此前海哈金喜已通過搬家縮減開支,離婚后能以更穩(wěn)定的狀態(tài)撫養(yǎng)孩子,避免家庭財務壓力傳導至下一代。
減少情感內耗:三年婚姻中,海哈金喜既要照顧孩子、運營工作室,又要協(xié)助處理債務,長期處于高壓狀態(tài)。離婚后雙方可各自聚焦問題 —— 李亞鵬全力償債,海哈金喜專注家庭,反而降低了彼此的情感消耗。
這種保護并非個例。2013 年李亞鵬與王菲離婚時,便以 “財務獨立” 厘清邊界,使王菲得以全身而退,印證了 “婚姻非債務連帶責任保證書” 的法律常識。
“我最大的錯誤,是情懷遠大于能力”,李亞鵬在直播中的坦言道破了悲劇核心。從明星商人到債務纏身,他的經歷折射出跨界創(chuàng)業(yè)中 “理想脫離現(xiàn)實” 的代價。而離婚選擇,既是對妻女的責任擔當,也是對自身困境的無奈直面 —— 當情懷撐不起野心,放手或許是對生活最務實的救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