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陣子看到一則短片,很有意思:
主角是一只蒼蠅,它剛出生頭上就出現(xiàn)了一分鐘的倒計時。
小家伙摸不著頭腦,這是什么意思?
還沒等它弄明白,空中就飄來了一張又長又皺的紙。
蒼蠅定睛一看,上面寫著:“一生必做清單。”
吸一次血、交到朋友、參加聚會、和異性交配、跳一次傘、蹦極、躲避天敵、死里逃生......
任務(wù)將近百個,多得望不到邊。
蒼蠅腦中頓時警鈴大響。
不好!時間不多了!它火急火燎地行動起來,在叢林里橫沖直撞,爭分奪秒。
吸血,完成!
交朋友,完成!
Party,完成!
交配,完成!
可等到時間只剩下四秒時,它還有兩個任務(wù):
仰望星空和名垂青史。
這下糟了!
眼下是白天,根本沒有星星,至于出名,它一時半會兒根本做不到。
蒼蠅嚇得半死,翅膀扇冒煙了,還是想不到一點(diǎn)兒辦法。
時間卻不等人,四秒、三秒、兩秒......
就在最后一秒,空中掉下一滴松油,把它封了起來。
蒼蠅死了。
它死去的這個晚上,星空出現(xiàn)了。
許多年后,這滴松油變成了琥珀,被放入了展覽館,而蒼蠅也得以出名,接受萬人敬仰。
至此,它終于完成了自己的清單。
不過可惜的是,這一切已經(jīng)失去了意義。
它一輩子忙忙碌碌,只是為了完成一張從別人那飄來的清單。
直到死去,也沒有享受過片刻幸福。
2
蒼蠅的這張清單,讓我想到了自己被安排的人生。
5歲的時候,我喜歡玩泥巴。
我媽嫌我太邋遢,一把推倒我的小泥人兒,轉(zhuǎn)頭塞給我?guī)妆緝和嫛?/p>
15歲的時候,文理分科。
家里開了兩天大會,我爸愁眉緊鎖,最終忽略我的“個人想法”,替我選擇了理科。
高中三年,早出晚歸,學(xué)得頗為吃力。
直到分?jǐn)?shù)出爐,全家人頓時陷入了范進(jìn)中舉的狂喜,只有我慶幸這日子終于要解脫。
22歲時大學(xué)畢業(yè),我想留在北京闖蕩。
母親來了一條消息,說托關(guān)系為我找到一份鐵飯碗,旱澇保收。
于是我?guī)еz憾和行李,又回到了老家。
轉(zhuǎn)眼到了27歲,一個男婚女嫁的“黃金年齡”。
三姑四婆一齊發(fā)力,化身為熱心紅娘,把我推向一個又一個陌生嘉賓。
聽他們介紹雙方的條件,好似一樁生意。
30歲的時候,我有了自己的孩子。
小寶出生的時候,我對他的所有期望不過四個字——健康快樂。
但周圍“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口號聲愈來愈大,我一個疏于防守,就讓他也卷入了這場競賽。
書法、鋼琴、繪畫、編程,一個都不能少,文化課更不能落下!
直到我小小的孩子,臉上露出了疲憊的表情,我心里才開始自責(zé)。
40歲的時候,雞娃不如雞自己。
好嘛,人到中年,不得清閑!
我又開始健身、考證、猛拼事業(yè)......
這么多年來,我活像一個木偶人,這頭攥在爸媽手里,那頭攥在社會這個老頑固手里。
看起來日子過得還不錯,但只有我知道,這副軀殼早已疲憊不堪。
自己也想停下來,可身邊人都在跑。
現(xiàn)如今,我的孩子也走上了這條路。
一條我為他安排的路,擁擠又辛苦。
直到刷到這部短片,我的心才重新開始泛起漣漪:
究竟是什么樣的目的地,值得我們?nèi)绱诵量啵?/p>
又是誰規(guī)定了,人的一生必須要這樣過活?
3
網(wǎng)上有個熱門話題,叫:“中國人關(guān)鍵的一生?!?/strong>
里面流傳著這樣一張圖:
可以說,在社會時鐘里,中國人的每個年齡段都很關(guān)鍵。
升學(xué)、工作、結(jié)婚、買房,環(huán)環(huán)相扣。
一步走得慢了,周圍就會傳來此起彼伏的質(zhì)疑聲。
于是每個人都卯足了勁為“以后”做打算。
對自己、對孩子都是。
計劃一波接著一波,目標(biāo)一茬接著一茬。
但就像短片里的蒼蠅一樣,完成了很多事情,卻都只是囫圇吞棗,淺嘗輒止。
等到老了,時間都溜走了,才惋惜遺憾。
人啊,或許太貪心了。
我們試圖在自己有限的生命里塞進(jìn)更多的東西,卻忽略了體驗的深度、情感的濃度。
很喜歡蘇軾的《赤壁賦》,里面有幾句詞寫的特別好:
“惟江上之清風(fēng),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而吾與子之所共食。 ”
最珍貴的,從來不是遠(yuǎn)方未得到的功名,而是眼前免費(fèi)的風(fēng)景。
而我們錯過的,何止是清風(fēng)明月?
一本讀到忘我的書,一次漫無目的的散步,一段徹底放松、忘卻得失的假期......
你有多久沒有擁有過了呢?
4
看完這部短片后,我思考良久,最終做出了三個重大改變:
1. 停止和別人比較。不比自己賺錢多少,也不比孩子成績高低,問心無愧就好。
2. 為生活減負(fù)。給孩子取消了兩個昂貴的課外班,由他去和同伴玩;自己也不再執(zhí)著于漲薪升職。
3. 重啟了一項無用的愛好,把書法重新?lián)炱饋怼?/strong>
奇怪的是,當(dāng)我適當(dāng)降低了對自己的要求,發(fā)現(xiàn)并沒有損失什么。
一切似乎都在好轉(zhuǎn)。
孩子變得更開朗,更有能量。
我也有了更多時間關(guān)照自己,可以好好地坐下來喝一杯咖啡,享受陽光。
經(jīng)歷了這些改變,我才意識到:
真正有品質(zhì)的生活,一定是向內(nèi)求的。
而盲目地跟隨著所謂的“社會標(biāo)準(zhǔn)”,只會讓自己越來越累。
豆瓣上有個小組,叫:“逆時鐘生活?!?/p>
在這里,你能看到不同年齡、不同地區(qū)的人們?nèi)绾侮J破規(guī)則:
有人29歲不結(jié)婚不生娃,反而撿起了幼稚的裙子和娃娃,重養(yǎng)童年缺失的自己;
有人已經(jīng)碩士畢業(yè),卻再次走進(jìn)高考考場;
有人裸辭做音樂,搞藝術(shù),過上了成年人眼里“沒前途”的生活;
還有四十五歲的全職太太,放棄體制內(nèi)工作,出走海外,在國外重新讀大學(xué)......
他們的經(jīng)歷告訴我們:
放棄了社會軌道規(guī)定的生活,沒有那么可怕。
比“不穩(wěn)定”更可怕的,是一輩子從來沒有活出過自我。
所以,不必去羨慕別人,更不要被外界影響。
傾聽自己的內(nèi)心,搞清楚這一生真正想要什么,才是對生命最大的尊重。
5
泰戈爾說:“我們把世界看錯,反說它欺騙了我們。”
其實(shí),人生的痛苦,往往都源于虛假期待。
自出生起,我們就默認(rèn)社會安排好了一條以財富、地位、名氣為標(biāo)志的“成功賽道”。
并誤以為這條狹窄的跑道,就是全世界。
我們在其中拼命奔跑、爭奪,甚至為此透支健康、犧牲家庭、失去對幸福的感知力。
可是這個世界很大很大。
除了工作、除了名利,還有江河湖海、大好山川,還有家庭溫馨,還有個人微小的愛好和幸福。
在如此內(nèi)卷的社會里,或許,真正的解脫在于:
換一種看法,便是換一種活法。
當(dāng)你不再通過“競爭”和“比較”的濾鏡去看世界,而是用“體驗”和“感知”去感受身邊;
當(dāng)你拋開了社會評價,而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你就會發(fā)現(xiàn),世界從未欺騙我們。
它一直在那里,等著我們?nèi)フ嬲厣睢?/p>
最后分享給大家一段對話。
在《圓桌派》中,主持人竇文濤向作曲家陳其鋼發(fā)問:“怎么讓我承認(rèn)你是最牛的呢?”
陳其鋼回答說:“不需要你承認(rèn)?!?/p>
然后他繼續(xù)淡淡地說道:
“只有有這種膽量的人,才能獲得他自己應(yīng)有的生命力。
如果是你的標(biāo)準(zhǔn)來做我的事,那我是沒有靈魂的。”
人生這么短,請慢慢行,慢慢看。
我們所擁有的,不過是當(dāng)下這個瞬間。
點(diǎn)個贊吧,與朋友共勉。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